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

2009-11-24 07:54陆春红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研究现状

陈 婧 陆春红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在团体中引导人们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专门组织的活动,具有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功能,因而它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研究并总结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历史发展情况、研究现状(包括研究被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工具)、优点与局限并提出建议和展望,将会促进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进一步发展,使它在治疗、教育、职业训练等众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B84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17—02

一、引言

团体心理辅导是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Group也可译成为小组、集体、群体,Counseling也可译成咨商、辅导,所以团体心理辅导与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概念相同。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的,顾名思义,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景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通常包括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社会适应性,促使成员的人格成长。

在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开始传播。最初是在大学校园里兴起,如今逐渐也走向中小学校园。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也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抑郁等主要领域,开始向网络依赖等崭新领域尝试探索。正如罗杰斯所讲“团体是本世纪传播最快的一项社会发明,而且是最为有效的。”他认为,团体为“正常”的人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团体成员可以坦诚、开放的互动,尝试更多的行为,并把它扩充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团体辅导进行研究,主要运用在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自信心教育、人际交往及某些问题的心理治疗等方面。现在团体辅导与治疗的引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它既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等,也可以被用于调节正常人的心理障碍,用于发展性目标,即帮助正常人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适应问题。

二、研究现状

1.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被试上的情况。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小学生为辅导对象的比例相对较小。另外,还可以看到团体心理辅导逐渐开始研究其他特殊的群体,如教师、士兵和聋生,这说明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域逐渐扩大。

2.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领域上的情况。团体心理辅导研究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最多;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然后为理论综述。而且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种类日益增多,只是在自我探索、抑郁治疗、应对方式、家庭亲密度方面的团体辅导还开展得较少。

3.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方法上的情况。所查文献资料的论文中,有些论文可能用到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如同时使用实验法和测量法,本次统计以最主导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以减少重复计量。研究方法主要按黄希庭、张志杰主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即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方法、调查法和其它研究方法。团体心理的研究方法以实验法和测量法以及文献综述法为主,总的说来方法比较单一,有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和统计法一直没有尝试。

4.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工具上的情况。大多数研究论文都没有使用心理量表,有的使用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使用了其它道具。而最多使用的量表是SCL—90,其次是SAS、SDS以及IAS。

5.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不足与局限。(1)从研究对象来说,团体辅导对象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而对中学生、青少年、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教师、班主任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很少涉及。(2)从研究领域来说,在研究领域方面的严重失衡,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以及理论综述多,而想象力、自信心、家庭亲密度、应对方式、提高社会能力、自我探索、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研究很少。(3)从研究方法来说,总的来说十分单一,有的方法还没有被使用。而且在研究设计上大多缺少对照组,其效果评价仅限于相对较主观的量表评价,采用基础心理实验进行客观评价的研究还未见报到,对团体辅导效果评价进行心理机制解释的研究少见。(4)从研究工具来说,有的未使用科学的研究工具,而使用者也以SCL—90、SAS、SDS、IAS为主,这些量表多从国外引进,应该考虑对我国的研究对象是否缺乏针对性。(5)从团体心理辅导者来说,主要表现在团体心理咨询师专业训练不足,专业培训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尽管团体心理咨询近十多年已经在内地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各种规范的训练小组和合格的训练主持者相对较少,这与人们对它的需求形成了矛盾。团体辅导对辅导人员要求高,丹麦心理学家艾鲍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能带进辅导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足见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者的重要性,除具备一定个人特质外,还应掌握心理咨询相关理论技术,遵循团体辅导者的职业道德,否则会对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三、建议与展望

1.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建议。(1)针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对象现状,由于团体辅导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建议在研究对象上扩大范围,加强对其他特殊群体的研究,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各种不同群体上的应用,实现更多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2)针对在研究领域方面的严重失衡,如果能加大对想象力、自信心、家庭亲密度、应对方式、提高社会能力、自我探索、生存与发展等这些方面的研究,这将能充实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或者使各领域研究数量相对平衡。(3)对于研究方法,总的来说十分单一,有的方法还没有被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应尽量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使研究更具有可靠性,打破传统的单纯的说理、讨论和单一方法使用的局限性。(4)关于研究工具,以SCL—90、SAS、SDS、IAS的使用为主,未使用研究工具的占多数,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心理辅导者应懂得心理测量的相关理论、技术和量表操作,以便于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应用,熟悉尽量多的心理量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大量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能使研究更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另外,还要编制一些适合我国研究对象的心理测量工具。(5)针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的不足,综合中外咨询教育家的观点,结合内地心理咨询发展的现状,提出包括理论、技巧、计划、个人成长、经验、实习、督导、伦理八个部分在内的培训方案。团体辅导的培训方式可以用采取课堂教学、课堂体验,参与真实情境,观看团体录像带,观察他人带小组,接受个别或团体督导等,以期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团体心理辅导队伍。(6)我国团体心理辅导还应该加强本土化研究,形成本土特色的指导理论,丰富和加强我国团体心理辅导。

2.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展望。(1)我国团体心理辅导本土化进程将会加快。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是西方先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方法。近年来,关于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呼声渐强,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港台地区和内地学者都在探索如何开发适合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20 世纪90 年代初,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陈丽云教授从素食、气功、拜佛等我国传统健身方式中得到启发,提出并开创了“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并用于辅导癌症病人。到现在,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在香港应用了近十年,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咨询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辅导,现在已经在癌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离婚妇女、不孕症患者、大学生等人群中实验。该模式将西方团体心理咨询形式和我国传统文化背景相结合,具有比较鲜明的本土化的特征。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不仅直接运用许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而且从系统的观点审视健康,关注身心协调和全人健康。在“灵性”方面调适的理论,主要是依据我国传统哲学中如“重人贵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生命观、人生观以协助被辅导者改变人生态度,重建生活理念和信心。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咨询模式是对华人心理治疗实践研究的探索和创新,我国的团体心理辅导也必将以更多的形式和途径加快本土化的步伐。(2)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团体心理咨询是否能健康发展和普及,取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团体心理咨询效能研究和团体领导者的训练。

吴武典等人预测,21世纪的我国的团体心理辅导,将出现以下趋势:理论上,将加强理论辅导的研究力度;强调本土化;强调辅导的人生化本位;辅导内容和方法上,职业辅导将成为重点;团体辅导范围将扩展,学校辅导课程将进一步发展;辅导的技术的电脑化,辅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时进,高艳.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应用的多维度思考[J],2006,(5):60-62.

[2]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2):150-152.

[3]梁东标.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述评[J].教育导刊,2001,(z1):38-44.

[4]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6,(14):106-108.

[5]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6).

[6]潘晓宁.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06-109.

[7]刘素贞,蔡溢,许明智,朱金富,李恒芬.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应付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2):173.

[8]张晓文.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大学德育课教学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6):52-54.

[9]何懿琪,黄丽春,蔡清梅,王姗,邱曼华,杨润涛,李雪如,卢苇.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当前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状况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4):440-443.

[10]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62-69.

(责任编辑/吴明宇)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研究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