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留学心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009-11-13 08:39
出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心态留学生笔者

在给一些新入行的留学顾问培训的时候,我首先要讲,留学顾问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consultant,乐仅仅是一个头衔,一种职业;面对前来咨询的每一个客户,我们需要具备方案设计师、学业咨询师、前途规划师、心理辅导师、资金理财师、项目管理师、律师、老师、培训师(不同的环节里扮演不同的角色)等所应有的素质,还有更多。一个成功的案例完结。带给学生的是人生新的篇章,他们未来的求学道路如何书写,我们有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心愿是美好的,希望尽可能在这些学生求学路上,助他们走好每一步。

然而,很多时候,面对相似的问题,相似的困惑,相似的盲目需求,出国之后相似的困难、退缩,甚至是负面的发展结果,我们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我们面对咨询的对象,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学生、父母甚至是祖父母们的期望、要求、规划。尤其是现在留学的孩子低龄化亦趋明显,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是先从家长开始,有送孩子出国的意愿和打算,然后再与孩子沟通。在需求、交流、沟通过程中很可能就产生了问题、困惑或者不一致的意见想法。家长学生中有许多,至少过半的留学心态是盲从的,甚至不健康的。在这种错误的开端驱动下,留学过程的路势必定会走得很崎岖很艰辛。尽管笔者作为顾问,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在心态建设上不厌其烦地说教,拿其他学生的案例说话,恨不得请那些过来人现身说法,但很多时候是言悭的,骨子里的文化理念导致的观念成型,又怎是旁人一两句的点拨可以说得清?

我感觉,似乎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烙印”,或者,我说的严重一点,“文化魔咒”附在这些准留学生身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有多少来自于根植于骨子里的文化魔咒呢?走捷径,避重就轻,凡事以为只要过了签证的坎就水到渠成,不用付诸努力自然学有所成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到现在独特的“小太阳”家庭格局,让学生与家长的想法和观念,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相互影响,自成体系,很多时候,家长的言传身教,下意识地烙印在这些孩子的基因理念里,尽管他们有时候表现出不愿与家长观念一致或流露出相左的想法。错误的家长观念心态,影响着他们;或者孩子们错误的、不健康的心态意愿,家长因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无限支持以遂其所愿。

插一句题外话,在笔者与编辑沟通讨论这样的话题以及视角时,编辑委婉地批评我,轻易道“中国文化”这样的话题,过于学术,过于大了。我也承认,我仅仅在行业内从业数载,职场上混迹十余年的一个小女子,轻易就提起中国文化这样的话题,确实资历尚浅底子太薄。另外她担心动辄把留学现象冠之以“中国文化”的高度,有些牵强偏题了。我非常理解编辑的担忧和对我的厚爱。但是,我坚持从中国文化这个角度开始主持本专栏的想法,依然没有动摇。万事源头起,梳理本源,以正视听。可能本专栏中的一些用语听起来有那么“一点点”刺耳,有一点刺到“痛脚”,请相信我,良药苦口,再没有人这样说给你听了!你也不可能在其他任何机会里了解到这么多鲜活的事例——留学路上,原来有这么多相似困惑或盲目的人们。

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地位的稳健地位,各国签证政策逐步对中国人开放,走出去看世界、留留洋,越来越不是什么难事。市面上的签经攻略指南大全太多(惭愧地说,笔者曾经深深着迷地书写攻略秘籍呢);当时以为那就是学生家长们迫切需要的,于是乎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写下20余万字一本出国留学全攻略来,现在想想,对这个书名还真有点汗颜。指望着能帮助这些学生手拿着武林秘籍,闯荡江湖横行四海了。近日,笔者在市面上书店、当当网上粗略地做了调查,留学指南类丛书占到留学类书籍1/4弱,托福雅思类书籍占到1/3强(新东方系列大行其道,依然占据着留学书籍中的王者地位,不可撼动);其余在书店中少有的、但在网店中颇有销量的是海外留学故事小说林林总总。而在励志、职场指南、婚姻爱情类书籍中总有那么多热销排行的是心态辅导、心理咨询、心疗师的案例集锦等等,说明读者需要一些业内人员的观点,案例、心态建设书籍,帮助他们在人生、职场、婚姻生活里过的幸福,走的稳当。为什么留学类书籍不能有这样视角的书呢?我们不需要仅仅地“短、平、快”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出去,而是更需要告诉他们,是否该出去,该走怎样的路,树立好怎样的心态,怎样规划自己的求学生涯。

作为拥有近十年来与留学群体打交道的切身工作经验,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其间经历了留学需求群体的各样类型代表,亲身感受着他们的需求、困惑、执著,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帮助他们树立心态的过程中,笔者是与他们一同成长,一同感悟的。

因个人视角不同,也许笔者的观念不能获得所有读者的认同。我的长辈告诉我,写一本好书或文章,不能心存取悦读者之心;也不能老是站在所谓专业人士角度希求耳提面命地告诉读者该做什么该听什么,读者自有他的判断能力。或许某些观点或案例正契合读者之心,那么也不是笔者刻意为之。

