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菊花精神创造特色文化

2009-12-17 06:22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菊花学校文化

张 蓉

一、以菊文化启发学校办学理念

(一)学校发展历史及文化起源

2000年9月,一朵承载着小榄镇党委、镇政府殷切希望与重托,寄托着小榄人民对优质教育强烈渴望与追求的雏菊在美丽富饶的菊城——小榄开放。

菊城小学原属政府与一所高校联合办学,因种种原因,合作以失败告终,当时学校面临内部管理混乱、教师大量流失、教学质量上不去、社会声誉极差、招生工作困难重重等等问题。对于一所蹒跚起步的民办学校靠什么来参与市场竞争,惟有建立一种文化才能让学校保持常胜不衰的生命力。小榄是著名的菊艺之乡,拥有900年的菊花历史,在菊花文化熏陶下的小榄人民勤劳智慧,开拓了全国经济强镇的辉煌成就。菊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她顽强的生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启发了我们孕育学校文化的灵感。学校初步形成了以“菊花精神为灵魂”的学校文化特色,依托地方特色和学校优质资源,发挥全体师生创造力和参与性,给学校文化注入了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我校不断提升了文化的品位,正所谓“东篱菊黄泛金韵,婆娑奇葩现菊城”。学校要在竞争激烈的民办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像菊花那样具有坚韧不屈的生存能力,更要拥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办学特色,这样才能达到诗人臧克家在《菊畔香》中写道的“昂首向东天一方”的办学境界。

(二)学校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我校95%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地域文化差异很大,而且教师身份复杂,既有公办教师也有公有民办教师,还有民办教师。几年前,教师心态各异,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学校利益之上、做事讨价还价、不愿意付出、缺乏敬业和爱生精神、把教书当成谋生的职业,缺乏工作激情和职业追求,六年前教师的流失率高达到30%,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了致命的影响。(2)家长情况:我校家长大多属文化欠缺的生意人,他们每天疲于应付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成长又对儿女的期望极高。由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局限于智育方面,其他的教育处于次要位置。(3)学生情况:大多数家长没有时间教育子女,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过分强调自我、心理脆弱、不爱学习、缺乏爱心、不善合作、劳动观念差、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更是缺乏。介于教师、家长、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以生命感召生命”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喻示着我们用菊花顽强的生命力感召学校的生命力,学校的生命力又感召着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人们。我们设想“以菊花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人,以菊花顽强坚毅的气节熏陶人”,通过“品菊怡情、示菊为范、托菊言志、借菊抒怀”四个层面的活动传承菊花精神品质,创造特色学校文化。

二、以菊文化引领学校管理行为

(一)营造高效的制度文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展姿容”菊花临冬不凋,战胜环境,成为花中君子。学校制度也要像菊花一样适应教育环境,让教师都能接受并成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学校采用“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扁平管理。强调管理中的人际程序要清晰,对上负责一级,对下管理一级,把功夫用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保证质量和效益。重大决策一律通过教代会和工会共同协商,全体大部分教师通过才最后实行。通过“星级教师”评比制度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为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以及团队合作,专门设立“教学先锋奖”“师德标兵奖”“突出贡献奖”和“最佳团队奖”。“烙铁效应”的制度让教师懂得维护公约就是保护自己,“春风效应”的人文关怀使老师门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软硬兼施,恩威并重”的管理深得人心,一支面临分飞雁、对职业倦怠的教师队伍成为了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激情团队。

