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2009-10-30 04:16李万和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活动课活动语文

李万和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当代中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而以往那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渴求学好语文、发展文科特长的需要。所以加强语文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语文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是指在语文学科课程以外,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特定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课程。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语文课堂教学一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它既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又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密切,目标一致,既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又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对此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很容易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陷入被动境地。

二、开展语文活动课的意义

语文活动课,涉及的范围广泛,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新”、“活”、“动”,而中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对“新”、“活”、“动”的语文活动课产生兴趣。因此,它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诱因。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证明,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青少年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问题,当他们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有必要加以补充时,便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和热情,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从学习愿望变为巨大动力,还要有学习诱因的作用。而语文活动课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供学习语文诱因的最好条件。

布鲁纳也曾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在语文活动课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去完成语文活动课所规定的内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都希望积极参与,参与时需要运用的知识就会使他感到语文有用,从而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需要之感。

(二)语文活动课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他们时时都在听说,常常要进行读写。至于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歌曲、图书、报刊等,更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所有这些都使得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是“课外有课,不学而学”。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最广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语文活动课突破了过去小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帮助学生走向大社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和应用的时机,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能及时地、广泛地从多种渠道接受各种信息。因此它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速度快,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改实践表明,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活动愈是多样,愈是富有内容,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大。

语文活动课把学生的视野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向广阔的天地,激发他们开启思维的大门,点燃心灵的火花,促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观察生活,积极思考问题,开拓潜在的智慧,主动地培养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就为青少年在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才华的显露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各种语文活动课中,学生需要创造条件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我检查,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在运用时,就提高了语文能力。

如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丰富多样的书籍为学生提供了间接获得人生经验、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机会。同学们需要自己决定读哪本书,这就锻炼了选择书籍的能力。在读书过程中,学生要看懂书的内容,就必须要试着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去认真阅读,这样,就在不断的阅读中理解了词语、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间接获得了人生经验、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些又可通过写作文自我检查,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的能力。读书,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学生却在这个活动中,不仅锻炼了思维,更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运用的能力。吕叔湘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多大的作用。而这一切得益于语文活动课的“动”,是“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最提高。

(四)语文活动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活动课中,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课题,自己找资料,查阅工具书等;活动过程遇到的问题,要自己去分析、判断;活动的结果,自己进行检查、总结。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独立的活动,教师只是从旁指导。布鲁纳在谈到发现法时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可以说,课外活动处处是发现式的学习,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和钻研创新的精神。

(五)语文活动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是群体授课,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而在语文活动课中,由于一些活动是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组织起来的,如各种小组、协会或个别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要求进行辅导和咨询,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去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在这时,学生对各种渠道的信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选择。而有特长和专长的学生,则可以找到横枪跃马的驰骋天地,他们大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发挥各人的知识和智能。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六)语文活动课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审美能力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观念、性格、情感等都正在发展,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有益读物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适应他们这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课外阅读及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生活的侧面,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认识社会、了解人生,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育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际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学生在广泛的课外语文活动中,领悟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懂得文雅与粗俗、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奠定健康的审美基础,获得思想、道德、情操全面和谐发展。

三、如何开展语文活动课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活动课形式也就花样繁多,异彩纷呈。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下面我就把在语文活动课实践中,能较好地发挥实效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形式归类介绍一下。

第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制订活动课内容。

1. 为了掌握那些枯燥、难记、易混的知识点或为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可以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活动。

2. 语文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但书海茫茫,乱读一气,往往受益不大,而每周拿出固定时间,指导阅读课外书籍,会减少盲目性。

课外书籍的选择。首先,由课内向课外阅读的延伸;由节选内容向原著、作者传记、背景材料、评论文章、同一作家的另外作品、课文同类文章延伸。其次,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推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文学作品,使新的文学信息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激情。此外,读伟人传记,增加一份精神食粮;阅科技读物,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朗读比赛、分角色朗读、配乐诗(散文)朗诵、演讲比赛等。

4. 巴金曾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他强调了背诵的重要性。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以外再增加些古诗文和现当代文质兼美的散文等篇章的背诵,一学期搞几次背诵大比武,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5. 编排课本剧,如学习文言文《狼》,学生在编排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方面,结合学校、班级生活制定语文活动课的内容。

把语文同集体活动联系起来,可以说一举两得,既进行了学生德育,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如,班干部、团员的选举……参与者都要进行竞聘演说;根据学校月德育主题要求,办手抄报;写主题班会演讲稿;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展开讨论;如果出现两种倾向,那就开辩论会;对班级出现的好人好事或某些同学在某些方面的突出表现,还可以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等。

第三方面,结合社会生活拓宽语文活动课内容。

1. 对有影响的影视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影视语文学习”。具体方法如下:①组织讨论,理解内容,批判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影响,提高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②讨论领悟影视表现方法与语文的相同、相通、及相似之处,使之向语文能力迁移。③指导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发展思维。④学习语言,丰富词汇。

这样,中学生看影视,就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而是在有意地进行语文学习了。同时,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创新”性思维也会应运而生。

2. 积极参与报纸等媒介中展开的一些讨论以及征文活动,投稿发表。

3. “走出去”,订正招牌、标语、广告上的错别字,找出不规范用语,收集对联,都可以达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进行城市文化“采风”,可以把家乡的文化遗产确定为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基地,模仿课文写导游词等,既发挥了当地文化资源的作用,又收到了学习语文的理想效果。“请进来”,教师把社会的热点文化信息引进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热点文化的实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分辨力。

第四方面,结合学生爱好,使语文活动课有声有色。

1. 每周教唱一首歌,体会歌词如何恰当地表情达意。

2. 对学生感兴趣的影视片段,可以进行配音表演。

3. 闲暇时,学生们对看过的小品、相声会竞相模仿,这时,引导他们注意不同行业有不同用语,并让他们体会其语言的魅力,适时开展语言模仿活动,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4. 把文学作品同绘画、音乐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听音乐,展开联想写作文。在听写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用绘画来诠释作品的意境、情境,以此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

5.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曲的赏析。先由教师引路,然后由学生查阅资料,独立赏析,彼此交流,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填写诗词曲,就为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

猜你喜欢
活动课活动语文
“活动随手拍”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好一个 “殊途同归”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