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现状

2009-10-22 08:13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物理新课改

王 洁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突出普及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本文试通过对新课改实施的认识,结合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在新课改下怎样有效地指导物理教学改革的设想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 传统物理教学 新课改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对其态度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众多的议论下,新课改如今正面临种种困惑,困难重重,甚至有“举步维艰”的感觉。我们如何改革传统的物理学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展新环境下的物理教学,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清受传统物理教学影响存在的弊端

1.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许多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还是很有兴趣的,但如果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他们便无从下手,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缘故。再加上如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知识的获得、积累已经不再像爱因斯坦、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时代那样缓慢了。假定19世纪的知识更新周期是80~90年,现在已缩短为10年,而某些领先学科更缩短为2~5年,如生命科学。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任何一位有名望的科学家,最多只能对他所研究领域的末来发展作出2~3年的预测。”再来看看目前我国的物理教学: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基本上是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又从爱因斯坦到伽利略,科学思想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成了装知识的“装袋人”,学生则成了装知识的“袋子”。

2.教育观念陈旧,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国的各科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知识技能的传递和训练为手段,以控制和塑造学生为目的,以教科书和形形色色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价为圭臬的“传递性教学”为主。就拿一节物理课来说吧,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很少与下面的“观众”进行互动,老师讲、写、考,学生听、抄、背已成为目前较流行的教学形式。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本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的实验教学过程,却已被陈旧的教育观扭曲得面目全非。学生们的实验课已不是通过主动操作仪器来发现各种物理现象,而是通过老师的讲以及自己抄、背来完成。

3.教学内容太过系统化,缺乏实验操作能力。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系统、严谨、逻辑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的系统性已在其内部结构上充分展现出来了。然而,由于教师们一方面迫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为了完成知识的系统化积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讲授,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被动地接受这些现成的知识。还有些老师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量复印学习资料,搞题海战术、背书竞赛,使学生原本天真、活泼的本性被完全抹杀了。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设想和探索

1.正确、合理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不是一场“教育革命”,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更不是像造房子那样,必须把旧房子推倒,把基地清除干净,在空地上盖起新房子。恰恰相反,它必须在既有的教学基础上逐步改造,并且是一个或快或慢的长期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对初次接触的知识点、基本定律和公式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多种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

首先,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例如,在上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这一课时,笔者用圆口玻璃杯装满水后盖上硬纸片,然后将其托住倒置过来,先让学生猜一猜,纸片会掉吗?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以验证猜想。由于实验结果和学生猜想的结果出入很大,好奇心就促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自觉进入角色,并主动分析、思考,从而使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效率大幅提高。

其次,物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适时借助生活资源,不仅可以解决许多实验器材配置欠缺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水泵的工作原理时,笔者让学生自带吸管喝水来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这样将“学中做”变为“做中学”,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丰富。

第三,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趣味性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不受力的理想情况等。这样做,可以形象直观地将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轻松地理解知识点。

3.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新课改的一个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本义。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问题要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问题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发现;第二,问题要有挑战性,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难而有度,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枯燥,又不能让学生望难生畏,感到无从下手。

三、新课改中指导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之前,学生头脑中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在有误解的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会在日常生活中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对一些自然现象形成错误的判断。例如,学生总认为看到的水中物体就是其确定的位置,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一知识的错误认识,创设融物理规律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强化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这也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新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

2.指导学生探索,以体会学习乐趣。教材中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而物理知识又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来学习,创设情景质疑,让学生大胆猜想,亲自动手实验,从而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时,学习就会充满乐趣,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3.注重学用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技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相应地,物理教学也要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就可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是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画出杆秤杠的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就会对“杠杆平衡的条件”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运用自如。

总之,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入门,作为一个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到物理学习不仅有趣,而且有用,从而保持和发展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百良.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德锈.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韩红云.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09,(6).

[4]席建华.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之我见[J].教育革新,2007,(4).

[5]刘慧民.初中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教育,1997,(7).

猜你喜欢
物理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留言板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学好物理有方法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