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家庭道德教育

2009-11-24 07:54于淑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家庭幼儿

[摘要]家庭作为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初始站,在对幼儿整个的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道德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幼儿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家庭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启蒙学校。 父母作为幼儿的首任老师,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儿童将来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五岁以前父母对他的培养。 如果5岁以前没能把幼儿教育好,那么将来不得不重新进行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却忽视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使家庭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重智轻德

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常言道:“要成才,先成人。” 少年犯罪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就是由于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是非观念不清楚,最终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但是,现在家长们普遍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幼儿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德育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幼儿最重要,但在实际做选择性题目时,却大相径庭,家长们最关心的仍然是幼儿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 这种教育思想的结果是,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二、溺爱有加,教育不够

由于现在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诸多长辈的疼爱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对孩子过于溺爱的情况: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办,时时袒护孩子,做孩子的“保护伞”等。 这样,孩子的做人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意志锻炼的机会都会不同程度受到限制。 使幼儿很容易养成好吃懒惰、蛮横自大、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行,而这些行为又是要不得的。 法国教育家卢梭对年轻的父母说道:“你们知道造成你们儿童的不幸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 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 这一观点反对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意见不统一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尤其是在祖孙三代人的家庭中这一点尤为突出。 父母教训孩子时,老人心疼孩子,在一旁指指点点,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对父母的教训不屑一顾。 家庭中意见不统一,一方面会削弱父母的威信,另一方面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或有机可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是非不清、任性等不良品德和行为。 除了家庭成员的管教不一致,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也经常出现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非常不利于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言与行不一致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般会说,“要尊老爱幼,要诚实,对人要有礼貌等等”。 可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有时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乘坐公交车时关于让座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父母平时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可是当真的上来一位老人,孩子想给老人让座时,有的家长就表示反对。 殊不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 平时在谈这个问题时,孩子可能觉得是个抽象的问题,但是有了让座的经历后,如果再讲尊老爱幼的问题,孩子就会豁然开朗了。

五、过分依赖学校

有的家长当感觉自己不能很好的教育好孩子时,就希望把孩子送去寄宿,让老师来帮忙管教,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 只满足了幼儿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更难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甚至任由孩子的品德成长放任自流,而单亲家庭则容易对孩子的成长失之关心。 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家长应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能把孩子一托了之。 我们承认学校对儿童的德性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曾经说,中国人做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早期幼儿的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以上问题,在家庭中到底应如何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 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要想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改变以往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 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幼儿的接受能力有限,这就要求德育工作不能太高太急。 这样容易导致欲速则不达,出现愿望与实际相抵触的情况。 德育工作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深入了解幼儿常见的心理现象,重视幼儿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并针对幼儿最需要和最应该解决的矛盾合理安排教育内容。

2、重视感恩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应从重视感恩教育做起。 一个人,只有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体味到生活的幸福与乐趣。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道:“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和关心,感受着来自整个社会的恩赐。 父母省吃俭用地养育,老师废寝忘食的教侮,配偶无微不至的关爱,朋友不计报酬的帮助等等。 然而有人却浑然不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当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家长、老师,只知道付出而不求回报,久而久之,他们的付出便成了理所当然。 如此的教育方式,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呢? 因此,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 首先要让孩子发现别人的恩情,然后逐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并学会感恩。 作为父母,不仅要给与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要让孩子懂得并理解这份爱。

3、寓道德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占据着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幼儿的基本活动。 因为游戏对幼儿有着独特的魅力,寓道德教育于游戏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家长要把好关。 家长要保证游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幼儿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他能够把所看到的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来。 由于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是非、丑恶,如果游戏中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很有可能就被幼儿模仿。 所以,家长一定要留心。

4、坚持正面教育。 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用令人信服的真理和生动具体的事实去激励、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将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的教育方法。 日本育儿专家森田正马曾说:“对幼儿越是表扬鼓励,幼儿就越活泼、听话,如果动辄批评指责,甚至训斥打骂,就会使幼儿变得胆小、怯懦、孤僻,或是养成进行反抗的性格。” 当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父母必须从正面教育幼儿,给予幼儿以鼓励。 当幼儿犯错误时,也不要急于训斥,而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耐心说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其一是树立榜样。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 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榜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榜样就像镜子一样,指导着幼儿的道德行为,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做出了榜样。其二是以夸奖、鼓励为主。 幼儿的基本需要中有一项就是尊敬(认可)的需要。 既然幼儿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就要考虑到这一方面。 对于道德教育也是一样的,尽量以夸奖、鼓励为主。

5、要求一致。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事先协商,所有家长要意见统一,要求一致,即便观点不一致,夫妻间的沟通和冲突在孩子面前也应尽量回避。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时,一定要先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 有的父母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当着孩子的面就吵架,即使他们各自的理由再充分,那时对孩子来说,已经造成了不好的负面影响了。 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教育孩子时要要求一致。 首先,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不能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其次,在祖孙三代人的家庭中,老人之间、老人与父母之间对待孩子的态度要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以身作则。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了误区:重于言传,不去身教。 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不要贪玩,而自己却整天看电视、玩游戏;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而自己对父母却不理不睬… …这样,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反省:要求孩子做到的,我是否也能做到? 要想要求孩子什么,我们必须自己先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出榜样。 这才是一个合格父母应有的姿态。 古人曰: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人,特别是对幼儿来说。 所以要想教育好幼儿,父母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中央电视台有则公益广告—洗脚。 年轻的妈妈为母亲洗脚,并告诉老人:年纪大了,泡泡脚对身体有好处。 幼小的儿子看到后也为自己的妈妈端来了洗脚水。 其实,父母就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和榜样。

7、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良好的家园合作可使家园双方在对幼儿的教育上保持一致,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家园双方相互了解、配合、支持。 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品德的育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去教育幼儿。

参考文献:

[1]王晓伟.家庭教育是促进幼儿智能发展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

[2]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于淑贞,山东英才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家庭幼儿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庭“煮”夫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