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战鹰的人

2009-12-02 03:44
航空知识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修航空装备

一 言

飞机维修与汽车维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无法同日而语。汽车修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坏了再去修。而作战飞机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进行整机维修。维修好的飞机,才能像新飞机一样放心重上蓝天,如果修不好或是不过关,那么战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能都会受损。作战飞机是空军的核心装备,更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精心维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厂就担负着我军主力作战飞机的到寿大修任务,他们是“守望战鹰的人”。

挑战是成功的开始

传统的航空作战装备维修,大都停留在普通的修理层面,但新装备对维修保障提出的要求,绝不仅限于此。五七二○厂认识到,要具备新式主战装备的高水平维修能力,一切都得靠自己。资金、设备、人才,是摆在五七二○厂面前的首要难题。五七二○厂没有犹豫等待,他们自筹资金,建立了新机维修线,从技术上吃透全部装备与设备的技术资料,具备了装备检验实施条件,形成全面维修能力,最后达到了具备批量维修的能力。

对于主战航空装备,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维修可分为三个等级,即飞机小修、中修和大修。小修,是在飞机使用过程中,为排除故障和轻度损伤所进行的修理,这是保证飞机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此项任务,由直接使用飞机的航空兵部队的机务大队组织实施。中修,在飞机使用寿命期内,每使用一定飞行小时后必须进行的局部分解检查、更换零件等预防性的修理,以及结构件损伤的修理,是保证飞机能正常可靠使用到规定寿命的重要手段。通常由航空兵部队或飞行学院和军区空军航空中心修理厂组织实施。大修,在飞机使用到规定的大修期限,或在外场发生了无法排除的故障,结构件有严重损伤时所进行的修理,它是技术最复杂、范围最大的预防性维修措施,是恢复飞机性能,保证使用寿命的主要手段,必须由专门的航空武器装备修理厂来承担。而五七二○厂就是整个飞机维修体系金字塔最顶端的“大修专家”。

面对新型高技术主战装备,五七二○厂没有完整的技术资料,没有成熟的工艺规程,更没有现成的检验标准,一切操作细则和技术规范都必须通过现有的装备逆推,再进行科学计算和检验加以验证。就是通过这种手段,五七二○厂自主制定出该型航空武器装备大修的全套技术工艺文件,确保了试修工作的顺利实施。现在,五七二○厂不仅具备了主力航空装备首次大修技术,还从我军主战装备的实际需要出发,提早成功开展了某型航空武器装备的二次大修的研究工作。

空军主力作战装备的首次大修时限通常是在该装备研制发展过程中确定下来的,而这一时间自然是越长越好,超过时间而不进行大修就要冒极大的安全风险。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检测和维修手段适当延长首次大修时限,那就意味着全部该型装备可以为空军部队提供更多的使用时间,其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我军某型装备,如能实现自主延长首翻期,则不仅能解决停飞问题,还能显著缩短修理周期,既能保证日常训练,又能提高装备的使用效能。但当时对于该型装备,国内既没有生产线,也没有完备的图纸资料,更没有同类技术可供借鉴,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工厂没有放弃,经过整整5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攻破了一道道制约自主延长首翻期的关键技术难题,使此项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机体的首翻期延长后,和机载设备首翻期的匹配关系发生了变化。如果二者不匹配,那么会给装备维护保障带来许多困难。为此,五七二○厂通过对实测飞参数据的系统计算分析,建立了单机疲劳损伤基准和单机疲劳损伤计算方法,奠定了自主特检的理论基础。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整套自主特检的新方法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利用这套方法,解决了机载设备首翻期与机体首翻期延长后的匹配问题,大幅度节省了换件费用。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自主编制的《特检大纲》等数百份技术标准,充分体现了视情维修、预防维修、耐久性维修的理念。其适用性好,可操作性强,填补了国内空白,领先同类技术标准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完善维修能力是倍增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战略转型建设的深入发展和航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五七二○厂加快了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的步伐,各方面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持续开展的修理基地建设,已基本建成相对完整的维修保障体系。实现了由分散独立、功能单一向集约合成的转变,综合保障模式基本形成,主战机型综合配套修理取得明显进展,与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达到了优势互补,基本满足了我军主战机型更新换代条件下的维修保障要求。

