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融墨 禅意浸荷

2009-12-10 06:47何永利
关键词:神韵笔墨荷花

何永利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友人那看到一幅“荷塘清韵图”。展卷伊始,笔者便为其妙笔所惊,但见一纸墨香,篷荷水墨淋漓蕴成妙境,姿态各异,默然优雅。但见无尽墨荷从阔笔泼洒而来。淡者如烟腾袅,浓者若釉匀敷。其叶水墨交融,浓淡互依,落落大方,沉着有趣,直觉灵韵安然。其花清新淡雅,脱俗出尘,堪悟禅意梵落。画面以远近交加,上下渗透的奇妙笔法将冷暖色调变化盈然脱出。

其技法老道,湿笔墨活、浓郁深厚,凝敛而不滞:渴笔飞白,苍劲流畅、华滋而不枯。刻画自然,气韵天成,无不透露出作者使用焦、干、润、湿的深厚功力,尤其是他利用几种墨色浓淡的积叠相互破色,有甚为独到之处。他将“畴墨法”、“点虱法”、“破线板滞法”交幻沉匀,来精心勾画出荷塘渺远静谧的意境,使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大气磅礴中令人心旷神怡。

细看落款,方知为荷魂派画家侯晓河先生所作。笔者顿生仰慕之心,由于机缘未逢,一直未能结识。一次朋友的聚会上,终于有幸得见先生风采,欣然握手相识。于是,笔者冒昧在一个上午叩环访幽,幸进了荷花居庐,拜会了晓河先生。

身入妙境,但觉墨香醉人,室内荷风徐徐,壁上荷影娉婷,恰似身置落伽,顿时梵声缭绕,禅意清新,不觉履放沉稳,心生虔诚。近前赏观,更觉心旷神怡,为先生妙技所折服。

在“冰清玉洁”的画面中,湿墨渍痕由右下上皴,继于枯笔用线性淡叶轻轻勾画,几朵白莲悠然探出水面,其姿冰清玉洁、婀娜多姿、素然天成。作者笔下的白莲,花瓣双勾,不多敷色墨,只在勾线处用少许淡色或淡墨,在花瓣的尖部用浓色或浓墨勾描,花蕊用藤黄和大红点出,清新淡雅,让人百看不厌。朵朵犹如片片白玉,使人蓦然想到了陆云的“金条悬白窄”,白居易的“素房含绿玉冠鲜”和吴融“白玉花开绿锦池”的绝妙诗句。其整体布局花叶相间画意浓郁,浓淡相协精神明毅。作者以传神的笔墨,绘出荷的神韵,让人浮想联翩,不觉感到,人生就如这荷池,虽泥淖周遭尚能卓尔不群,

“出污泥而不染”方显自我本色,定力便是个性。没有阳光的时候,自己就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自己就是欢乐,艰难困苦的恶劣处境只能激励自己的信心。古今书画家千百次描画的白荷折射出了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啊!

在“洛神赋”里,他以花拟人,有意将浓墨与淡花塑造出一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强烈地冲击着欣赏者的视觉神经。荷叶翻飞,宛如心潮逐浪,白荷盎然,映现娇艳而又饱满的柔情。把欣赏者从有限时空引向无限遐想,让人游目骋怀,产生出一种梦幻般的杏远感和幽深之感。他甚至突发奇想,让两只仙鹤轻盈地站在漂浮的荷叶上引吭高歌,他们像期待着一个美妙的女子的来临,这个意象,是以荷的幽香、解语、内敛、娇羞与冰清玉洁和整体倾侧的画面来完成。画者就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摄取了一幅极其自然但一般人却又视而不见的画面,把一个影子投入了读者的心里,以暗示的手段诗意的描画出了动与静、有与无,虚与实的景象。让我们在此悟到了一位曼妙的女子,她体态轻盈像翩翩飞起的鸿鹤,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她,就是梦想中的洛神,而此画面则是曹植《洛神赋》用墨彩的神奇演绎。神韵的画面使其转化为听觉,继而又转化成一种感觉。启发了观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

游廊瞻望,心中惴惴难耐,涌现出阵阵的激动。不只为画面,而是为其墨韵荷花中所自然流露出的那一种内涵。从画技上赏析,其落笔遒劲有力,干脆利落,绝无拖泥带水之嫌。色彩艳丽大胆,却无媚俗之感;从神韵赏析,大有“无相天成”的灵悟,或简或繁、或刚或柔、或浓或淡,笔下的荷都是一派纯净。有石涛的“气”,有八大山人的“韵”。有泼墨独创出意气飞扬的画风。有宋人体察物情之“理”的畅快意象,画面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荷花的笔墨范畴拓展至一个新的境地。

