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

2009-10-30 04:16田希和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课外后进生素质教育

田希和

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体育教学的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传授进行的,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精神面貌,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就感。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全面。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通过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做,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和器材美等。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做为主要任务。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常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与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还可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

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猜你喜欢
课外后进生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小满课外班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我的“课外老师”
浅谈转变“后进生”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也谈素质教育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