山水有相逢,人与文字的遭遇亦如是,有幸投契,便是机缘造化了。

中国留学发展的阶段以及演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留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本质的演变过程。从80年代起打开国门,国人开始逐步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他们代表着中国年轻一代的优秀人才,因为时代的特征,他们身上具备着中国人传统的艰苦朴素、追求卓越的品质,尤其是经历过或在父母辈身上听闻过七十年代文化苦难的这群人,有着在逆境中奋发的从无到有创造未来和奇迹的天分。在大洋彼岸的他们,书写着中国留学生最有代表性的浓重笔墨。而今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无论经商,在文化教育,在艺术领域里演绎着他们传奇的人生。比如世界级艺术大师谭盾,从八十年代初的走出,身上携带几十美金,到十余年在纽约艰辛地磨砺深造,到而今的世界级音乐领域大师级地位,其问的发展过程在这一代留,学生身上具有非常典型的苦难型标杆痕迹。他们总爱津津乐道当初的捉襟见肘,苦难和艰辛成为他们下意识自诩以及如今如何辉煌成功的标榜心理,这里绝对没有任何贬义,以及对这些成功人士的不敬,他们的这些发展轨迹及心理揣测,是带有显著时代烙印特质的,同时也深深受着中国文化烙印的影响。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些避世情结,其心态是否正确,笔者没有资格也不需要评判。人生发展的任何阶段,其行为背后都有其符合历史、文化原因的理由。

九十年代起,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人越来越意识到深造的必要性,也有着模糊意识希望走出去看世界的渴望。一些有一定社会地位、成绩、经济能力的人,开始纷纷酝酿出国深造,或送子女出去。这时候他们的心态意愿是良性的美好的。对于出国

留学的动机往往也比较单纯,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出国一定是为了得到什么、获得什么。这种功利心理也不能说不正确,笔者此处没有任何评判的意。味。经过数载努力,他们往往在异国他乡获得一些成就,有些继续在海外发展,有些回来在国内行业也很有作为。因为这时候的中国,海归是新鲜事物,他们带来的是不一样的知识文化、理念,同时也具备着经过多年对自身的历炼所形成的优秀品质。这时候成年留学生的数量还远远大于小留学生。这一时期的留学生身上,代表着典型深造意愿,拿功名换成就的色彩。

本世纪以来近十年,中国的留学视场经历着几何般飞速的发展,甚至质的演变,亦趋多元化,留学生年龄层次大幅度拓宽,从15、16岁到40岁阶段,都占据一定比例。而且,近年来的演变,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留学动机也越来越多样,从学历深造到语言训练到专业提升等等不一而足:留学群体来自的社会层次也因留学市场的催生迅猛发展发生飞跃改变,从工、商、政,上至达官显赫,下至个体经营者,社会结构中但凡有留学需求的人,经过几年积蓄积累,都有送孩子出国的经济实力。从事留学的各行各业也应运而生大行其道蓬勃发展起来。在对于国外优秀学校的教育产业推广上,在留学渠道项目引进上,我们客观地说,留学从业机构贡献着不可否认的功劳,尽管有些不良伪劣的机构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明辨是非真伪的大众毕竟受益者占主流,毕竟有国家体制教育监管和媒体监督。然而,百花齐放乱人眼,这种多角度多样化的留学现象,需求者甚众,选择途径甚多,家长送子女出去,有盲目的镀金需求,有冀望学成继承家业的心态,也有“既然国内不成材,送出去看看也好的”阿Q心态。众多家长与子女的希望、意愿矛盾交织,滋生出新一批留学的代表,留学迷茫型、留学冲动型,甚至不客气地说,也诞生了少部分留学垃圾。尤其是现在的低龄留学生,在心智、世界观、价值观很多方面还没有健全成熟,他们身上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意念已经非常淡薄,自我为中心是最典型的人格特征,我要,我能得到什么,而不是我能付出什么,我愿意接受什么。

太多的家长从众,社会热潮追捧,留学从业舯利益驱使,媒体与社会主流的推动,让这股留学热潮止不住地过于迅猛向前推动着。这条留学链上的每一个人,没有能够停下来想一想,回过头反思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意愿,驱使着我们要出国?这种心态意愿下,与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又有怎样挥之不去的印记?我们该如何反思?本专栏的主旨,不是奉劝各位读者不要出国,这样就曲解了笔者的本意了,清醒理智地思考,看清楚自己,也许才是真正走出第一步的关键。

下一期,将为大家剖析中国留学心态中的几大茫然之处。敬请关注。

背景参考

有一组让人震惊的数据:截至2008年,中国的出国留学生接近140方,居世界之最,而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海外的留学人员已超过百万,无论是人数还是比例都堪称世界罕见。

更有数据表明,不光放弃高考赴海外读书的高中生明显增多,办理赴海外读稿中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不久前刚刚出版的《人才战争》一书更是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截至2008年,这个数据被惊人地刷新着。

有专家病声疾呼,百万精英流失海外!

笔者对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第一,证明留学大潮已经蔚然威风,成为很多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对孩子教育规划的重要选择之一;第二,证明海外发展确实不错,有百万学子选择居留海外,说明外部世界给了他们未来发展的多种机会;第三,居留海外的就一定是精英么?有很多学子选择不回来,也许是无奈下的选择。但本书后面的篇章,将与各位读者分享更多的故事,为您解读他们的留学人生。

猜你喜欢
心态留学生笔者
老师,别走……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做谦逊的人
留学生的“捡”生活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