(二)形成教练型的领导文化

“铸菊花师魂,做智慧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我们提出教师要具备像菊花的三种品质、三种能力、三种姿态:具有“自强不息、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的品质;锻炼较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拥有“卓尔不群、美而不娇、艳而不俗”的姿态。菊花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来自20个省的教师为了实现人生梦想聚集到菊城小学,他们在为实现自己价值而努力工作,为赢得学校的尊严而奋斗。学校以科研为突破口,通过“教师生命计划”与“星级教师评定”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知人导行、知才善任、知功即奖”的评价机制,通过“技能、心态、礼仪”三轨并行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这样一所人才辈出的新学校,年轻的校长如果不进行正确定位和有效领导就很难被老师拥护。因此,领导角色转型非常重要,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向教练管理转型。教练领导是一门通过完善心理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教师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让教师达到预订工作目标。我与教师共同制定了“七多七少”身心语指南:多挑担,少推卸;多互助,少互拆;多吸收,少排斥;多反思,少借口;多改变,少埋怨;多学习,少满足;多自信,少自负。身心语指南是反映领导和教师的一面镜子,领导和教师要经常用它来检视自己的态度及行为,以作及时的改变。人最难改变的就是信念和心态,一旦用过去的经验来面对新环境,用过去的思维来看待新事物,每个人心态各异,学校工作就无从开展。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除了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我们更关注教师心态、认知、意志、情感、职业精神等方面素质的培训。每周五例会校长都会精心煲好利于教师心智成长的“心灵鸡汤”,每一次的“心灵盛宴”需要融入丰富的“智慧调料”,老师们才食之有味。在积极心态的引领下,老师们变得做事不再斤斤计较,做人不再自以为是,有困难大家一起扛,有荣誉大家一起分享。有一位教师业务能力很强,但非常自以为是,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经过校长用教练技术引导后,他发生了很大变化,连续两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他感慨地说道:“以前我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也没有人点拨我的问题,所以很难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现在我知道一个人如果不能自知就不会改变,更谈不上进步。菊小的菊花文化给了我很深的感悟,菊小的领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应该像菊花那样战胜环境,战胜自己。”

(三)建设以菊花为标志的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清幽典雅,我们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菊花文化上做足了文章。第一步:美化环境,要求环境凸显菊的特征,以菊的风韵之美熏陶人;第二步:美化言行,要求师生语言行为像菊花一样优雅大方,以菊的涵养之美影响人;第三步,美化精神,要求师生学习菊花自强不息,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以菊花的品质之美感化人。全体师生参与到以菊花为主题校徽、校旗、版报设计中;每个班都以菊花命名班名。在建设良好校风的基础上,我们更着力于建立个性鲜明、突显团队的班级文化。雅菊、稚菊、墨菊、毅菊……这是以菊花命名的班级还有与之相呼应的班徽,31朵菊花四季盛开在校园,他们或别致清馨,或充满童趣、或沉着内敛、或浩气冲天,而这就是每个班级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风格也体现班级个性化的追求。几十片菊瓣簇拥在一起才有这样一朵绝无仅有的奇葩,也正是这朵菊花让孩子懂得集体创造的力量、体验团结带来的成就。学校路径、楼道也成了菊花的展示区;菊花种植园的开辟成了每个班了解菊花的实践基地;精绣别致的“菊花”主题园更体现了人文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以“菊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设计,为师生创造出更为人性化的育人环境,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全面体现“本土性、特色性、节约性”原则,开辟了校园文化融美观与内涵为一体的先河。走进菊小,时时能感受到菊花“美德合一”的气节在感召着每一个人,处处可见菊之君子风范的神韵在影响着每一个人,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设计及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学校文化建设之典范,被授予“中山市校园文化先进单位”,举办过三场市级以上规模的校园文化现场会,中央电教馆和中山电视台曾制作成专题进行报道。学校先后接受了数万计的参观者,广东省教育督导赞誉道:“遵循人本设计,感化生命摇篮”。正如诗中描绘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的师生犹如“戏蝶”和“娇莺”一样沐浴在美丽的大花园里自由翩飞。

