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区域性职业教育链的思考

2009-10-15 06:14颜楚华叶新晖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在校生职教职业院校

颜楚华 叶新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与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因此,要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职业教育链,并使职业教育链与新型工业化产业链对接,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笔者拟就建立湖南省职业教育链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职业教育链的内涵

当前,“职业教育链”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尚未明确定义,对其概念仍处于探讨阶段。我认为,职业教育链是各个中职、高职院校之间基于一定的专业关联或者区域经济特征,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等客观因素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职业教育链主要包括专业链和地域链。专业链就是全省800多所中、高职院校,根据湖南省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整合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而形成的一个纵向链条;地域链就是各市、州的中职、高职院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有效对接的横向链条。职业教育链旨在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职教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建立职业教育链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湖南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省高职和中职在校生人数已达150.4万人,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已占同类别或同层次教育的“半壁江山”。2007年全省有高职院校62所,当年招生13.2万人,在校生43.9万人,高职高专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省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的58%、54%;中等职业学校748所(含105所技工学校),招生41.2万人,在校生106.5万人,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的48%、45%。这表明,我省已基本建立了与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格局。

当前,虽然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我们必须看到:职业教育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问题表现如下:(1)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度不高。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上存在“两张皮”、“教”与“产”相脱节的现象。如个别院校不顾市场需求,盲目跟风,专业设置重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改革创新意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封闭狭隘,思想保守,开放办学、合作共赢意识不强等。(2)学校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各院校、各地方“闭门规划”、“互相竞争”和“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一些院校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既不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又不了解兄弟院校发展态势,缺乏职教集团意识,处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忽视学校与学校的互动关系。(3)职业教育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在社会资源分配中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基础能力薄弱,财政性教育投入比例偏低,政策落实不到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的方针还需进一步落到实处。

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我省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形成系统科学的职业教育链,未能实现与我省新兴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建设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职业教育专业链与地域链的整合与重组,并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要切实增强市场意识,树立适应市场的职教观、人才观,加大教学改革发展的力度,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的科学评估机制,组建系统科学的职业教育链,把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建立职业教育链的路径选择

(一)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

把中、高职院校纳入一个集团体系,实现中、高职院校的纵向衔接,有利于职业教育做大、做强。衔接的核心是: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多赢”为基本原则,达到资源互补、政策共享、分段培养、科学发展的目的。

以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组建职教集团以5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为依据,以形成一批就业岗位明确、培养模式先进、就业优势明显、就业质量较高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为目标,将全省800多所中、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分门别类,由有强势专业的高职院校牵头,组建该专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职业教育专业链。

加强示范院校建设,增强优质资源辐射功能以省级“十一五”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拉动对职业院校的投入,着眼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统筹,增强优质职教资源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提高职教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效益,加快职业院校的建设步伐。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使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我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协调统筹,彰显职教集团的最大优势集团化运作的最大优势是集各成员单位的有效资源于一体,做到资源共享与互补。对于实质性合并的学校应实行人、财、物全方位的统一协调;对于非实质性合并的学校,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在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监控、招生与学籍管理、境外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师资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行统筹。

突出办学个性特征,力求最大社会效益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办学个性特点的原则。即根据我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状况、民族习惯、文化教育基础、对教育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组建职教集团,要看到差异,要因地制宜,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防止贪大求全。二要坚持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即集团化运作不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原则,而是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包括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根据湖南省区域发展规划,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等产业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旅游、文化、物流等服务业形成了湖南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先进技术、产品、生产要素不断辐射出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随着科技发展与产业的不断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对接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调整学校和专业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要按照产业发展方向、企业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找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使专业的建设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链。

着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是要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核心,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和生产经营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通过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技能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在校生职教职业院校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