催生原创佳作 打造“书房贵客”

2009-10-13 03:29周崇尚王化兵
出版参考 2009年15期
关键词:作家出版社图书市场社长

周崇尚 王化兵

编者按: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夕,出版参考杂志开辟《特别关注》栏目,围绕阅读进行高端访谈。已陆续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在业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本期访谈的对象是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何社长是一位知名作家,又是作家出版社的掌门人,对于阅读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与体会。

《出版参考》:您兼具知名作家和作家出版社社长的双重身份,您既为出版社提供作品又执掌一家出版社,想必有独特的体会与读者分享。您如何看待出版业在构建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的作用?

何建明:以作家身份当出版社社长,尤其是当作家出版社社长我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合适的,因为作家本身了解作者的情况,同时又对文学和图书在出版后的感觉会非常直接和特别。一年多时间里,我自己感觉越来越适应对出版社社长这个角色,而且正是这个角色使我的作家朋友们在出书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市场效果,这是我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一年来最大的满足。这一年来,作家社努力克服只求市场、不求文学图书品牌的片面性,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推出了一批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家原创精品图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双效益。

我认为,出版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和核心的方面,这块市场很大,中国仅仅开始了出版业的起步工作,前景十分的巨大和光明,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按照先进文化的出版标准,将服务于人民和大众的方向搞正确了,这一产业的前途无量,肯定能够成为构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而且还是国家硬实力的组成部分。

《出版参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您凭借《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部长与国家》获得过三次鲁迅文学奖,其他作品获得的奖项也很多。您认为阅读是否为您的写作提供了支持?

何建明:是,阅读对我的写作和创作带来极大好处。我爱好文学,就是因为当年看了一本《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使我迷上了文学,一心想当作家,后来真的像保尔一样成为一名作家。当然,现在当了作家多数是自己写书,但丝毫没有放弃过阅读经典和阅读别人写的好作品的各种可能。阅读对写作有好处,对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也有极大的好处。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什么是适用于自己的好文章。阅读还能使人思想和精神获得满足和进步,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不一定非要都看文学书,我自己的体会是:跨学科的知识有时常常比本学科专业更能使人获得进步和提高。阅读对一个知识者和创作者来说,是一辈子的事,绝无止境。

《出版参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您如何看待阅读在人的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青少年阅读您有怎样的建议?

何建明:我把阅读当作一生的“特殊情人”,因为没有它就会觉得乏味,生活总是有顺当有逆境,阅读是可以使你很快从逆境中回过神来,从而开始新的起步,甚至是彻底的脱胎换骨。

我认为青少年的阅读可以宽泛一些,但宽泛并不意味着不知方向的滥读。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我们总还需要做些事,阅读虽然特别重要,但阅读本身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更好地创造事业的辉煌,因而阅读必须考虑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性阅读是最重要的。针对性的选择阅读并不是说钻到一种专业去埋头阅读,阅读的面有时需要宽泛一点,这种宽泛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更能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及事业的需要。阅读无止境,知识须选择,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出版参考》:2009年,亚马逊KINDLE热卖,销量已经达到几十万台,您认为通过电子阅读器读书与阅读纸本书有何区别?纸本书在图书市场的份额会越来越少吗?

何建明:电子图书和网络阅读等新技术带给我们的革命性变化是预料得到的,并且我们日益在感受它的威力。我相信用不了几年电子和网络上阅读可能成为主要的阅读渠道了。这对传统图书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在任作家出版社社长的这一年中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比如我们今年有一本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网络上的购买远远超过书店市场,再比如我们还有一本大家熟悉的《驻京办主任》,网上的阅读达到1亿多点击量,但市场上也就卖了几十万册,这种情况说明了一切。当然,我相信:传统市场这一块在今后的十年中仍然是主体市场,然而这个主体市场如果不作大的革命性调整,其结果肯定是比较惨的,希望我们的新华书店老板们——所有传统主渠道书商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当然我这样的出版社社长在其中也是要反省和警惕的。

《出版参考》:作家出版社是一家出版文学作品的名社,您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在构建广大人民群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您如何处理出版社具体到一个图书项目时有可能存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

何建明: 先说说我到出版行业后所感觉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到出版行业时间不长,但因为自己过去一直从事文学创作,所以经常到图书市场上走一走,发现了这个行业和市场上存在的诸多可能同行们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好的图书数量少、好的图书受到极大的跟风潮挤压和影响,好的图书被一些内容并不太健康的畅销书淹没,好的原创作品无论从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上都不能到位、对原创作者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现状,因而使得真正的好书不能成为读者阅读方向和市场的主体。这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国家文化安全建设都是十分不利的。

