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的合理价值

2009-11-24 07:54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邹 静

摘要: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虽然表现为很多方面的对立,但却具有某些深层的一致性,这主要是体现在它们对社会历史的理解之中。

关键词:现代哲学;合理价值;科学主义思潮

中图分类号:B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05—01

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和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明确指出“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反对把自然科学看作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加以贬斥。”

在现代哲学中,人本主义是和科学主义相对待的哲学称谓。一般认为,人本主义有三种涵义:一是特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二是专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三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其中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等。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都否认理性的权威性、确定性和统一性,都力图动摇人类生存的合理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信念,与追求人类最高支撑点的传统哲学相比,现代哲学中的两大思潮从对人类理性的鲸吞宇宙的幻想,变成了对人类理性的深感忧虑的怀疑;从对人类未来的满怀激情的憧憬,变成了对人类未来的不安的恐惧;从对真善美的雄心勃勃的追求,变成了对真善美的黯然失色的叹息,失掉对人类前景的确信,否认历史的真正的进步,张扬真理的多元主义,坚持价值的相对主义,构成了现代哲学中这两大思潮的共同的基本观念。

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个人作为一次性的存在,具有不可重复性,对于个人的不可逃避的归宿—死亡—而言,人生总是荒谬的;人作为一种独特的自为性的存在,具有不可规定性,对于除人之外的全部的自在存在—世界—而言,人生又是自主的;荒谬的人生是无意义的,自主的人生则是有价值的。

与人本主义思潮一样,科学主义思潮也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出发,并通过这种批判确立了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而科学主义思潮的突出特征则在于,它立足于“谦虚的理性”去讨论“狂妄的理性”,把对理性的批判具体化为对哲学以及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是对理性的挑战,也是对理性进步的历史观的挑战。这鲜明的表达了现代西方哲学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的两种不同理解。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同一思想起源。古希腊哲学的显著特征就在于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融合一体,不可分离。我们应当在厘清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重新融合的复归, 从而为当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哲学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斗争的哲学,更是关于人追求自由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在人类进入到21世纪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保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与活力的,不是曾被片面宣传的“结论”或“公识”,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借以建立的人文主义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精神。

面对当今威胁人类生存的灾难性后果,面对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我们应当反省近代西方科学哲学思想追求“功利性”和“无限理性”在引导社会心理倾向、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为着重从哲学上思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寻求解决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科技“悖论”的方法与途径,重塑人类判别是非并由此决定取舍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只有秉持科学人文主义思想,才是唯一正确的哲学观和方法论选择。这种选择本身就意味着一次思想解放。因为科学人文主义具有如下思想特征,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关怀人的思想、心理与情感,服务人的自由、发展与完善,发挥人的聪明、智慧与理性。

(责任编辑/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