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联盟的信息系统研究

2009-11-03 06:02
物流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运作模式信息系统

易 灿 朱 峰

摘要:动态联盟是虚拟经济环境中的新型而有效的企业组织与生产模式,其运作模式和信息系统构建是动态联盟实施的关键内容。在分析动态联盟特性、组织形式、运营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其信息系统展开研究,提出了系统开发的逻辑模型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动态联盟;运作模式;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agile virtual enterprise(AVE)is a new and effective corporate organiza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 in virtu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its mode of 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key elements of AVE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VE's characteristics, forms of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its study, the logic of the system development model and key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ed.

Key words: AVE; mode of ope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1动态联盟定义与特性

William H. Davidow和Michael S. Malone(1992)提出,动态联盟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动态联盟没有中央办公室,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动态联盟的出现与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实现集成的目标和获取敏捷的效果,其特性即体现为集成性、敏捷性、虚拟性和时效性。

集成性是指具有不同经营优势的相关企业,各自贡献其核心竞争力,由动态联盟进行整合以发挥整体效应而形成超常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可以通过“资源相似”联盟或“资源互补”联盟得以实现。集成是动态联盟的最主要职能,也是实现系统再造的主要手段。

敏捷性是指企业通过把握市场机遇和发动创新能力,对动态市场的不同需求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包括可重构(Reconfigurable)、可重用(Reusable)、可扩充(Scalable),即RRS特性。这种特性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则是指连通性、跨组织参与性、生产灵活性与管理相关性。

动态联盟为了适应动态市场,联盟成员与联盟成员间的组织结构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根据策略目标改变、产品方向更换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重组,即组织虚拟。动态联盟具有制造、装配、营销、财务等方面的功能,但在联盟内部却无对应机构,而由联盟成员承担,即功能虚拟。

动态联盟是基于市场机遇的,它随着市场机遇而聚散,联盟成员具有自治性和独立性。

2动态联盟组织形式

动态联盟的运营方式是面向产品过程的,采用了基于团队(Teamwork)的组织形态,可分为动态联盟(Virtual Enterprise,VE)、联盟功能项目组(Virtual Group,VG)、基于产品或服务的机遇项目组(TEAM)和企业基本组织单元(Basic Organization Unit,BOU)这四个层次。动态联盟的上层是由若干联盟功能项目组构成虚拟企业层;动态联盟的第二层是由联盟功能项目组成员通过信息网络构成企业间合作层,其合作方式表现为虚拟合作式、供应链式、转包加工式和插入兼容式;动态联盟的第三层是由通过迅速组合的基本生产组织单元构成企业动态组织;动态联盟的第四层是由设备、人员和技术等各种资源对象构成基本生产组织单元。这四个层次体现了企业内部从物理实体到动态联盟间的多对多的影射关系,如图1所示。

虚拟合作式是联盟企业根据市场机遇集成各成员能满足机遇所需的相关核心资源,其人员设备分散并通过信息技术共同参与生产运营,是动态联盟的最高合作形式。

供应链式是建立在产品、价格、质量、交货及时性的合作基础上,主要基于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与产品的发送,是先进企业之间最常用的一种合作形式并相对稳定。

转包加工式是联盟企业将产品的部分设计或生产完全转包给其他联盟成员。

插入兼容式是联盟企业拥有相对稳定的核心雇员,但大量流动雇员则根据经营需要临时来自其他多个联盟企业。

在动态联盟的构建中,要经历经营机遇描述→经营过程定义→核心资源确定→合作伙伴选择→合作方式决策→利益与风险分配→动态组织的管理等过程,涉及成员企业内部组织之间、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之间的跨部门多学科的诸多优化组合问题,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网络系统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3动态联盟运营过程

动态联盟的运营是由一个或几个掌握核心资源(如关键技术、市场或品牌等)的企业发起,联盟成员提供其优势资源并承担共同风险和分享共同利益,其运营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市场机遇识别与把握。这是动态联盟的起始点。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信息反馈分析、创新研究与开发等手段,结合市场竞争状况及社会环境分析,依据联盟成员产品状况和技术开发战略,发现具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确定动态联盟的经营对象。

