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油盐酱醋”在阅读教学中“入味”

2009-12-16 09:18沈国丽
江西教育B 2009年10期
关键词:清泉圆明园荷花

沈国丽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字中“润油”——油光闪亮

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汉字都有启迪智慧的神韵。对于这些独特的个体,在进行语言训练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烹调”时适时“润油”,不仅可以获取具有无限创意的精彩镜头,而且这种恰到好处的“润泽”更显油光闪亮。王崧舟老师《荷花》一文中有关“冒”字的教学片段,就是一个生动鲜明的例子。

师:老师觉得文中有一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别看句子很简单,如果不仔细体会,是很难发现其中之美的。

生:我觉得“大圆盘”用得很美,不仅表现出荷叶可爱的形状,而且还表现出了荷叶旺盛的长势。

生:我觉得“冒出来”很美,让我感觉到荷花开得十分茂盛。

生:我也觉得“冒”用得好。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冒”字很美,那我们来好好地体会体会。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露、钻、长、顶、穿、伸、挤、开”等字)

师:是呀,尽管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与“冒”字意思差不多的字,但作者为什么偏偏对这个“冒”字情有独钟?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学生自由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生:我觉得迅速地长出来是冒出来。

生:我认为是悄悄地长出来。

生:是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说得多好,是争先恐后地长出来。是呀,这一朵急着要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出来,谁也不肯让谁。我们透过这个“冒”字已经体会到了荷花的心情,是什么心情呢?

生:我感受到了荷花急切的心情。

(学生还体会到了荷花“高兴、激动、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心花怒放……”的心情)

师:(播放“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配乐课件,同时真情旁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些白荷花仿佛想要说些什么,又仿佛想要做些什么。同学们,请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其中的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请写在练习本上。

(轻音乐响起,学生独立写话)

师:“白荷花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们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生: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跟别的荷花比美,你们谁也没有我这样美丽动人。

……

【赏析】一个“冒”字何其简单?!但正是这一“冒”,才体现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万般神韵和气质。王老师敏锐地将这个“冒”字确定为语言训练的载体,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品读中设计了五个循序渐进、滚动推进的精彩训练环节:第一步,换词。让学生以“冒”字为圆心,尽可能多地找出与之意思差不多的词,一方面为学生进行了母语的分组积累,另一方面又为下面进一步体会“冒”字的传神之处铺垫了基础。第二步,会意。他以“这么多相近的词,作者为什么对这个‘冒字情有独钟?你认为怎样的长出来才能叫冒出来”为引导,诱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而促成了“迅速地长”“争先恐后地长”等独特体悟。第三步,悟情。王老师让学生以这个“冒”字为窗口,走进文中,与荷花“促膝交流”,体会荷花迫不及待、兴高采烈、心花怒放的心情,其实这也正是学生被激活的情感在文中的充分折射。第四步,赏景。教师播放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以丰富视像内容,弥补文本解读时“还原”视像的缺失,最大可能地实现多重感官的融通,深入感悟课文,同时也以此培养学生鉴赏美、品味美的能力。第五步,练笔。在“我即花,花即我”的美妙情境中,学生的表达兴趣和表达动机得到有效激发,真情得以流露,憧憬得以激荡,精神诉求得到充分满足,母语表达能力得到相应培养和提高。

词中“入盐”——咸鲜可口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一道丰盛的菜肴如果没有盐的调味与滋润,将是淡而无味的,不觉其香。阅读教学中游离阅读语境进行词语教学,犹如品尝一道淡而无味的菜肴。聚焦当今名师的课堂,我们发现,词语教学总是能和阅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细节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为阅读教学撑起一片蓝天。在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与课文语境融会贯通的词语教学片段。

(课件:月光、水面、树影及八个四字词语,共四组)

师:第二组谁来读?

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哪个声音,哪种感觉,就像是“一泓清泉”?来,一起读,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生读)

师:你看,在泉水当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啊,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你闭上眼睛看,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

生:我看到了!在静静的月夜,月亮沉浸在水中。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到月亮就浸在水中?

生:静影沉璧。

师:静影沉璧指的就是……

生: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师:是啊!你知道那个“璧”指什么?

生:璧,指……老师,可不可以请您告诉我?

师:哈哈哈,其实啊,你仔细看看这个字,我不说,你也能读懂。静影沉璧的“璧”下面是个什么字?

生:“玉”字。

师:对,你猜一下,这个“璧”可能指什么?

生:可能指月亮像玉佩一样皎洁,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师:呵呵,太好了!掌声。(掌声)老师可没告诉你啊,是你告诉老师的,厉害!那个月亮,那样的皎洁、那样的清纯,就像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一样。这种感觉是如何来的,大家把它读出来,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生读)

师:太好了。要把这八个字读到你心里去。在你面前出现的是那缓缓流淌的一泓清泉,就在那个泉水的底下,那个皎洁的月亮的影子像美玉一样倒映其中,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生再读)