我们的党早就要求广大出版工作者积极参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建设,并明确指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作用不可忽视。历史证明和印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对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可颠覆的作用。这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够在先进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的运营同样也说明这样的现象: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营造一个和一段时间内的图书市场,比如去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出来后,我社共有三部作品获奖,其销售量翻倍地增长,一时间《秦腔》、《暗算》和《湖光山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样的文学图书受到各方的好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同样,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图书市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那个时候我入道出版行业时间不长,许多同行都认为2009年的图书市场会非常不好,甚至出现全面的下滑。当时我在分析中国的图书市场后得出了与同行们相反的结论:中国是个热爱图书、崇尚阅读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经历了近几年浮躁的阅读阶段后,广大读者渴望市场上能够呈现一些好书,阅读一些有品味的、内容和形式是多元文化的书;中国读者期望真正的优秀文学的出现……根据这些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出好书、出符合中国读者品味和需求的好书,出那些能够代表和体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好书,尤其是那些由当代著名作家创作的优秀文学图书,市场绝不会有问题。

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我和作家社的同志坚持这个理念,并且积极组织了70多名当代著名作家的一些优秀原创作品,在今年一月份的北京图书交易会上一次性推出了近百部原创新作,结果不仅给当时低迷的市场人气打了一针强心剂,而且获得了少有的市场效益。现在七八个月过去了,世界金融危机虽然仍没有结束,但中国图书市场的实际情况证明了当时我们的判断和做法没有错。今年上半年,作家社的销售码洋不仅没有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且高出近20%的增长速度。实践证明,判断一个市场,论说一种文化现象,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其实中国的图书市场,无论从规模和潜在的市场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需求的那种程度,只是我们现在还拿不出多少优秀图书来,特别是拿不出几本让读者感到“不可缺”的“书房贵客”来。

《出版参考》:图书市场还存在让人不能满意的现象:严重的跟风、严重的重复出版,不在原创作品的出版上下功夫……您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打造原创精品?

何建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说白了,无非是几种因素:一是抓原创作品成本高;二是抓原创作品费力;三是抓原创作品承担的责任大;四是抓原创作品需要建立自己的水准、品牌与实力;五是要求较高的独立策划与设计能力。正是这几点,使得一般出版社不能胜任之,而相反走跟风之路,简单而实惠,省力而效高。可是作为一个市场,作为一个大国的文化,假如我们有一半以上的出版单位不去重视、不去努力在原创作品上下苦功、下本钱,我们怎么可能创造出众多优秀的、能满足广大读者需求的好书呢?

当下诸多出版社满足于跟着别人后面从事些低级和低层次的复制式产品,满足一些简单的码洋和虚假的排行榜,他们的根本问题是放弃了出版人应当承担的文化责任,不重视图书出版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一个出版单位、一个出版负责人、一个市场、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如果离开了对原创作品的重视和下苦功,就是对文化的另一种强奸,就是对读者的不负责,就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破坏。我们应当从这一高度充分认识原创图书的意义。

作家出版社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唯一出版单位,我们与全国广大作家有紧密的联系,拥有不可替代的作家资源,我们将按照中央精神,牢牢把握办社的正确导向,在抓优秀原创作品的建设上积极想办法。今年我们已经有了自己一套比较完善的措施与制度,比如通过各级作家协会与著名作家们建立良好的稳固的联络机制,比如把优秀原创作品列入出版重点工程项目,比如建立重点原创作品独立的市场运营方案等等,同时调动广大编辑人员积极性,进行开放式的选题组织和论证。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有了对把好的文学图书的出版提升到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服务这一高度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就会像一个作家创作一部优秀作品一样从构思、深入生活、筛滤材料、构架图书出版上下功夫。每一本图书是每一个出版人的“新生儿”,对待新生儿的孕育过程和培养过程,是需要倾注精力和心血的。当这种心血用到位后,我们便可以以喜悦的心情期待“十月怀胎”后的那份收获。

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那样,出版改革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出版人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实际检验。我相信,作为一个文学出版社,只有我们真正注重和注意了抓好优秀原创图书的工作,才会萌发出巨大的创新力,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党和人民及广大读者对我们的期待。图书的双效益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猜你喜欢
作家出版社图书市场社长
《中国出版》理事会
了意
新形势下的图书市场走向分析
酬道平社长
好策划可以撬动图书市场
明代图书出版管理内容体系的探讨
风中的树
韩国HI GHY ARN公司社长参观博纳德
在戈壁上一个人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