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

2009-12-17 06:22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家园校园文化创设

王 晖

幼儿园校园文化是幼儿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幼儿情操,构建幼儿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为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自市教育局把2005年确定为“校园文化建设年”以来,我园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园工作实际和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形成了优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一、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办园目标的必要途径。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言行,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园风和一支高素质的保教队伍,保证园内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几年来,我园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主体表现在以下两个特点:

(一)、全而细。幼儿园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时时、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如《园长工作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幼儿园接送制度》《班级安全制度》《中午值班制度》《幼儿园出入人员管理制度》《班级卫生评比制度》等等32个,这些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落实和执行。

(二)、严而实。我园是省级示范园,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表现出人性化管理,科学管理的思想,如我园的《考勤制度》、《月绩效奖励制度》、《民主推选班主任进行优化组合,加强班级管理实施意见》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园奖优罚劣,奖罚分明,激励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和完善,得到了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激发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物质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学校的物质文化属于形象文化或显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办学条件和校容校貌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础设施是教师和幼儿工作、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我园是1959年建园,1998年,农科院投资建造的一幢三层建筑面积3700㎡的教学楼。经过几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辛勤耕耘,我园现已成为一所管理规范、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育人环境优美的双十佳园。

特别这几年,我园抓住教育改革这一机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在新的教学楼建成后,园领导多方筹措资金,班班配备了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科学发现室、教具室、图书室等的教学设备和仪器一应俱全,为教师、幼儿学习工作、生活提供物质保证,使孩子们在丰富、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健康生长。2005年暑假,又投资20多万元,将操场全部铺成塑胶地面,培养了幼儿从小爱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物质环境是教师、幼儿工作学习的基本条件。有人说过,美的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教科书。因此,教师们经过精心研究、讨论、协商、策划,创设了环境优美、风格各异的园内环境文化。

1、富于生机和活力的庭院文化。我园面积较大,除一幢集教学、生活、工作为一体的教学楼之外,还有着1500㎡的活动场地,我们教师将活动场地周围的院墙装饰成各色动物、自然图案、还设置了攀岩墙、投靶期,栩栩如生,真正成为了儿童活动的乐园。

2、丰富活泼的走廊文化。在我园,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践行者,对三层楼的走廊进行了创设和布置。

(1)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教师们在设计时,做到以画为主,图文并茂,在运用材料时,力求做到色彩丰富,给幼儿视觉上的享受,如:红的花,绿的草,蓝色的天空,碧绿的小河等,给幼儿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内容方面,以幼儿熟悉的小草、小花和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为主,利用大自然的美,使幼儿产生亲切感,达到教育的目的。

(2)以幼儿的品德、情感培养为出发点。情感教育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小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如:在一楼的走廊教师们设计了《可爱的祖国》,培养小朋友从小爱祖国的情感。二楼走廊以社会为主题,教师们选取了洗澡、进餐、做操、洗手、摘果子、捡垃圾、扫地等幼儿较为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创设,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热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以幼儿的学习内容为出发点,学习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必要的物质环境会给予幼儿以智力的启迪,帮助幼儿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三楼走廊以农科为主题,棉花、大豆、小麦等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的环境,更激发了幼儿探索世界奥妙的兴趣,使良好的环境渗透到特色教育活动中,成为孩子们的第三任老师。

3、与教育教学相一致的班级环境文化。

《幼儿园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教师们在进行室内环境创设时,充分考虑到他的教育功能,并将其与本班的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1、注重对幼儿的教育性,将环境创设与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如:大三班在,学习onetwo……ten等数字时,创设“数字王国”的墙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英语,还能激发幼儿编出想出一个个关乎数字的童话故事。

2、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从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出发,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注重幼儿的参与,如“时间乐园”中的钟表制作,“小画家”园地的每一幅作品,“我们共同成长”栏中的评比结果完全由幼儿决定等,由幼儿来创设环境,由幼儿来保护环境,是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3、注重环境创设的趣味性,大自然、小动物以及神秘的太空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尤其是迪士尼动画对幼儿更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们把太空、宇宙飞船、火箭……更有那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堡,维尼熊与跳跳虎等作为环境的内容,使整个室内环境充满了童话色彩,幼儿非常感兴趣。

三、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既有行亦无形,也是实实的让人感觉得到的。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准确把握本园实际和时代精神,制定我园积极向上,严谨求实的园风、办园宗旨和培养目标。

(一)、在市教育局“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园规程和《纲要》精神,我园领导和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确立了我园的核心理念、办园宗旨、办园目标、近期目标、培养目标、园风、我们的承诺、教师工作要求,设计了我园的园徽,从而使我园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

(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我园有10个教学班,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幼儿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分别开设了适合本班幼儿的特色教育活动,如:小二班的“我和动物是朋友”,让幼儿从小培养热爱动物,关心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中班确定了“剪纸”特色课程,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同时还可以使幼儿的手指、手腕、手掌、手臂等小肌肉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使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大三班的“我是环保小卫士”这一特色正好体现了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温馨和谐的家园合作文化

(一)、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直通车、家园连心桥、家教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实现家园互动,优势互补,携手施教,幼儿、家长、教师相互解读,同步成长。

(二)、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家园互动。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准备的图片、实物,更重要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玩具、用品。有些玩教具幼儿园能够提供,但是有的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如中班教学活动中“汽车”一节课,就需要家长给孩子带“汽车”来。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三)、实现环境创设中的家园互动。环境文化指室内和室外两种,家园互动主要指室内环境文化的创设。在室内环境的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们会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特色教育装饰本班的环境文化,一部分材料由老师提供,很大一部分就要求幼儿、家长来搜集,并在创设的过程中参与其中,比如:在创设“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环境时教师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大大提高了制作的兴趣与质量,让家长更加意识到幼儿的教育是家园双方的责任。

幼儿园校园文化,表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需均衡发展,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优势,更需要提升他的文化内涵,因此,它需要在实践中积淀,在积淀中凝练,在凝炼中升华。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浅尝辄止,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使幼儿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办成领导满意、教师热爱、孩子向往、家长放心的品牌幼儿园。

参考文献:

全国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经验交流会议材料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作者 傅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学》作者 梁志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管理》作者 丛中笑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家园校园文化创设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绿家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