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探索

2009-11-24 07:54方亚靓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校

[摘要]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陈旧,教材不能适应时代,课程分配不合理的现实,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已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能回避的现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以此为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方法缺乏新意,教材更新缓慢,课程分配不合理等多种原因。学生对语文相对轻视,语文无用论有所抬头,这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十分普遍又急待解决的课题。

一、注重职教语文教学特色,做好配套改革

为了适应中职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以便能够更为有效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做到了典范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突出了职教的特点。

在配套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注重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品质,注重实践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一种实用而又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是开展高质量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因而在课程安排和教材设置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职教特色。

二、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端正学习态度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相比难免让学生产生轻视的心理。这就需要做到“三到位”,一是学校课时安排得到位,二是教师思想认识得到位,三是学生的同步认知得到位。学校一定要依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语文课程课时,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拿语文等基础课开刀,只有在充裕时间的有效保证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切忌急功近利切;语文教师要重视在中职学校的本职工作,对语文课程要有更高、更远的规划和认知,还要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正视这一现实。学生也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语文这门课。

端正学习态度,要能体会学习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第一,它兼具基础性与工具性双重特性,它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并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工具,学好母语应当成为当代青年应具备的根本能力与基本素养。要成为一名现代型的综合性人才,学会并正确运用母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最起码的要求。第二,语文具有人文性,通过语文学习,可广泛接触中外文化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从优秀文学作品出发,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各方面的营养,逐步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充分体现“生本位”原则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在各个教学阶段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认真配合,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学到本领。语文课堂中,学生消极被动,一个重要因素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一位古哲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要点燃的火把。”所有真理,决不需要灌输。如果教师认为课堂就应该由自己一个人来掌控,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听课效果;如果讲课时只有灌输,没有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讲轻?练,手法单一,那么可以肯定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就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诱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能从学生兴趣出发来安排课程。语文老师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要能旁征博引,要能雄辩滔滔,要能联系实际,一个专业、博学的教师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乐意听课,乐于参与。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切实的学到知识和本领。要注意的是教师上课时要找学生兴趣点,但并不是漫无目的、没有原则的依从学生爱好,说故事、搞活动要为讲授的课程内容服务,不能抛开教学目标天南海北乱扯一通。

2、灵活运用课堂时间。通过研究学生心理,有学者研究成果表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心理处于起伏活动状态。一般来说,会经历一个由高潮到低潮,又由低潮转高潮,再由高潮到低潮的心理活动过程。第一个阶段,课堂前15分钟,学生的心理处于较兴奋的初级状态,并能在较高的兴奋状态中维持一段时间。此间,?学生的求知欲比较旺盛,注意力相对集中;第二个阶段,课堂15至25分钟之间,学生兴奋度降低,注意力开始涣散,感到疲劳;第三个阶段,25至40分钟,学生又开始兴奋;第四个阶段,从40分钟之后到下课,学生的心理又出现疲劳。

针对学生心理变化情况,教师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科学利用学生的兴奋状态,教师要积极导入,尽快进入主题。把重点、难点放在这段时间内来解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三阶段,则应适时.的穿插一些问题和课堂练习,或进行讨论,或讲述些小故事,或者联系一下实际。既可调动课堂的气氛,又可拉回学生关注度,同时也提高的教学效率。在最后几分钟,可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或进行实际训练等,以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

3、注重语文课堂多元训练。当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仍存在重讲轻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单级训练的问题,要么不练,要练就单单注重写作。学生在这种单级练习中逐渐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所以现实中多讲少练的现象屡见不爽。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多级训练方法:不光练写作,要把听、说、读、写都列入语文课堂的训练计划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进行练习。如诗歌就可以先听后读,再来写些小随想,接着大家一起来谈谈。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一方面可以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只有透过有效练习才能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的多元练习,不仅能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活跃气氛,提高效率,还能够减少课外练习的数量,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一举而数得,也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四、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陈旧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这种填鸭教学扼杀了学生对与语文学科的最后一点点兴趣,使语文教学变得面目可憎、索然无味。这一方面需要老师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引入创新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生本教学模式,教师走下圣坛,主动“禅位”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中,因地制宜,运用多种媒介教学,科学合理的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并认真研究学生实际能力和结合教学实际,将“提问与点拨”“自主阅读”“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

五、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是实用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中专生语文能力的切实提高,必须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课内的知识要外化成技能,就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如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最好在课外活动得以检验,可以通过作文竞赛、或现场作文、或写作交流会、或名家演讲等活动来培养一批语文学习先进分子,由先进带动后进,这种身边榜样的作用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还应该提倡第二课堂活动的排头兵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如举办大型的演讲、朗诵比赛,辩论会,让学生从活动的策划、宣传阶段一直负责到活动结束阶段,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真正学好语文,需要将课内知识放到课外活动中去检验,在实践中去发现语文学科的真正用途。

2、公平民主,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当代的中专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自我意识增强,民主观念更为深入。作为教师首先要“一碗水端平”,既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在公正的基础上发扬民主,教师要真正的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能有接受学生监督、评价的雅量和气度,以身作则,让学生从心里尊敬老师,只有受学生尊敬与爱戴的教师才能真正的教书育人,很大程度上,学生是现对某位老师感兴趣,进而才对某门课程感兴趣。因而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正常运作的基石。

3、注重细节,塑造良好形象。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样适用教师行业,教师时时处在众多学生的视线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去塑造自身美好的形象。其一注重仪表美,试想一个外表邋遢的教师如何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二行为美与语言美并举。一个教师用语文明,学生才会用语文明,一位教师行为美好,学生才会行为美好。孩子永远是大人影子,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细节,保持美好形象,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兴味与尊重。

作者简介:方亚靓,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学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学校推介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