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澜

2009-11-17 03:58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课教育学王先生

欣 然

河南大学教授,曾任教育系主任,以一本《教育学》教材影响一代中小学教师

1980年,由王汉澜、王道俊共同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谁都没有料到,这本按照教育部1978年文科教材选编计划,由中南五省高等师范院校多位教师、学者集体合作的公共课教材,在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不断修订重印,已累计印行5版、400多万册。毫无疑问,它已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经典性的公共《教育学》教材,也是当代中国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教育学》教材。理所当然,它赢得了足以让编写者欣慰和自豪的荣誉:1984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91年获光明杯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和吴玉章奖金优秀奖,1993年获第一届国家优秀图书奖提名奖。此后,它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文教类),全国十大畅销书奖(文教类)……

一本普通的公共课教材,有着如此久远的生命力和如此广泛的影响力,人们自然会记住它的主编之一王汉澜先生。

1924年,王汉澜出生在河南项城县柳坑村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天资聪颖,自幼好学,5岁即随父亲进县立小学读书。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与培养下,经过6年学习,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颖滨初中毕业时,正值日寇入侵中原,家乡濒于沦陷,许多高级中学西迁。在这种情况下,他小小年纪就千里跋涉,远赴淅川,考入省立商丘高中。3年的刻苦学习,他于1942年9月如愿考入国立河南大学教育系。师从稽文甫、陈仲凡、陈梓北等教授,他对稽老讲授的《中国教育史》《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陈梓北教授讲的《教育统计学》极感兴趣。教授们高尚的爱国情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都给王汉澜以极大影响。从那时起,他就立志钻研学术,一生献身教育事业。

1944年冬,其母去世,他回家治丧,不料在返校途中偏遇日寇进攻南阳,只好被迫折返家乡。休学一年间,他曾受聘于河南省第七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教书。由于学业功底深厚,又善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他的教学效果好得出奇,家乡人因此给予他“才子”“名师”的美称。

1947年大学毕业后,王汉澜先后在中州大学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工作,1950年回到河南大学教育系任教,直到去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王汉澜一直从事教育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法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离开过学生。

王汉澜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无论是讲公共课还是讲专业课,无论是教本科生还是带研究生,他从没有敷衍过一节课,没有敷衍过一位学生。他所有的同事都记得,不仅是开新课,就是那些在别人看来他早已驾轻就熟的老课,他都同样认真准备,一丝不苟。他的学生都记得:王先生讲课,50分钟就是50分钟,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没有枝枝蔓蔓的信马由缰,只有一位学者在款款释放他的学识和人格的力量。广泛收集资料,反复推敲,融会贯通,然后撷取其中精华,为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案,这已成为他的生活。而当他站上讲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逻辑严密,简练生动,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从弱冠到古稀,王先生把他的知识、学问,连同自己对真理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学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之后,王先生又苦苦探索研究生培养之路,形成了他自己的鲜明特色。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教育专业的一般课程之外,他还为研究生设置了《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和《教育研究动态》三门课程,这在当时国内的其他高校是少有的。他的这一选择,缘自他自己几十年治学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教育学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因而就教育研究教育只能是死路一条,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并掌握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同时又密切关注教育现状、及时把握教育研究动态,才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

1988年,根据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结合他自身的优势,王先生又兼招了教育科学研究法方向的研究生。除了倾尽心力传道、授业、解惑,他还特意聘请专家为学生讲授“多元统计”与“模糊数学”两门课程。他还大胆革新,尝试自己先作一场启发性的报告,然后把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再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由于教学效果突出,王先生曾多次被安排作全校性的观摩教学,他的教学经验也被学校总结推广。他还多次被授予省、市、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王先生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他不分酷暑严冬,笔耕不止,撰写了十几本学术著作,发表了40多篇论文,在全国教育理论界产生了极大反响。除了前面提到的《教育学》教材之外,他于1986年出版了《教育统计学》以及与李秉德教授等合写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987年出版了《教育测量学》,1992年出版了《教育实验学》,1995年出版了《教育评价学》……这其中,《教育统计学》获199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测量学》和《教育实验学》填补了当时这两门学科的空白,并获得了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材特等奖和中南区大学出版优秀教材一等奖,等等。他参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也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他的论文获奖无数,多次被国内外书刊转载、引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先后介绍了他的事迹。

王先生一生追随进步。他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南大学教育系主任,河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同时担任过民盟河南省第六、七、八届委员会主委、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开封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政协开封市第七届常委会副主席等职。

2002年3月,王先生病逝于开封,享年78岁。

(责 编 欣 荣)

猜你喜欢
公共课教育学王先生
不速之客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Seven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寻狗启事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