动态联盟组成结构分析。动态联盟根据机遇产品的特性确定需求资源,包括资源的分布状况及资源所有者的网络信息沟通条件等内容。联合能力对动态联盟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伙伴选择及联盟建立。动态联盟围绕市场目标对可选伙伴的核心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有时限的合作与核心资源的重组使成员获得利益。根据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定义分配形式,明确伙伴间的关系完成联盟的建立。合理的利益与风险分配方案是动态联盟建立及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管理、追踪与记录。动态联盟的成员间包含合作与竞争。动态联盟根据规则和市场状况,动态调整组织结构。在信息反馈表明其成员组织发生变动或市场有较大变更时,动态联盟将改组甚至解体。

清算及解体。当动态联盟完成特定市场机遇产品或服务的运营过程中或解体后,将按照约定的利益分配格局清算各自对应的费用和权益,包括管理费用、开发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分摊;业务往来的资金清算;新技术的归属及后期使用等问题。

4动态联盟信息系统

在相对平衡的市场环境中,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混沌突变的市场环境中,特别是动态联盟的虚拟制造组织模式,要求支持其运营的信息系统能够快速而有效以适应企业的变化与发展。与传统信息系统相比,动态联盟信息系统的显著特征是系统在信息、结构、功能方面的完全分布性、动态可重构性和敏捷性。

4.1特点。开放性和兼容性(Open and Compatibility)。信息需要在动态联盟各成员间和企业内部流动,这就要求动态联盟的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以打破地域阻隔,各种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要能够实现集成。

柔性(Flexibility)。动态联盟的动态业务流程重建和组织机构重构的特殊性要求对应的信息系统应具有很好的柔性,进行功能的组合和调整以适应动态重组后新业务流程的需要。

鲁棒性(Robust)。动态联盟的信息系统非常复杂,它要同时满足成员间和成员内部信息集成和管理的需要,它应是可靠的和有效的,具有能支持多学科多层次的、大规模协同工作的鲁棒性特点。

4.2逻辑模型。在动态联盟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中,宏观上存在着企业内部信息流动、联盟成员间信息流动、企业与外界信息流动、联盟与外界信息流动这四种信息流动,如图2所示。

企业内部信息流动基于Intranet,其信息系统负责企业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应于企业各管理部门和各生产环节的事务处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共享、交流、协同和决策支持的环境。利用面向对象技术(Object-Oriented Methodology)的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易修改性、动态连接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等特点,可方便有效地开发可刷新的插接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是企业根据市场机遇和生产任务等情况,从对象库中选取对象,搭配有序的企业业务流程与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对企业管理中相应的人、财、物、产、供、销、预测、决策等子系统进行参数配置,最终形成管理信息系统。

动态联盟成员间的信息流动基于Extranet,其信息系统具有延伸性,是承担联盟成员信息交流与共享任务以完成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可以成为公用Internet和专用Intranet之间的桥梁,也可以看成是与其他企业合作的企业Intranet的一部分。

联盟体与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流动基于Internet,其信息系统对应于信息发布与交流、广告系统、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建立对应的企业外部服务器实现,其安全性主要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安全和网络系统安全两个方面考虑。

5结论

传统管理理论侧重于公司内部关系的管理,而动态联盟则侧重于企业间关系的重塑。动态联盟的管理方式将并行化管理程序取代顺序化管理,集中与协作管理方式取代命令与控制管理。动态联盟是敏捷思想指导下的高级组织管理行为和市场竞争战略,是适应竞争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敏捷与集成是联盟的核心和灵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以前企业中较高层次的专门信息更容易向低层次传递,分散在企业中较底层的信息经过数据挖掘将能够向高层次反馈。利用动态联盟模式能够重构企业生产、供应、销售与服务流程。这就要求全面构建面向动态联盟的为企业运营提供支持服务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要求企业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在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的前提下组合外部优势,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长昊,夏安邦,周航滨. 面向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系统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8):211-213.

[2] 邹辉,覃正,梁炜. 动态联盟分布式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1):29-34.

[3] 舒彤,陈收,黎建强. 基于动态联盟的CPFR模块化工作机制与建模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7):108-112.

[4] Troy J. Strader, Fu-Ren Lin, Michael J. Shaw.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virtu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1998,23(5):75-94.

[5] George L. Kovacs, Paolo Paganelli. A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for large, complex, distributed projects-beyond ERP and SCM[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03,51(3):165-183.

猜你喜欢
运作模式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CP2C模式版画艺术市场运作的探索
我国P2P网贷发展现状研究
美国、日本资产证券化的比较与借鉴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工业企业合同能源项目运作模式及效益评估
企业综合节能信息系统SciMES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作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