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也是一块大蛋糕

2009-11-03 06:02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09年7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水厂饮水

国 华

2006年8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时,明确要求将原定每年解决1亿人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用10年时间解决现有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规划确定“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资655亿元,解决1.6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基本解决中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否建得成,关键还在一个“钱”字。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筹措到这些配套资金呢?

湖北仙桃市三伏潭镇沟二饮水安全工程可谓是一个典型。该水厂厂内楼房整齐,花卉修剪一新。据了解,该工程于2006年5月破土动工,总投资74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430万,市财政配套129万,群众自筹89万元。“这些加起来还差100万元,听说政府在招商引资,我便拿出钱来投资。”私营老板袁友华表示,他买断了水厂30年的经营权,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水厂配套管网和基础设施建设。

与袁友华一样,私营老板龚典文共出资50万元,分别承包了潜江市张金镇五里碑自来水厂和高场自来水厂。天门市更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武汉凯迪水务公司投资1100万元,用于该市凯迪一水厂、二水厂的建设,而天门市则以两水厂为依托,在岳口镇、白茅湖农场、小板镇等地实施管网延伸,解决沿线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实际上,资金问题一直是各地饮水安全工程的“瓶颈”,工程建设耗资巨大,仅靠财政投入和群众自筹是远远不够的。陕西、湖北的一些地区都在探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通过“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社会融资多轮驱动”来筹资建设农村水厂,初步建立起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筹资融资新格局。

袁友华表示,虽然现在都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提高,投资回报是早晚的事情。

多方参与是方向

专家表示农村饮水的供给方式严重影响着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所谓长效机制就是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一种市场化机制。

首先,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农村饮水安全的供给主体,除政府之外,还可以包括私人、村民自治组织和社会公众。农村饮水安全的某些要素完全可以通过合同、承包、补助、凭单、特许经营等形式由私营部门或社区机构完成,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市场化原则,吸收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多种供给。

其次,饮水工程项目实现科学管理,企业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确定管理主体。如饮水工程和治污防污,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市场化运作,委托或转让给有资质、有能力、有资金抵押的单位或个人负责工程的经营管理。在委托或转让经营权时,要严格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监管机制。

投入加大机会增多

2008年中央继续投资64亿元,加上地方配套72.4亿元,共计136亿余元,计划解决32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这是继2007年中央累计投资64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筹资投劳66亿元,解决了近3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后的持续投入。

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经济大环境下,各地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改善民生有明显效果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被提到更靠前的日程。

在今年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决定从新增1000亿投资中再安排5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上地方30亿的投资,新增总投资80亿元,可以解决全国1571万余人的饮水问题。

湖北省提出,2009年和2010年分别解决400万人和45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河南省两年内再解决1074万的农村人口饮水问题,2009年投入饮水安全工程5.63亿元,这还不包括地方配套资金。

尽管如此,配套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这无疑是投资的好时期。

因地制宜管理

供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农村供水有其特殊性,比如很多地区水源水是高氟水,供水规模有限,如此等等。要提高供水质量需要更多的资金、更专业的技术和人才。因此,投资风险也是很大的。

但是,目前各地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逐步探索,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各种符合实际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一、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此类工程产权界定明确,供水规模和用水量大,同网、同质,计量用水,计量收费,水质、水量、水压和维修问题都有保障,管理先进,制度健全,能及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且从水价上看,生活水价超过了制水成本,再加上通过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差价弥补,能达到补偿成本的要求,满足长效运行需要,水价也在农民承受范围之内。

二、乡镇(或联村)集中供水。这种工程规模较大,大都有相对完备的净水工艺,水质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和水质检测设施,有的还配备了先进的全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实现制水自动化。这类工程受各地经济条件(工业发达程度)、供水人口、制水成本影响,工程运行经济效益参次不齐,生活水价略低于制水成本,加上通过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差价弥补制水成本,从水价上看,基本上可以自负盈亏,维持再生产,个别需扶持。

三、村级分散式供水。这类工程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村,受益范围较小,供水人口往往只有几百人,多一点的也只有近千人,供水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用水量少,收费困难,水价大都低于成本价,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需要财政或村集体的补贴,无法满足安全长效运行需要。

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与乡镇(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能够做到可持续运行。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建后管理的问题比较多,仅靠其自身是难以实现管理良性运行的。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水厂饮水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水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
水厂环状管网平差计算与分析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防丢干伞饮水杯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