【赏析】王老师的词语教学没有一丝拼凑雕琢之感,正如夜间的“二泉映月”一般轻柔和美,又如清泉汩汩流入心田,叫人如痴如醉。他不是孤立地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词语,而是把词语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找到“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对词语意思的敏锐感知,有了这背景的依托,词语不再显得陌生,仿佛是在自我介绍。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搜寻“感觉”,建立情感,在身临其境中诵读词语、感悟词语。一遍又一遍地读,却丝毫没有重复之感,词语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变得清晰明朗。课堂上,王老师用自己的情感、声音、体态营造了一种忘我的氛围,磁石一般地吸引着学生的心灵。这种全身心的“高超烹饪”,造就的必然是一道咸鲜可口的美味佳肴。王老师与一群鲜活的生命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句中“点酱”——酱香醇厚

句子是言语的核心基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可以多方位、多层次地被人们分析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句子教学无疑是“半壁江山”,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讲析课文,无非是把语句讲清楚。”优秀教师的语文课堂艺术,往往借助句子的教学,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或触发、或鉴赏,多层次地体味课文中的深层义、言外义、双关义、象征义、情韵义等隐性语义,全面推动语文的读写听说活动,展现出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

有西方美食家说:任何菜只要放了酱油,再炒一炒,尝起来都是中国菜的味道。酱油,点了中华美食的穴。由此,酱油与菜肴的色、香、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句子中,融入“点酱”艺术,使“菜肴”喷发“酱油”的醇厚魅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特级教师左友仁在导读《航天飞机》一课时,对重点句的教学片段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师: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回答了什么叫航天飞机,你能找出来吗?

生:是“他专程来往于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这一句。

师:对,请想一想,“专程”“来往”“于”“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几个学生分别回答为:“专门”“往返”“在”“的”)

师:你能把书上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讲一讲吗?

生:航天飞机专门往返在地球和空间轨道的中间。

师:谁能不改变意思,换一种方式说一说?

生:航天飞机专门在地球和空间轨道的中间往返。

生:专门在地球和空间轨道的中间往返的是航天飞机。

……

师:真了不起!同样一个意思会用好几种句式来表达。其实,还有别的表达方式,这说明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

【赏析】左老师抓住什么叫“航天飞机”这一重要概念,在学生对词义“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适时引出句式训练,既抓住了课文的知识要点,促进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内化,又训练了组织句子的灵活性,领悟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学生生发得是如此顺畅,这说明训练点的选择对训练质量有密切的相关性。一个准确的训练点加上得体的训练形式,便会使课堂训练如流水行云、舒畅自然,达到动人的艺术境界。这种醇厚浓香的语言训练,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点缀,但其中纯真、鲜活的“简约”“本色”的语文风采,不正是烹饪艺术中的“点酱”之笔吗?

段中“熏醋”——醋香萦绕

重点语段不仅有生花妙笔的语言,而且包含着文字、词汇、句子、标点、修辞、逻辑的知识,还涉及中心、选材、层次、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扣住精彩语段中的综合性知识点,把字、词、句、篇的教学同语段分析结合起来,就能给学生以具体、深刻的印象,并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引导《圆明园的毁灭》的重点语段(2~4自然段)的学习中,围绕一点,尽情施展“熏醋”的烹饪之道,让我们品尝到了极具风味的美食大餐。

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结合课文2~4自然段看一看。

生:读了2~4自然段,我体会到圆明园当时辉煌的景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师表扬该生汇报时会用连接词表达,并板书“有……也有……)

生: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师表扬该生会用“不但……还”“上自……下至”介绍)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有多少时间?

生:我估计怎么也得有2 000多年吧。

师:你很会说话,“2 000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2 400年左右的时间。同学们,就应该这样,当你对所估计的时间拿不准的时候,就用上“左右”“多一点”等一类词,这样可以使你的语言更准确。

生:2 000多年的时间啊,想想这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师:有谁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面积有多大吗?

生:好像5 200多亩,应该是500多公顷吧。

师:据老师了解圆明园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我们来估算一下,这个教室大约120平方米,看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

(学生七嘴八舌估算:起码有8 000个;得有一万来个这么大的面积吧……)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由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怎样的景观。

师:圆明园里所拥有的珠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学生依次说出: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师:所以我们说“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让生齐读这句话)

师:那好,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2~4自然段,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指导学生用介绍的语气来读,教师适时示范)

师: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请大家读一读。(出示: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长春仙馆等20处景观名称,生读)

师:同学们,光读这20景就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地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出示“蓬莱瑶台”“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幅图画)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生:“蓬莱瑶台”在云端里若隐若现,我住上去就成了神仙,真是人间仙境。

生:“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灯火映衬下感觉很朦胧,住在那里一定会做美梦。

生:“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多壮观啊!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略)

师:难怪书中概括道———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朗读2~4自然段)

师: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林,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是属于人类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

生:我想是结晶。(学生也有说“智慧、创造”等)

生:是文化。(在互相讨论中,再经教师的引导,学生脱口而出)

师:对,是文化!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祖国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赏析】窦老师紧紧围绕“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主题,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学习,通过对文本的推敲、感悟、反思,学生感受到了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如引入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补充圆明园20处景观并说感受,引入雨果的文章以及圆明园占地面积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丰富学生的积累上可谓达到极致。综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大师的“厨艺”之精湛,“醋香”之绵延。其精妙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层次分明、立体丰满,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取,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这样的课堂,在对文本的解读中超越、整合,在整合中生发提炼,母语文化在课程资源的不断补充和融合中,渗透并丰盈学生的生命,“醋香”萦绕,令人神往!(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县孙端镇皇甫庄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喜欢
清泉圆明园荷花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清泉醋业
石上清泉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