踱步观览,心中慢慢叩思,实感侯晓河的荷花同古人较比有其独到之处。他在继承的基础上破古法于笔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是他巧妙地运用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用写意的方法来完成画面的狂放和飘逸的变换,着墨重点全力于自我表现造形之变形艺术。他的荷花虽然承袭何海霞先生,属于大干一脉,但也深受现代墨韵影响。所以,他的写意荷花,已经摆脱了“自然再现”的羁束,而是注重于神韵的表达。以笔者看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侯晓河笔下的荷没有低头叶,总是倔强的向上挺立着,稳态安然。四季变换,却毫无慌张。所绘荷叶大阔梗长,亭亭净植,将荷花潇洒脱俗的韵味,表达的十足。当我们观赏时,看到的是画面中翠盖千重,青钱万叠,漾出了一片明媚的碧波,会让人产生许多难发言表的触觉,有着一种不自觉的置身融入之感。那感觉仿佛循一支古曲,走进荷的世界,涉一方水塘的清雅,细听莲的诉说……我想,画如其人,作品亦是画者心悟的理解,这可能也是画家个人性格的一种显达吧。

其二、热爱生活,期盼和谐,力图用笔墨表达自己的快乐观。他笔下的荷,并蒂莲娇艳欲滴,才露尖尖角的小荷随风摇曳,蜻蜒飞入画面沉溺花中,鱼儿悄悄游来游去,水纹缓缓展开扩散,一枝枝饱满的花蕾,一朵朵盛开的玉莲,在骄阳下熠熠生辉,婀娜多姿地摇曳在碧水蓝天之间,显得出奇的清雅明丽。更有佳人琴瑟声声,暗香浮动,白裙飘飘的粉红玉颜里,缓缓的绽出一缕缕浅浅地微笑,那种极致的朦胧之美于整个画面一览无疑。便是画那秋荷,也毫无孤独立于潇潇秋风中的楚楚可怜之态,而是高傲兀远,风骨感人,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与八大山人“冷眼看世界”的画荷风格有了迥然不同的区别——荷花乃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到晓河那种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其三、追求朦胧,讲究诗意,充分利用泼墨和大写意手法来表达荷的灵魂。从技法上不难看出,他是采用将墨汁倾泻在纸上,然后由其自然发展,再用笔推开,先下淡墨,继之于湿漉泼墨,做到了墨中有水,水墨交融,毫无死墨形成。泼墨干后,再用传统笔法钩写花瓣,使笔中蕴墨,墨中有笔,用传统的中国笔墨精神,增加了画面的变化。因为用心血作画,所以,我们从画面读到了高启的:“叶低浮水上,茎弱袅风前,乍覆游鱼戏,难藏宿鹭眠”;读到了范成大的:“风叶青葱亦自香”卢照邻的“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郑谷诗的:“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的荷叶之骨香:也体验到了白居易的:“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李商隐诗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韩琦的:“钿扇相倚绿,香囊独立红”荷花的和谐之美。

常听人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所以,笔者问到侯晓河这样一个问题:“您觉得您的墨荷神韵是什么呢?”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荷魂。”笔者又问道:“您认为什么是荷魂呢?”他凝神慢慢回答道:“禅悟。”

笔者此时方明白了侯晓河先生笔下的荷为什么如此神韵,如此通达,如此栩栩如生,如此有生命力——他是在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啊!是的,佛祖的降世,观音的坐坛,无一不是用莲花来显示。所以,佛祖、菩萨脚下就有了祥瑞之气缭绕的莲台。佛教高僧的心在佛教典籍里也被说成是“莲花心”,修行越高,则莲花覆盖的清净的世界也就越广阔。莲花心一失,所谓的高僧也就和六根不净的常人没有多少区别了,荷花便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这便是一种高洁的象征。

晓荷就在这样的心态下,从画荷构图的伊始,便以一颗虔诚的心将线条、墨渍融进了读解,融进了修行,融进了梵妙,从禅悟里提取审美的精神,然后把墨荷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笔者不由感叹道:他人得荷之貌,侯晓河得荷之魂也。在画境里,荷花被侯晓河抽去了俗骨和媚风,只剩下快意高傲的魂魄。而他,正用这样一种魂魄,融进笔墨,融进艺术,融进人生。

我,久久为此而感动着,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猜你喜欢
神韵笔墨荷花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风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