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的学科内涵及建设思路

2009-11-24 07:54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

柯 利

摘要: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更新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进行研究,既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包括我国学者在新时期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新时期哲学研究学科建设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是通过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和重点扶持等办法,培育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力量,开发与时代相适应的课程,构建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关键词: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学科内涵;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B71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06—02

一、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的学科内涵

我们通过新时期哲学研究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关系等的分析,来说明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的学科内涵。

(一)新时期哲学研究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

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相结合,学术包容与政治引领”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和历史使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理论。美国学者雷蒙德·怀利从政治和文化维度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解读,他认为在政治维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能够适合现代中国具体历史现实的特定方式;在文化维度上,它主要是指一种外来的思想学说和中国富有特色的文化性格之间的调和接受——或看上去调和接受。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时期处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挑战,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哲学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社会功能,就必须立足时代,立足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研究时代提出的问题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新时期哲学的研究与发展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总结概括现实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新时期哲学研究和发展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我国学者是在新时期才开始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注与研究。在对它的评价与认识上,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期、较复杂的过程,现在国内已经把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我们要研究它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现状,研究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方面发生的变化,研究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对它们产生的影响,它们在理论方面对自己的以往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认识与总结,把握它们在曲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经验和教训。据台湾“中国时报”援引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资本主义摔得“灰头土脸”,反倒倡导共产主义的马克思重新引起世人重视,而他批判资本主义的《资本论》(Das Kapital)也再度走红。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他早就警告说,以剥削为本的资本主义终将自我摧毁。德国财政部长史坦布鲁克最近承认,马克思某些思想真不坏。英国坎特伯里大主教威廉斯给予马克思正面评价;就连教皇本笃16世也对主张无神论的马克思说了些好话,赞扬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

当然,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发展来看,研究者的主体、目的、结论各不相同,但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上述情况都应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这对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方面,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主要通过比较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和20世纪哲学家的哲学,揭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去构造这样那样的体系,而是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提炼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新时期哲学研究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历届中共中央领导下,总结全国人民在实践中逐渐深化对社会主义真理的认识,人们终于认识到《共产党宣言》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信条。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2],第一次揭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在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见证了中国经济劈波斩浪、持续稳定高速成长的沧桑巨变,显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巨大威力。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是党的执政经验的运用和发展。

二、新时期哲学研究和发展的学科建设

(一)新时期哲学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根据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和学科要求,哲学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重点应是:第一,哲学要整合新时期的科技精华,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3] 列宁指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4]第二,哲学要映现新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正如马克思说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5],“是文明的活的灵魂”[6]。哲学是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对生活创造的精神产品进一步的反思、确认、提炼、组织与构建。第三,哲学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满足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论渴望,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哲学要作为理想信念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事哲学研究的队伍在逐步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深,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今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细致地研究在新时期不同社会层次的人们活动方式、交往状况、利益需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体现时代的高度,揭示当代人问题的实质和文明发展的趋势,反映当今社会对人的深切关注;在理论研究中要突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在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应突出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发展与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等方面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统领地位不动摇。十七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历史进程在理论思维中的浓缩和真实写照。

(三)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的其他问题

1.关于教材建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之中,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各个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遵循教材的规律和规范,科学把握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教材理论。

2.关于课程设置。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五类,即“基础理论课”、“理论历史课”、“哲学交叉课”、“技能课”、“专题课”。要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不断更新现代知识课程,开发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相适应的课程。

3.关于队伍建设。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重视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首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体系化汇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共同智慧和心血。要通过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和重点扶持等办法,培育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力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哲学研究与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

4.关于对外交流。对外学术交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意义。加强与国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开放的科研体制,应通过交流掌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经常性地邀请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来访和举办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会议,有计划有选择地进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

5.关于创办刊物。为了推动新时期哲学研究和发展,创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刊物是必要的。社科院的《哲学研究》是国内级别最高的哲学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在国内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有与《哲学研究》级别与权威相当的刊物。要把这些研究刊物办成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推进理论创新。

总之,哲学不能落后于时代,要形成与自己的新时代相匹配的理论高峰。纵观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伴随着实践的每一步前行,我们的理论发展都有新的飞跃,我们在思想、理论上都有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成仿吾,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3][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21-224.

[4]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5.

(责任编辑/吴明宇)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
新常态下南京港生态型干散货码头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提升汽修专业内涵建设
《基础化学》课程调研分析及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