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09-10-28 10:15蒋步江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预习作用语文教学

蒋步江

摘要:预习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明确学习目标;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合作;巩固预习成果;归纳质疑。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习;作用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紧紧相连的。预习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我校有幸成为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试点单位。作为教改第一线的我,尝试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杜郎口中学三种课型预习、展示、反馈之一:预习,谈谈自己的拙见。

所谓预习,就是让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但学生的预习往往是不全面的,表现在目标不明确,自学效率低下,学完之后掌握不了课文内容,找不出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预习之前和预习过程中做好几项工作。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目标预习才不会偏离方向。我在确定目标的时候,首先明确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这就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我在设计《背影》一文的预习学案时,着重要求学生感悟父子之间的深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体现的。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会把描写父亲背影的重点词句圈画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进而感受那种真挚的父爱。通过完成预习测试可以看出,学生能把本文要表述的主要感情叙述出来,这就基本达到预习的目的了。

二、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是预习的关键所在。教师在预习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第一步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扫除课文中的词语障碍,这一步比较容易,只要学生动手了,就基本上可以解决。第二步通过灵活多样的题型,让学生在答题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我在设计《背影》一文的预习学案时,除要求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以外,让学生体味文中两个“再三”、两个“踌躇”和两个“忙着”突出了父亲对儿子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基本上都能用“体贴”、“关怀”之类的词语来表述。这就说明他们对这些词语除了字面意义的理解,还能通过上下文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了。在突破本文重点的时候,我着力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父亲背影的词语。从衣着、行动两方面寻找归纳。学生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前提下,就能较为准确地找出“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探身”、“攀”、“缩”、“微倾”这些描写父亲背影的词语。那么这些词语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父亲的?(衣着和行动)。接下来我再问:“父亲衣着的寒碜,步履的艰难说明了什么?”说明生活的清苦。“通过本文的阅读,你有哪些感想?”这时学生各抒己见,阐述得比较好,较为深刻地体味出人间最伟大、最真挚的父爱了。通过这样层层发问,学生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就为后面的展示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会合作

合作是一种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社会的全体成员必须学会合作。因为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就像一根链条,每个人只是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所以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像链条断开一样,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互相之间必须合作才能完成。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教会学生学会相互之间的合作。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把问题分解后,每个人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因而他就要努力去思考,以期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为自己的小组赢得荣誉。合作还能够更深刻地挖掘课文的含义,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在学生步入社会后也会把合作的习惯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能够很快适应自己的岗位,胜任自己的工作。

四、巩固预习成果

学生完成预习工作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测,最好是当堂检测,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为后面的展示课教学作好充分准备。不过检测的内容要适中、适用,不能期望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掌握,那是不现实的,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如果学生预习完之后提不出问题,则说明,或者我们的学生水平太高,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或者学生预习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课文内容。从我们的教学实际来看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所以不能要求太高,而要耐心引导学生找出问题。

五、归纳质疑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东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使预习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思考了,提出的问题越深刻,效果就越好,这实际上就涉及到反馈课的内容了。这样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预习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质疑,不能让他们养成忽略问题,或对问题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问题的习惯,而是要他们正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帮他们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首先引导独立思考,在找不出答案时再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他们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通过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预习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正如我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是不用教了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增长知识和才干。以达到不用教的目的。

猜你喜欢
预习作用语文教学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