(四)探索菊文化的校本课程文化

菊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鲜明个性深深影响了我校的特色教育。经过多年的打磨和积累,我校在艺术、科技、英语、信息技术教育、“小班化”生命课堂教学等方面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多元办学特色。以菊文化为题分别开设了“菊花种植”、“菊花研究性学习”、“菊花美术线描艺术”、“菊花诗词鉴赏”、“菊花专题网站建设”等课程。在菊花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菊花的自然科学知识;菊花种植课上同学们悉心呵护菊花的成长,感受到种菊中的奥秘与乐趣;我们开发了菊花线描美术教材,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菊花的神韵,每年学校把学生绘制的菊花百米长卷粘贴在艺术长廊,让所有参观菊小的客人都能欣赏到孩子五彩笔下一朵朵充满稚趣与生命力的菊花。菊花美文诵读课上孩子们用丰富的情感抒发出对菊花的喜爱,感悟文人墨客字里行间中浸濡着对菊花的眷念深情。每年菊花诗词朗诵比赛中,每班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对菊韵的歌颂;一件件充满童真的菊花陶艺作品、一副副飘逸的赞美菊花的字画都在表达着我们的菊花精神的赞美和诵扬。每年一届的菊花艺术节上,全校师生种菊、诵菊、写菊、画菊,设身于清新幽雅充满菊韵的环境,参与到高雅情趣的各种活动中,师生的生活变得快活而充实,精神世界变得丰盈而饱满。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共融的德育文化

诗人在《咏菊》中“含笑傲霜立,无怨守枝还”的诗句中既描写菊花傲霜盛开的景象,同时又赞美了菊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菊花的这种品质影响着我校全体师生和家长们。我们把德育工作化整为零,围绕“品菊、赏菊、颂菊、学菊”来感受菊花“高雅、坚韧、无私、自强”等精神和品质。一年中的四个传统节日:仲夏艺术节、金秋体育节、菊花艺术节、科技创新节都充分展示了学生敢于竞争的团队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态度。开学初实施“养成十个好习惯”活动,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把养成好习惯细化成每周的行为规范训练点,扎扎实实把行为品质的养成落到实处。大课间训练坚持见成效,一分钟静站从未间断,哪怕烈日炎炎哪怕寒风凛冽,坚忍不拔的菊花品质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我校开展的“争做优秀小雏菊行动”把原先零碎的少先队活动连成一套考章制度。设定了“菊花”系列单项奖和团队奖。“智慧小雏菊”、“拼搏小雏菊”、“文明小雏菊”、“才艺小雏菊”、“飞跃小雏菊”五各单项奖颁给某方面特长学生,“综合全能雏菊奖”以及“团结协作大立菊”奖颁给全面发展的学生和年级优秀班级,每学期进行隆重的颁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豪感,正所谓:“百菊披风开仙府,争奇斗妍夺锦纱”。

如果说行为养成教育注重的是一种有文化内涵的次序,那么“动之以情重内修”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生成。我们在满足家长考重点学校、考高分的期望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内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把学生关注的视野扩大到校园之外的各种人群,感恩教育在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的过程中拉开了序幕。通过动手设计制作“爱心卡”,表达对自己最喜爱的人的情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寻找生活中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到网上搜集关于感人的事迹;和特殊学校的孩子搞联谊;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前年,从我校离开的一名男教师身患癌症,全校师生慷慨解囊,集资9万元挽回了这位年轻教师4年的生命。他的哥哥送来锦旗,并感激转述了弟弟临行前的遗言:“虽然去了,但也值得,因为我生前感受了那么多同事、家长、学生给予我的帮助。”他的哥哥想通过报纸报道学校,遭到了校长的阻拦,校长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是在做好事,不是在做宣传”。去年,我校与贵州贫困县惠水结成友好帮扶学校,组织了“关注留守儿童,感恩心连心活动”的公益活动,同学们看到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后,纷纷捐出零花钱,有的家长愿意一对一地供养贫困孩子上学致大学毕业,老师们也积极主动地报名送课下乡,校长更是不辞辛苦,不远千里地来到山区给当地的学校干部和教师义务培训。在这次汶川地震的捐款中,我校师生又一次发扬乐善好施的人道主义精神,捐款达14万。学生在社会募捐的6万元也用于订购2000个书包运往灾区。近几年我校组织的各项慈善捐款达到近100万元,这些慈善款融进了师生温暖的爱心,更表现出我校师生在《咏菊》中所言“含笑傲霜立,无怨守枝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高贵品质。