在修理能力拓展和再造过程中,五七二○厂有效利用部队、研究所、院校、社会等多方维修保障技术力量,初步建立起了由空军航空修理厂负责修理,以国内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支撑的大修格局,扩大与工业部门联修联供的范围,逐步形成以军内修理为主,军外修理为辅,开放式多样化的维修保障模式;在一线维修上,逐步开展了电子远程支援环境下的维修保障体系,建立起以部队维护为主,工厂、研究所、院校实施远程维修保障和少量伴随保障的战时维修保障模式。

近几年来,工厂面对技术封锁,保障资料和经验较为缺乏等诸多制约因素,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突破了武器装备设计总寿命,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维修保障能力明显加强,实现了由依靠第三方维修保障向全面综合自主维修保障的转变。维修保障设施、设备有较大改善;维修保障战备水平、物资器材保障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修理保障能力建设基本符合空军转型建设对工厂的要求。例如,在对某型机进行维修时,由于其技术复杂程度很高,在国内,未有首次大修的先例。五七二○厂打破技术封锁,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对航空武器装备结构、系统原理进行研究,率先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修理技术,为该型机在我军中顺利服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航空主力装备的总寿命也是在研制初期给定的,到期就要作报废处理,通常情况下不允许突破。但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装备的总寿命还是可能延长的,一旦实现了这点,装备的整个服役时间都会增加,这等于提高了装备的使用效能。但延长装备总寿命却是个高技术工程,为了延长某型航空装备总寿命,五七二○厂在国内研究院所支撑下,通过对机体结构疲劳损伤、操纵和液压等系统、飞参等数百项机载部附件进行可靠性维修研究,对高温区电缆修理防护工艺、结构加强、雷达罩除漆喷涂工艺等数十个项目进行重点技术攻关,掌握了延长总寿命的关键。成功地使改型装备的总寿命飞行小时数大幅增加,推迟了航空武器装备报废期限,为国家节约

了大量军费开支。

战机大修和特检对维修工艺有严格要求。利用自主开发的无气喷涂系统和喷涂工艺,五七二○厂首次将科学的防腐技术应用到大修中,突破了防腐和特检的关键问题。这类特种喷涂设备和喷嘴雾化技术,适用于各种内腔结构的防腐处理,是重要的创新成果,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相关论文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后,在专业领域内受到了高度评价。

针对特检修理中所遇到的某部件结构裂纹、某部位位移量超差、某系统不密封等重大故障和实际问题,五七二。厂的技术攻关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修理技术、改装技术和零部件国产化研制水平都显著提高,积累了重大结构故障、机载成品以及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和修理经验。不但满足了修理需要,为提高自主修理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且为开展某型装备后续大修和延长总寿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为外场排除重大故障、战时战场抢修蓄积了技术。

电子模块是航空装备的“智能硬件”,这类设备通常买不到,修不了,也换不成。要想实现“自己的装备自主修理,自主改进”,就必须进行电子模块的国产化研究。为积极应对技术、器材封锁,五七二○厂通过电路原理分析,实施电路综合优化、信号完整性分析、电路提取仿真、电路抗干扰设计、分立组件功能转换集成等核心技术研究,实现了部分原装电子模块国产化。

通过航空武器装备维修技术积淀和典型故障研究,近年来五七二○厂形成了某些型号作战飞机的升级改装能力,对部分飞机的液压系统、起落架应急系统、离心通风器,以及空气散热器等系统具备了改装能力,提升了航空武器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走在五七二○厂,新建的数十座新装备修理厂房、整洁宽敞的厂区作业环境,特别是车间里各类专用和通用设备,多数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许多自主和联合研制的修理检测设备和航空武器装备关键修理设备在集成化、小型化、智能化方面甚至优于国外同类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设备水平高了,品种多了,自然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准。五七二○厂针对工厂设备种类繁多、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在采用预防性维护和故障性维修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了设备星级管理评价体系,并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推行TnPM管理,全面整合以6S、6H、定置化、可视化为主体的现场管理。这样,设备的利用就能更为合理,实现了高效设备高效使用。

拓展设备,

首先提升自制力

能力再造,就必须提升器材供应保障能力。维修器材储备数量是否充足、品种是否齐全,对装备修理保障能力的影响就变得非常重要,也是衡量一个装备维修厂是否具备保障能力的重要条件。主战装备器材供应保障项目繁多,在使用过程中消耗量会经常变化,而提供零备件需要较长的提前采购时间。针对器材备件保障率较低,供应渠道相对单一,筹措、采购周期长,库存明显不足,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尤为突出的是高价值器材备件严重匮乏等问题,五七二○厂不是等、靠、买,而是采取主动提升自身器材备件的制造能力。

