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扩展与补充

2009-11-09 06:41王庆华
魅力中国 2009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王庆华

摘要:随着流行音乐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客观上也让音乐教育工作者开始反省对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态度问题,开始认识认识到流行音乐可以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扩展和补充加以利用,本文就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阐明提升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开阔音乐教育教学新思路的想法。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育 教学思路

一、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一)音乐课缺乏流行音乐及娱乐性而遭冷落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由于受艺术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重视音乐技能教育而忽视音乐娱乐性的倾向。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过份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此外,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认为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来说是一种“亵渎”,认为只有古典,传统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只有贝多芬就是巴赫、柴可夫斯基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才是真正的音乐,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就冷嘲热讽,对学生讲一些一头雾水的深奥道理,满口术语,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于是便频频出现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音乐课本身是一个注重娱乐欣赏,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项目,教育效果的形成需更依赖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正走了一个备受学生冷落的尴尬的道路上。

(二)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需求想脱节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高雅既具个性化又具兼容性的音乐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处在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的学生来说,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2000年3月8日,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在华盛顿召开双年度大会,公布了豪斯赖特研讨会报告—《2020视野》,并形成了将对未来20年美国音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豪斯赖特宣言》。宣言提出:“音乐教育者必须将音乐教学和音乐体验引导到有意义的发展方向;必须出于教育者的诚实和良知,选择非商业性而是具备教育和学习价值的,具备艺术的本来面目或“本性”的音乐作为课程内容;青少年流行音乐等当代作品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内容,但是必须保持音乐课程内容的真与美,音乐学习的本性必须得以维护。”[1]上述文字体现了美国音乐教育界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关注。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情感交织时期,流行音乐正对学生“胃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学生在在心理上也倾向于接触流行音乐,而我国的音乐教育对流行音乐的漠视,导致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需求相剥离,甚至相背离。

二、流行音乐在促进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流行音乐——音乐课的“兴趣广告”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音乐课上来。流行音乐的定义是:“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2]这里的大众里面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许多青少年学生甚至狂热追求的流行,从杨丽娟追星事件我们就可以看出些端倪。从流行音乐的定义及它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来看流行音乐将会是音乐课最好的兴趣广告,能让学生自发地去上音乐课,上好音乐课。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通过对同学们的“兴趣”进行认真地分析并且导用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们的态度和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做的工作。

(二)流行音乐——音乐课的“润滑剂”

学生大多数处在青少年时期,情感十分丰富,他们容易动感情,也很重感情。他们喜欢唱歌,喜欢创作,爱好文学,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兴趣,对生活的体验充满热情。学生的情绪情感也很强烈,他们需要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课恰好可以提供一个表达自我,调节情绪的平台。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也没有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3]显然,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学生们欣赏完了“阳春白雪”的音乐,让他们听听“下里巴人”的音乐又有何妨。流行音乐在音乐课上作为一种过渡型音乐,可以给音乐课带来新的气息,调节课堂气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流行音乐地位以扩展补充音乐教育之我见

(一)选择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流行曲目

判断一首流行音乐歌曲能否进入课堂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流行音乐跟其它音乐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各种节奏和声调变化等等表现手法所构建的独特音调来表现音乐的,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里面学生大都不喜欢唱学校音乐教材里的歌曲,因此,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既要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像林俊杰的《江南》,就是一首充满流行魅力又不乏江南雅致的歌曲。这首歌在西洋R&B的节奏中特别加入了中国的洞萧与古筝,加入了中国的古典元素,藉此以中国古代“侠士”的精神,传达爱情里所谓的忠贞。还有《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诸如此类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必将得到学生的喜爱,进而带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引入流行音乐应适度

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如果遵循了适度原则,就能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或“量力而行”,从而就很可能恰到好处,把许多事情做好,反之则过犹不及,甚至起反作用。讲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育也一样,也应该讲究适度原则。内容上,就是要设计好它与原有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的不同安排,并在选材上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引入既能体现时代特特征又能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歌曲、爵士音乐、现代轻音乐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方式上,突出流行音乐作品中能体现淡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部分;此外,拓宽它的流行歌曲的内涵与寓意,以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及民族歌曲等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

(三)剔除流行歌曲中的的消极因素

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流行音乐乐坛,流行音乐甚至已经作为一种快餐文化,流行音乐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流行歌曲的词曲创作水平比较低,一味附和听众需求,商业味道浓重,内容低俗。有的作品将焦点集中在情爱和宣扬宿命论,歌词消极、颓废,有的甚至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愤怒,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消极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些经纪公司通过快速超负荷式“包装”生产了一批又一批“明星”,他们成功之路,收到学生的追捧,无形中,它也宣扬了速胜论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上都急功近利,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为成功做铺垫。这些流行音乐里面所蕴含的消极因素也就是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被许多老师诟病的原因。只要把好选材、教学和后期教学评估的每一关,最大限度地剔除流行音乐里的消极因素,趋利避害,流行音乐的引入必将大幅度提升音乐教育质量。

四、结语

流行歌曲不应该过度更不应该作为音乐教育的主导,而应该是作为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我们也不希望音乐教师的课堂成了流行音乐的播放室,我在这里的论述是希望能给广大音乐教师将流行音乐适度和科学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一点启示,而非探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谁占主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 2001.4。

[2]百度词条:流行音乐 http://baike.baidu.com/view/7752.htm

[3]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12。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