三、以菊文化实现学校办学特色

(一)实现了“化整为零”的办学新模式

学校文化开了地方文化犹如无源之水。菊花以顽强的“生存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被誉为花中君子。小榄近900年形成的菊花文化深深影响着勤劳勇敢的小榄人,从而创造了小榄今天的辉煌。这正是我校发展需要的主体精神,我们按照“依托底色、凸显本色、创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了“菊韵风雅”的文化系统,涉及“领导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六个子系统,从而深化和拓展了特色办学的内涵及外延,构建了地方文化和学校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教育场”。改变了办学脱离国情、脱离地方文化的现象,创造了以地方文化为依托,以学校文化为基础,以师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为桥梁的办学新思路,实现了把纷杂繁琐的工作“化整为零”的办学新模式。

(二)转变了“领导心智”的管理思维

我们将菊花顽强的生存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化为适应学校发展的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处理棘手的问题通常需要价值观念的改变,而改变既有的价值观是领导工作的精髓所在,是对领导工作的最大挑战,也是学校从行政管理到的人本管理的全新突破。同时也对普遍存在的领导思维“对事不对人”现象进行挑战。所有后果和成果不是根源于我们做什么,而是根源于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对教师强调一个观念:“像菊花那样改变自己才能赢得生存发展”。我们使用的教练技术更注重“投在人心中”的关于观念、心态、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关怀。探询的是改变人的根本动因——根植于心中的信念,而且从操作层面观察和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教练技术不是从成果入手,也不是从行为入手,而是从信念的层面入手,避免隔衣瘙痒的治标不治本的管理,直指问题核心,在人的源动力上进行深入剖析和有效改善。这种管理能让领导和教师不断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只有领导的改变才会有教师的改变,只有教师的改变才会有学生的改变,而且是从意识到行为的根本改变。这种改变正如菊花通过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来适应气候和天气,顽强而卓尔不群地生存于百花凋零的季节一样。

(三)构建了本土特色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课程要达到隐性的育人功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包括关心滋养过自己的土地,这种内源文化将激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之情。从地方文化延生出的菊花文化给学校注入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以“菊花”为主题的环境文化处处都彰显育人的功效;以菊韵为题的《菊花诗词鉴赏》《菊花线描艺术》《菊花综合实践》《菊花网站建设》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悟到了菊花的气节,学习到了菊花的精神,欣赏到了菊花的风姿。这种学习带给学生的体会不仅仅是观花怡情,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精神与品质的培养,这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体现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实现了德育整体推进的效果

德育问题很多情况反映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上,而问题学生大多由于家庭教育产生,问题学生的后面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以往的德育只管学生不管教师,只抓学生不抓家长,这样治标不治本的德育导致学生行为偏差、心理偏差问题反复发生。我们采取德育“从源头抓起”的策略,给家长明确一个观念:“菊花的美要靠园艺师精心栽培,孩子的成才要靠家长用心培养”。我们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提升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关注。只有从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背后深度挖掘,才能从根本上铲除问题产生的环境,犹如让木头上不再长木耳,就要把木头搬离潮湿的环境。德育要避免形式主义“搞过场”的现象就要采取教师、家长一同和学生成长,为学生营造更适合他成长的生态环境,达到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整体推进。

