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高职院校课程模式改革探讨

2009-10-13 09:11向小玲王劲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1期
关键词:示范模式高职院校

向小玲 王劲波

摘要:介绍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几种典型模式,分析了各自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发展思路,应加强和国外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努力创建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论述四川建院在课程模式改革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目前课程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示范;课程;模式;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237-02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正式启动。笔者认为,这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将对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示范院校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明确发展思路,应加强和国外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努力创建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典型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课程具体的模式有很多,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典型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单科分段课程是指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或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课程编制,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课程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关注学科基础理论。这种课程模式在教学上循序渐进,课程安排上力量集中,对于知识的传授是很有益的,但学科中心的倾向明显,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中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在沿用这种课程模式。

2.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双元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为学校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核心阶梯课程的理论采用综合科的方法,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将与培训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文化基础知识加以综合,不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重于整体能力的培养,具有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分普通课和专业课两部分,普通课融入到专业课中。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中企业和学校作为“双元制”课程的两个实教单位,他们之间的有效配合是“双元制”能否实行的关键,否则将会造成两者的脱节,势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以及教学的质量。而目前,随着金融危机对很多企业影响的不断加大,在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的趋势下,为了避免影响生产,减少不必要的负担,企业不愿意提供培训费用和培训位置,这将威胁到职教实训课的开展。

3.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在能力本位(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吸收了多种课程观的长处,充分考虑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取向,以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方向。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实际工作中对能力的要求来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传授的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是德国在1996年提出来的。目的是想通过一种动态的结构把实际工作中要求的技能和需要的知识能够系统的联系起来,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强调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通过企业和学校的紧密合作,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这一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总结以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建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建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在示范建设过程中重构了基于工作(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匹配,初步形成了适合我院发展实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发挥我院在行业技术标准、职业标准、教育标准制定中的独特优势,根据社会需求引导专业设置,推行行业技术标准引导职业标准,职业标准引导专业教育标准,教育标准引导课程体系,企业培训内容引导学校教学内容,企业考核标准引导学校考核标准的原则;借助学院与中国建筑总公司、四川华西集团、成都建工集团等建筑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省市共建、区域共建和“西部建工集团‘9+1机制”(即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等西部九省市区建工集团加我院形成西部建筑业联盟),以确保校外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又为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院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

1.思路。学院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核心技术标准的同步;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模式。吸纳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和“四新”知识直接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着力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建设一批工学结合紧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基于ISO9000可持续改进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持续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始终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新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2.实践。学院首先在基础较好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个班进行新的课程模式的试点。我们在确定“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符合我院实际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培养目标:培养“零距离”上岗的建筑施工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二个培养场所: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三个培养阶段:前四学期为专业平台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五学期为专业方向能力强化阶段,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分流,并针对职业岗位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为施工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向;第六学期为企业实践阶段,通过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获得初步工作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设置对应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景就是一项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或项目,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努力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在实验实训基地完成,部分课程在施工现场完成。

三、结语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原则,所培养的人才既有较为突出的专业特长,又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性;通过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有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等途径实施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对学习情景的分析和深入的过程中,完成职业能力的训练。但笔者认为,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思考。比如学生成绩的考核标准怎么来制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习情景可能不止一个专业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时候教师指导如何进行?学习情景教学中,如何避免教学的程式化?教学内容如何达到完整性和系统性?相关知识体系如何扩展?实践中发现,把专业知识融入学习情景,以实际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导向来构建教学课程模式的尝试是有益的,从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化对工作过程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很快的适应具体工作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向丽.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构[J].职教论坛,2008,(16).

[3]吴建设.中加高职课程模式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4).

[责任编辑 陈凤雪]

猜你喜欢
示范模式高职院校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