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教法:让学生提问老师

2009-11-24 07:54雷源浍
教师·上 2009年9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教学方法

雷源浍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在讲解历史课文(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常常插问:“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日本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满蒙”是指什么地方?“兵谏”是什么意思?”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与我备课时设定的问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是重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是考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必须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也没提。而我认为不重要不显眼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我认为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却兴趣浓厚。学生冷不支的插问给了我一个重要信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学生的质疑精神不容忽视,学生的问题视角与老师的问题视角的差距不容忽视!我们常常责怪学生学习不主动,缺乏探究问题的习惯和素养,缺乏参与课堂的热情,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钻研的精神。事实上问题的症结不在学生,而在于老师。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关注太少了,给学生的支配时间太少了,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太小了,给学生主动求知的活动平台太少了。于是笔者决定换一种教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问老师。

二、预习是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

我经常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了课文,听课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针对性才会增强听课的效果,将学习的步伐提前,走到老师的前面去,这种超前学习的习惯将有益终身。学生却总把笔者的话当做耳边风,上课时一检查,全班六七十个学生,做了预习的竟然只有三五个。学生预习课文为什么会缺乏热情?

学生说我们没有时间预习,白天要上课,晚自习要做作业。事实上笔者通过仔细观察,自习课上有些同学在玩小动作说废话,所以预习课文不是时间问题而是习惯问题。笔者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作了如下调整:历史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不占用其他学习时间。每周一节课的晚自习用来预习课文,把1周要上的两课预习完。将预习时遇到的疑问写在课文的空白处,以便上课提问。对看书仔细、勤动手动脑、善提问的同学,笔者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预习习惯逐渐养成。

三、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学生预习课文,第二步是学生提问,第三步是老师答疑。学生提问时,老师要给予指导,同时又要给予鼓励。很多学生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习惯于不动脑筋、不提问题,也不举手回答问题,难怪有人感叹,中国教育很难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勇于突破传统模式,开创出有创意的,学生乐思、乐问、乐学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来。我们要大力鼓励学生勤思好问,只要能提出问题就给予肯定和表扬。待学生形成了好问的习惯之后,老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学生提出:①确实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关注,可能不动脑筋随便乱问,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影响课堂效果。②通过动脑筋思考之后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价值,值得在课堂上进行讨论。③富有趣味性和灵感的问题。例如:日本人为什么要炸死张作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为什么不抗日?

学生提出了诸多问题之后,这为创造关注和贴近学生的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老师答疑就围绕学生的提问而展开。要取得好的教堂效果,老师答疑得讲究策略和方法。老师要回答的是:①提问频率高的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②对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有用的问题。问题解决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举两得。③富有灵感和趣味性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④老师备课时忽略而学生又必须掌握的问题。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老师回答问题首先要有选择性,不能囫囵吞枣,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要有归纳性,只要与某个中心问题有联系,都可以作“子题”来处理,中心问题解决了,“子题”则不再是问题,也可以用某“子题”为突破口带动中心问题的解决。只有将问题归纳起来,课才会杂而不乱,活而有序。其次要有灵活性,不要把答疑的任务全部由自己包揽,对于那些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学生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老师也一下子找不到确定性答案的问题,都可以把“球”踢给学生,有时侯这样处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学生欢迎这种原生态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常常是老师提问学生,而不是学生提问老师,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填鸭式”或“满堂灌”在所难免。依老师的视角去提问学生,这本身就是一厢情愿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①老师给学生的提问通常是在备课时就已经准备好了,课堂上必然是预设的东西太多了,生成的东西太少了,课堂毫无生气。②老师的提问多会关注是不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不是课标中规定的考点,这些关注往往与学生兴趣会有一段距离,学生听这样的课味同嚼蜡,会心不在焉。③老师提问学生,常常是不经意中就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剥夺了,我们老是在喊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可是我们的教学行为却常常不民主,不放权给学生,学生如何能主动,又如何去探究?

让学生给老师提问,这就为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利于真正解决学生的疑难,正如医生真正了解病情,才能对症下药,让学生提问,学习的主动权才是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学生有了提问的权利,同时也拥有了提问的时间和机会,也就给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了条件,学生就能逐渐地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提问,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真正贴近学生的课堂,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因为课堂上讨论和探究的问题都是学生真正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这种切合学生的疑问点、兴趣点和兴奋点的课堂,学生必然高度投入,积极参与,这种原生态的课堂生机盎然。

笔者自设了一个实验班,采用让学生提问的方式授课,其他班仍然用传统方法授课,期中考试的成绩一出来,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请看下表:

由此看来,这种教学方法笔者有理由在其他5个班推广,也有理由向全校推介。

(责任编辑:谢先国)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教学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