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理论在《茶馆》翻译中的应用

2009-11-24 07:54王治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茶馆动态

陆 军 王治红

[摘要]本文先分析戏剧的文体特征及戏剧翻译的特点,后以动态—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探讨该理论在戏剧《茶馆》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态—功能对等;戏剧翻译;茶馆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是世界文化中一颗夺目耀眼的明珠,戏剧表演为世界各国交流塑造了一座文化平台。我们在鉴赏戏剧作品时,不能忽略译者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译者与戏剧演出的整体效果息息相关。本文以《茶馆》的两个英译本为蓝本,分析戏剧语言的特殊性及其对戏剧翻译的影响,探讨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

一、戏剧文体特征及戏剧翻译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统称,通常情况下指话剧。在西方,戏剧专指话剧。戏剧的主要特征是:以剧中人物的对白或唱词为依托和主要表达方式来创造人物个性,展现故事情节,揭示作品的主题及意义。

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认为:戏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翻译剧本不仅要求译语自然、简洁,译语台词口语化,琅琅上口;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和文化习惯,既不能对源语文化中的一语双关的词、歧义句及相关文化现象进行文内标注,也不能为了保留源语文化的地方语言特色而音译某些词语。[1]Susan Bassnett更明确提出了戏剧翻译的“动态表演性”原则。她认为,在翻译戏剧时,译者面临的不仅是静态的源语文本,还要考虑隐藏在剧本内部的可表演性。[2]

二、动态—功能对等理论

1、动态对等论。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认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3]。动态对等是近乎原文的自然对等[4]。他指出,对等主要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近乎与原文相等,而无需追求形式上的完全对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着重于原文的蕴含意义,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语言形式结构上。

2、功能对等论。在动态对等基础之上,奈达又提出“功能对等”并将其分为“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最低层次对等是指译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欣赏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在程度上基本相同,最高层次对等是指译语读者对译文理解和欣赏时表现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理解和欣赏时表现出的反应达到高度对等,即基本一致[4]。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

优秀的翻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对等,最重要的是译文对读者产生的反应与原文对读者产生的反应近乎相同。这恰恰与戏剧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使译作上演时给外国观众带来和本国观众近乎同等的感受相吻合。

人民艺术家老舍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他的语言在剧作《茶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何传译老舍的语言特色并非易事。英若诚和霍华的两个译本(后分别简称为“英译”和“霍译”)提供了戏剧翻译的良好范例。下面从戏剧语言的几个特点方面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茶馆》两英译本中的应用。

1、口语化的语言翻译。《茶馆》的中文剧本是口语化的经典之作,这更需要译者选取英语中口语化较强的词汇或句型来体现这一特征。《茶馆》两个英译本的译者在遣词造句上都力图体现口语化的特征。

刘麻子:嗯!嗯!嗯!我明白了!可是不好办,我没办过!你看,平常都说小两口儿,哪有小三口儿的呢![5]

霍译:POCKFACE LIU:Mmmh? Mmmh. Mmmh! Now I see. But its going to be difficult to manage; Ive never done it before. Think of it! We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weddings of happy twosomes, but whoever heard of a happy threesome? [6]

英译:Pock-Mark Liu:Oh! Oh! Now I get it! But this is going to be tricky. Ive never done anything like it before. People usually talk about some nice young couple. But whos ever heard of a nice young triple? [7]

“小两口儿”,“小三口儿”在中文里是非常口语化的词汇。此处两位译者分别使用‘twosomes, threesome和‘couple, triple来体现这一特征。“couple”和“triple”为中性书面词汇,而“twosomes”和“threesome”则是非正式词汇,常见于口语中。因此,两相比较,笔者认为霍华所采用之词更能突出体现口语化的特色,也更接近源语剧本的风格及其深层含义,达到了翻译基础上的功能对等。

2、动作化的语言翻译。动作化的人物语言是从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对人物语言及其动作的分析,挖掘人物所要表达的行为意图、心理意图、心理状态,并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因素协调统一,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再现生动形象的舞台艺术[8]。

《茶馆》中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动作性,这在其英译本中有所体现。

刘麻子:找遍了你们全村儿,找得出十两银子找不出?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康六: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别怨我!快去快来!

康六:唉!我一会儿就回来![5]

霍译:POCKFACE LIU:There arent ten taels of silver to be found in your whole village. In the countryside you can buy a child for five catties of wheat flour. Dont tell me you dont know that.

SIXTH-BORN KANG:I…ah!...Ive got to talk it over with my daughter.

POCKFACE LIU:Im telling you, this is your only chance. If you miss it, dont blame me. Hurry up.

SIXTH-BORN KANG:Ai! Ill be back as soon as I can.[6]

英译:Pock-Mark Liu:Where in your whole village can you scrape up ten taels? You know very well in the countryside a child can be bought for five catties of wheat flour.

Kang Liu:I, well, Ill have to talk it over with my daughter.

Pock-Mark Liu:Im telling you, you wont find another chance like this. If you lose it, dont blame me! Youd better get a move on.

Kang Liu:Yes. Ill be back as soon as I can.[7]

此段为人贩刘麻子为了说服康六把女儿卖给庞太监时的对话。这里,动作化语言主要体现在康六的语言上,原文的两声“唉”概括地说明了康六内心复杂的思想变化,体现了戏剧语言的动作性特点。霍译中两个“唉”字分别为“ah”和“Ai”,英译的两个“唉”字为“well”和“yes”。ah表示惊奇、喜悦、赞美、同情,ai为一种感叹的语气,well表示无可奈何,yes用作肯定答复,同意某种观点,可以说两位译者都注意了该语气助词的运用。但笔者认为英若诚根据原文人物说话的语气,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用“well”和“yes”两个语气词较好地体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从“无奈”到“赞同”的心理变化的动作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原文语言动作性的特点,和原文的表达效果达到了一致,体现了英文翻译的动作性,实现了戏剧翻译的功能对等。

戏剧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戏剧的表演性和口语化特点使得戏剧翻译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翻译更为复杂。戏剧翻译不能仅从静态文本的角度进行翻译,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译本使用者(即演员)和观众的需要、戏剧译本的可表演性及其对观众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在分析了戏剧文学和戏剧翻译的特点及功能对等理论基础上,从戏剧的口语化和动作化特点方面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戏剧《茶馆》翻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Penguin, 1981.

[2]Bassnett-McGuire, S. Ways Through Labyrinth: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Theatre Texts [A].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C]. Ed. Theo Herman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5.

[3]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5]老舍.茶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 Howard Gibbon John. Teahous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0.

[7] 英若诚.Teahouse [J].Chinese Literature, 1979, (12).

作者简介:陆军,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教授;王治红,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2008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茶馆动态
《茶馆》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