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请回归本位

2009-10-15 03:29王国明
教坛聚焦 2009年7期
关键词:情感作文语文

王国明

作文教学毫无趣味和生气,学生不愿写,老师厌烦教的现象普遍存在。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常常是思想空洞、无病呻吟、语言贫乏、形式呆板的假、大、空之作。为了“应试”,老师热衷于炮制几套作文“模板”,让学生依此复制;学生乐意背诵精彩语段,以便自己下笔千言;家长也忙着寻找快捷的作文法,以期速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但“真情实感,真切体验”似乎成了作文不可逾越的高度。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才,而作文教学如果让体验缺位,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一味地灌输枯燥生硬的知识教条,不但不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相反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厌弃,而且也与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一个情感之泉枯竭的人,一个对生活失去了感动、麻木不仁的人,世上万物在他(她)眼中无异于过眼云烟,视若无睹。他(她)会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美丑不辨,又怎能指望他(她)写出真实动人的文章呢?

面对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叩问自己的内心,努力摆脱急功近利,肤浅浮躁之风的影响,让作文教学回归本位。那么,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情归何处呢?

为文之前,先要“养气”,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胸襟、气度,丰富他们的见识、视野,让情感之泉在学生的内心汩汩流淌。而动笔成文仅仅是体验的外化而已。这才是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规律!

“气”从何处来?一要加强内在修养。修养如何养成?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智慧撞击、与美交流,从而积累起厚重的人文素养。这让我想一个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窦桂梅。她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源泉,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她保留了精读180篇、泛读72篇,选择了300多首古典和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她要求学生掌握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和曹文轩的《草房子》、余秋雨的《牌坊》、刘镛的《莹窗小语》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此外,她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中学生必读的30本文学著作”,都要求学生进行广泛涉猎。据统计,窦桂梅所教的这个班全班人均阅读书刊145本,平均识字量高达3500字。她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用大量的经典阅读占据了学生们的头脑,从而摒弃掉了以往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使学生不但在语文知识方面得到大量积累,同时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她既给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也在语文教学方面踏出了一条路,成就了自己。

“气“从何处来----还要丰富外在阅历。要努力将狭小的课堂与广阔的生活沟通,帮助学生打开心窗,自始至终、旗帜鲜明地贯注一种鲜活的人文空气。让他们学会感动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袁卫星认为: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情感能陶冶人的爱心;学生美好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去关心社会、创造美好的未来。所以,每接一届学生都要进行一项传统写作——感悟亲情。他把自己的“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们听。他让学生温习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他让学生写一篇“感悟亲情”的作文寄给他们笔下的亲人,让他们的亲人作出最好的评判……学生后来说:“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番演讲,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须报答。然而我现在明白了,十多年了,我亏欠父母太多……”学生的家长则感慨万千,孩子真的长大了,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只要孩子懂事,再苦再累也愿意…

让他们学会观察。我们要努力让他们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俯瞰大地。春天的鲜花绽放;夏天的麦浪翻腾;秋天的瓜果飘香;冬天的白雪皑皑……看风霜雨雪、听山泉丁冬;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我们要留意。哪个是茉莉、什么是海棠,我们要会区分;蚂蚱怎样地跳,蒲公英是怎样的开,我们要知晓……语文教师从课堂中、从课本中、从“讲解与分析”中走出来,把學生引入新的学习情景。不但要以“校园为课堂”,以“家庭为课堂”,还要善于以“社会和大自然为课堂”。

让学生们学会关注。“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学生的世界里不能只有书本和做不完的训练题,不能只有歌星影星和网络游戏。他们的眼中还要看到:土地上的历尽苦难的父老乡亲,他们用自己的粗糙的双脚丈量着春夏秋冬,以血汗播种着希望;当邪恶在欺凌着善良,暴徒在践踏着公理,总有一种声音从社会的某个角落传来,坚守着正义;当灾难降临,总有一些身影挺身而出,扛起这将倾的大厦……当学生们心中装下了民生疾苦,装下了各界精英,装下了国际风云,能够“指点江山”,又怎能不会“激扬文字”!

“习作是生命本身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 惟有真切的生活体验,才能让他们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催化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文不可以学而能”,是呀,文章不是学来的。我们语文教师在传授技巧、总结法宝时,别忘了追本溯源,回归到作文教学的本位-----先“养气”,再“为文”;先做人,再作文。加强内在修养,丰富外在阅历。由内而外,渐渐濡染,情感丰富了,人格健全了,在学生的笔下,自然有真情在流淌!

猜你喜欢
情感作文语文
情感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