四、以菊文化创造响亮品牌

(一)促进了学校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域,各自的地方文化造就不同的个性特质与价值观,要想感召和凝聚五湖四海的教师,“信念的统一,心态的引领,观念的改变”尤为重要。以菊花精神为引领,从教师的观念开始改变,只有找准共同的需求和共同利益,校长的梦想才能成为全体教师的梦想。优胜劣汰是民办学校竞争的必然法则,像菊花那样“忧患中生存,危机中发展”便成了学校及教师共同的生存观。“一支独秀花不美,满园菊花竞相开”这是深秋菊花开放的情景也是教师“同心同行,共创双赢”的发展观。学校利益高于一切便成了大家的追求,学校荣辱便成了大家的尊严。“认真只能作对,用心才能做好”就成了统一的工作信条。学校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仅是校长的个人意愿,更重要的是转化成集体的价值观,校长的梦想和追求要与教师的梦想和追求同步,学校上下才能形成真正利益上的共同愿景,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我们校训中提到的“同心同行,超越进取”的责任和使命。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铸菊花师魂,做智慧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菊花精神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来自20个省市的教师为了实现人生梦想聚集到菊城小学,他们在为实现自己价值而努力工作,在为赢得学校的尊严而奋斗。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团结拼搏、快乐向上的团队在成长:12位教师在全国、省市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80多人次在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奖;30多名教师成为小榄乃至中山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师们在学习中快乐,在竞争中成长,学校教师的流失现象也大大扭转,从原来每年30%的流失率下降为5%。教师安身菊小,奉献菊小,菊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片乐土,正像诗中所描写的“百菊披风开仙府,争奇斗妍夺锦纱”。

(三)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有了菊花文化的熏陶,有了菊花精神的引领,一批批“知能并举有个性,全面发展有特长”的菊城学子在茁壮成长。近几年间,学校连年获得镇教学质量奖、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我校学生不仅学科成绩优异,在学科竞赛中获奖达1000多人次,在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奖达2500多人次,国际象棋队是活跃在珠三角的一支强队,麦玉琦同学获国家“一级小棋士”,50多位学生获2到6级“小棋士称号”;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冠军,连续两次代表广东省队将参加全国大赛获两枚银牌和四枚铜牌。300多名学生在全国美术比赛中获金奖、银奖,并有100名学生获得全国杰出小艺术家称号;小雏菊合唱队获全省合唱大赛金奖;有100多名学生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二、三等奖;航模队获中山市比赛团体第二名;100多名学生获全国科普竞赛一、二、三等奖。共为国家毽球训练中心输送了28名后备队员。每一年为优质初中输送的优秀生和艺体特长生居全市的前列,我校培养的小学生被社会、家长公认为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良好。

(四)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由于我们传承菊花精神,实现了“化整为零”的办学新模式,使得学校实现了高质量与高效益的统一;学校发展与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教育硬件发展与学校文化发展的统一。2004年学校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又以高分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成为中山市第一家通过省一级学校验收的民办学校。省评估组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与了高度评价。广东省评估组组长李忠俊先生在评估报告中写道:“菊城小学已经成为一所优质的民办学校,给民办学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办学思路,要好好总结,在全省推广”。进行此研究的几年间,学校发生了发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群众信不过学校变成全国名校;由原来的招生困难到现在排队报名。学校先后获得了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全国社会满意十佳民办学校、全国民办名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少儿科普基地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少儿国际象棋会员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示范校、中山市科技示范校、中山市校园文化先进单位;中山市科研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学校承担了两个“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课题,两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小班化快乐体育》获全国课题一等奖、《优质发展性学校建设》获全国“十五”课题优秀成果奖、《以创新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及《教练技术引领教师心智发展》两项课题获得广东省创新成果二等奖。学校的社会信誉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从8年前的7个班,168名学生,增加到今年的31个班,一千多名学生。每年除了能自己自足发展外,还为资产经营公司赢利700多万元。《中山日报》、《中国教育报》、《广东教学报》对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作了专题报道,发展中的菊城小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不可抵挡的勃勃生机,目前已成为中山乃至全国一所享有声誉的名校,曾经经历过风霜洗礼的菊城小学正挺立绽放在南粤大地上,“芳菊开林耀,傲霜卓人杰”菊城小学这株艳丽的菊花将在新机遇中迎风傲霜,挺立自强,实现更加卓越的辉煌!

猜你喜欢
菊花学校文化
菊花赞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