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的文化素质

2009-11-24 07:54胡志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离校毕业生意识

胡志超 曾 卫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是学校和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检验点,可以从中反映出毕业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学校文化沉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毕业生文明离校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文化素质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一、突出强调毕业生文明离校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注意的四大意识

其一是强化舆论引导意识。毕业生离校前,学校应该渲染一种温馨、不舍、珍惜氛围,可以在校园通过广播电台宣讲有关政策,并在显眼处悬挂横幅,各系部、年级可以召开毕业生大会,作离校前的文明教育,同时在毕业生专栏处粘贴倡议书,促使毕业生理性离校。

其二是加强情感交流意识。我们还应组织讲座、茶话会、讨论交流会等多种形式,静心聆听毕业生抒发离校前的感受及对母校的一些合理建议。深入学生宿舍,与毕业生促膝交谈,耐心倾听毕业生的询问,并一一解答,让毕业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其三是提升全方位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微笑服务,确保服务到位。做好毕业生离校服务工作,学校应该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部署离校工作安排,要求工作人员耐心热心为毕业生办理相关离校手续,尽量让毕业生满意。

其四是健全就业指导意识。金融危机影响下,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工作引导和服务。 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尽可能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出招”开拓就业市场;探索建立”准就业”机制。

二、努力寻求与时俱进的,适合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学生对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和实现理想、现实就业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了职业理想教育,帮助毕业生确立就业的信心和决心,并且与就业实际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放低就业要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

其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我们以往的教育方式是简单地说教,一个领导在上面讲,所有同学在底下听。这样重复几次以后,领导的观点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创新,而同学们在底下听也就毫无兴趣,这样的方法成效不好。我们可以适当例举反面教材,或是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参观学习,这样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理性思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的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其四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我们一直以来都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我们应该在把重心放在大部分循规蹈矩地同学身上的同时,关注那些有个性的同学的发展,让他们张扬个性,寻求他们自由的成长模式。

其五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是教师,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得注重师德教育,在教师的引进方面也严格把关,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队伍。

作者简介:胡志超,曾卫,衡阳师范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离校毕业生意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生放学后未离校被烫伤谁来担责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流程可配置的数字化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