主战装备器材备件采购渠道狭窄、技术先进、生产复杂,容易受制于人,为此,工厂率先联合国内科研单位进行国产化替代研究攻关,加快飞机设备、备件国产化步伐,促成了初步形成主战装备备件器材国内自主保障的新格局。同时,工厂已考虑兼顾平时和战时的不同需求,根据装备故障率统计分析情况,合理增加备件储备量,制定维修保障预案,保证实施不间断的备件保障。

已经形成的航空武器装备零部件集成制造技术包括:在机械加工、钣金件加工、弹簧制造、导管制造、软管制造、非金属零件制造、电气电缆制造等多个领域,具备了集成制造能力。先后突破了螺栓过渡圆弧挤压强化、导管内锥滚压、钛合金机械加工、铝镁合金锻造、新材料表面处理、橡胶压制成型等多项关键技术,累计形成数千项零部件国产化制造能力。通过航空武器装备维修技术积淀,打破技术封锁,五七二○厂研制了系统联调联试等专用设备数百多台套。设备性能满足航空武器装备修理需要,优于国外同类设备。

新趋势·新概念

经过持续的能力再造,五七二○厂实现了装备修理保障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科学维修思想得到了较为深入的贯彻,维修保障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维修科技有较大发展,维修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保证了航空装备修理保障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主战航空装备的维修管理,五七二○厂已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基本形成了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模式。维修保障与新型装备基本实现目标锁定、协调发展,维修保障管理机制健全、手段先进、精干高效,维修保障法规制度趋于完善,维修保障管理的正规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战时抢修和平时维修同等重要。从实战需要出发,五七二○厂积极加快了战场抢修能力建设。主战机型是敌方各类武器攻击的重点目标,在作战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程度和不同形式的损伤,损伤数量将随作战进程而持续增长,极易成为战时制约空军战斗力的“瓶颈”。对此,工厂积极探究建立战场抢修体系,通过演练,不断丰富战场抢修组织管理经验,积极实施伴随保障,战场抢修能力显著增强。工厂积极开展战伤抢修理论和实践研究、收集,学习借鉴外军和民用部门已经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无损探伤技术、复合材料快速修复技术、系统重构技术等战场抢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战时维修保障计算机辅助维修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战时维修保障的抢修能力和效率,同时,加大战场抢修实战演练力度,强化抢修队伍的机动能力。

信息化趋势是现代化企业实现高效率的基础。五七二○厂把数字化工厂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建设1000M主干线路,实现100M到桌面,让网络系统覆盖工厂所有建筑物并延伸到班组。在工厂里,一般业务人员和部分生产辅助人员按照1:1配置办公计算机,技术人员配备专用工作站。建成了ERP、KOA、CAPP/PDM、CRM、“一卡通”、数字化生产调度监控、视频会议等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工厂的管理业务。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关键设备均采用双机冗余和负载均衡配置,投资数百万元建设数据备份系统,配置了“防水墙”、漏洞扫描等安全系统。2008年,工厂与某咨询公司合作开展IT诊断与规划,投资建设内部信息门户和远程数据容灾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机修理能力建设的推进,五七二○厂强化了理论的先导意识,把维修保障理论研究摆到了重要位置,积极探索主动维修、预知维修、视情维修、状态监控等新理论和新技术,加快由经验型维修保障向科学型维修保障的转变。在深入研究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理论、维修经济性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维修内容优化、维修体制改革、保障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优化,以及信息化条件下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建设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工厂加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科学维修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力度,特别是结合新型航空装备开展的载荷谱和疲劳试验分析、维修内容优化和深化等工作,增强了航空维修的科学性;形成了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全系统全寿命的维修保障思想;通过大力开展维修保障技术、理论研究,研制并配备了一大批技术含量较高、性能较先进的维修设备和保障装备,维修保障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航空装备的维修保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2008年五七二○厂获得了全国质量奖,这是对多年来工厂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再造以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所取得成绩的最佳褒奖。面对未来,五七二○厂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只会更重,正如厂长檀传文所说的,“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企业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无限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京勉

猜你喜欢
大修航空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防晒装备折起来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茂名式大修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