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童的《米》

2009-11-24 07:54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沉沦异化人性

杨 英

[摘要]苏童让自己的热情穿越浮躁的现实生活指向过去,完成了《米》。小说以“米”为线索,围绕“米”展开了一系列的悲剧故事,这之中反映了人性从善到恶的畸变过程,人性恶的一面在小说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这一系列丑恶带给我们不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米;异化;人性;沉沦

苏童这部以《米》为题目的长篇小说中的故事发展流程均围绕“米”展开,“米”成了贯穿这部小说的物质线索,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农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农业民族所有的情感、观念、欲望和追求都是围绕着“米”而展开的,“米”是它们的集大成者,是根本之所在。但这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客观存在物在作者笔下随小说的展开带上了某些情感特征,五龙的苟活、发迹、情欲、残暴、败落和死亡都与“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家乡闹洪灾颗粒无收而出逃,靠仅有的几把米维持逃荒路上的生计;在大鸿米店以忍辱负重为生存的条件,他寻找契机成为米店的老板,实现了收归米店为己有的宿愿;他情欲的发泄地点以及他的宣泄方式也都以米作为道具;后来他苦心强占的“家产”的中道蹦除也因米而起,直至他最后的死亡。“米”在这之中是五龙整个一生的陪葬物,这种性质的衰变给米蒙上了一层阴晦的一面,从这一层面上说,“米”是小说主人公精神蜕变的物质象征体,对米的关注也是对五龙身上所表现的人性的关注。

苏童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用现代人的眼光反窥过去的人和事,揭示当时人的一种生存困境、生存状态、生存关系和生存意义,从而引发现代人的理性思考,达到对自己意识层面的挖掘,暴露出人性的某些丑恶,从反面来引导人对人性善的追求。苏童在《米》的序言在中就说:“《米》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面,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我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正是这样一个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给我们展示了许多本性的东西,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引发了我们对历史的思考,激起了我们对现在生存境况的珍惜。

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总是以某种物质为媒介,依靠某种精神在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五龙的一生既是罪恶的一生,又是悲剧的一生,但他的罪恶与毁灭不是单独存在的,小说中的 每个人都是“恶”的载体,同时又都是恶的牺牲品。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对悲剧下定义时就指出;“悲剧是伟大人的痛苦的灭亡,死难和痛苦是人生中最恐怖的事物。”作为悲剧主人公的五龙虽然算不上一个伟大的人至少是纯洁的,不过他这种人性善的一面在遇到某些个在事物的催化后发生了变异。与他发生关系的人越多,他的人性恶的东西暴露的就越明显,人性善的一面就自然地被人性恶的一面所掩盖,从而造成人性一步步的丧失。与之相对的是余华的《活着》:小说主人公富贵是一纵赌纵欲的纨绔子弟,家产因他豪赌而毁灭,但随着他在战场上各种人生体味增多,他的人性在一步步的复苏………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本能欲望的存在,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活着”,这种“活着”直接载体就是五龙。

做伙计阶段的五龙他所体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作出的努力,他想挣一个地位,挣一个老板留下的理由。第二阶段的五龙,也就是当织云怀了身孕,冯老板为了掩家丑而断然决定让五龙成为冯家的一员时,他的思想行为就有了变化。他的资本足了,做事就有了埋怨的本钱:第三阶段的五龙,在冯老板买通黑帮欲解决他却只伤其脚趾拖着残腿再次出现在米店时,他更有了理由来纵容他的只吃不做。可以说冯老板错了一步棋,花四两黄金就可以换回一片清静的冯老板却用一半的价钱买会了米店更深层次的灾难,他的欲望在得到一次次的满足后,他的心理膨胀速度更为加快,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织云生下抱玉,尾随抱玉毅然奔赴六爷后,他把绮云作为目标的企图就更明朗化了,可以说,绮云成了织云之后他的又一个发泄对象整部小说看不到爱的横迹,全是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之上的,五龙对绮云除了本能的性关系之外,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他从中想体验到仅仅是征服后的快感。物质财富的占有、本能的满足使他有实力和精力在权势上拓展自己的范围。

对别人生命践踏的张狂,对他人死亡的嘲弄更加强了他在面对自己死亡时所表现出的态度的悲剧色彩。对死亡的预知会促使一个人生活态度的改变:风烛残年、疾病缠身的五龙面对权势的纷争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迫丧失了兴趣。生存希望的渺茫、生存现状的苦堪不言让他转移了他生活重心。他完全把希望寄托于临死前物质的满足:他托他的侄子在他的家乡枫场树村购买了大量的田地地同时计划用一车皮的米来充当他衣锦还乡的证明。火车上的一命呜呼非但没有能达到他“落叶归根”的愿望,相反还加剧了他的悲剧色彩。辛辛苦苦忍苦挨痛用满口好牙换回的用以炫耀的金牙也成了儿子柴生掠夺的对象。这里作者完成了对五龙悲剧性结局的嘲讽,从善到恶到不的善终是五龙人性下滑、沉沦流变过程的最终结局,至此,五龙结束了他大喜大悲、痛苦与喜悦此消彼长的一生。

纵观这部小说,苏童以五龙人性流变、沉沦、灭亡的全过程以及这之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物质艰辛中,如何回去人性的救赎,如何保持欲望和人性的平衡,如何处理各种利害关系?可以说苏童的《米》在物质艰辛中人性的恶与困惑对人性的救赎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他以故事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一种畸变过程,让我们对现代人的生成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高的定位。我想这也就是苏童在《米》的序中所提到的他在整部小说中所营造的“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

作者简介:杨英,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猜你喜欢
沉沦异化人性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逼近人性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郁达夫的诲淫冤罪与自我净化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看郁达夫的《沉沦》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