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09-12-17 09:57姚宏伟李世杰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姚宏伟 李世杰

摘要: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目前高校文化的现状有喜有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抓好重点内容,创新建设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且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形态从属社会文化范畴。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总体来看是积极健康的。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在积极推进,崇尚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的氛围初步形成。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复杂,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高校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的文化现象。

1、理想信念缺失。突出表现为大学生中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凡事首先考虑自我利益,“考证热”、“考级热”、“考研热”热浪不退,其本质却反映初当代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缺少提升精神境界的内在需求。

2、失范的“亚文化”现象。往日的校园精英文化走向大众化、世俗化,表现为追求时髦的“酷文化”,失范的“性文化”,失控的“网文化”,低俗的“厕所文化”、“短信文化”、“日租文化”等,不仅削弱了主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污染了校园的精神环境,而且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美好人格的塑造。

3、弥漫的消费主义情结。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出其对生活现状的价值取向。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学生陷入过度消费的误区。几大商业银行推行的信用卡在高校中的热办就可见大学生中弥漫的消费主义情绪。

4、双重人格。大学生普遍有法规意识,但同时考试作弊严重,甚至精神麻木,对人不关心、对事不感动。

5、总体功能与具体功能的矛盾。校园文化的总体功能是“育人”。但从目前看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日渐削弱,文化娱乐功能则比较突出。单一的校园文化模式难以满足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自考生、成教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内容

1、批判精神的建树。大学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己任,应当提倡理性的批判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坚守,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高度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和践行能力。勇于和善于对当前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理性的思辨,对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吸收什么、抵制什么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这就要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应有批判的勇气,更需要批判的能力。如此才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2、创新精神的培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容,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涵盖创新精神的培育。要创新就要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打造校园精神时,只有注重学术创新、科技创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才能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校园精神,培养出不辱名族振兴使命的复合型人才。

3、人文精神的涵养。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抓手,是人本精神。高校管理中要注意在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高校师生要自觉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涵养与提升。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折射的正是亮丽的人文光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是时代的,又是历史的;是民族的,又是开放的。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始终处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沿。面对新形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主旋律,倡导高品味,与时俱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

1、要大力弘扬主流文化,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把“特色理论”作为长期坚持的教育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文化建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彻于学科建设、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成果评估等各个环节,通过影视、广播、文艺、网络等宣传教育手段,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不迷失方向。

2、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扬弃民族文化。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大学生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民族整体价值观是大学生人生目标的指南和行为选择的根据。高校要利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兼收外来先进文化,创造更璀璨的校园文化,并把校园文化中的先进价值观念、文化品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文明行为等优秀文化传播、辐射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以引领社会进步,使广大师生在此工作中受到教益、增长才干。

3、精心打造特色校训文化。校训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激励、劝勉教师和学子,始终引领着学校师生前行。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校训文化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南开大学校训文化培养一代代青年公而忘私、智勇兼备、为国效劳的能力;河北师范大学则用“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激发学生传承百年历史文化、努力求知报国的浩荡情怀,通过万千学子“顶岗实习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聪明才智,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教情,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锻造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可见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创造个性化校园文化精神是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区别与其他大学的重要标识。

4、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努力培育创新文化。高校不仅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崇高使命,而且在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也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高校理论工作者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而且要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紧密围绕时代发展的主题,不断解放思想,注重理论和文化创新,力求创造出操作性强的、科学的、富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与文化建设策略。校园文化活动中应注意鼓励适应师生特点的创新文化活动,以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10-24

【2】 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求是杂志,2006(24)

【3】李晓华.高校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责无旁贷.光明日报,2007-1-13

【4】 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

【5】张应强.大学的文化使命.《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6期

(本文系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

姚宏伟,男,现为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管理。

李世杰,男,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