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学生”后的发现

2009-12-21 01:29梁宁娜
经济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素质教育

摘 要:文章从探究“学生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原因入手,层层分析展开,找到原因之后,再对该原因的起源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的延伸探索:一是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可以按照恋爱、结婚、生子的轨迹考虑两者之间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二是有关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研究及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再思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121-03

一、前言

本文从探究“学生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原因入手,层层分析展开,找到原因之后,再对该原因的起源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的延伸探索:一是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可以按照恋爱、结婚、生子的轨迹考虑两者之间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二是有关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研究及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再思考。

二、背景介绍

笔者所执教的邕江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大专院校,学制三年。学校对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进行计划内录取招生,是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教育。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广西区内招生录取分数线分别为280分(理科)、329分(文科)、280分、300分(我校降50分录取,为250分)、260分。2005年、2006年学校生源85%以上来自农村、乡镇,有的班级甚至达到97%。从2007级开始城市生源逐渐增多。报读并录取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高考分数基本达到招生录取分数,个别达到二本录取线,所以在一个班里学生原有的学校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简称“教育部16号文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会被安排到流通企业(大型超市)进行两周的教学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以及具体的业务流程,同时接触不同消费者,感受变化莫测的消费者心理,学会在工作中与公司员工、主管和顾客沟通。此外,在大二第二学期要求学生进行专业实习1个月,多数学生选择自己找工作,很多学生是到广东的中小企业打工。大三毕业前夕进行毕业实习两个月,多数情况是毕业实习和就业兼顾。

2007年9月以笔者为主申请人的课题“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新模式的研究”获得广西教育厅审核同意,成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三批立项项目之一。课题的合作者之一为某单位总部人力资源部经理,该单位为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我校学生在大一时被安排到该单位进行两周的教学实习,毕业时择优推荐就业。在课题研究中,企业和学校都对这样一些问题感到疑惑:为什么企业难以留住员工?学生毕业后为什么不选择该单位?学生想去怎样的单位?学校该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员工?要让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学校该做哪些工作?相信这些问题也正困惑着其他企业和学校。而寻找答案的突破性线索却来自于笔者探究“学生不爱我这门课的原因”的整个过程。

三、案例陈述

笔者所提及的学生不喜欢的这门课是《企业战略管理》,这是一门原本只在本科开设的课程。但在这门学科的研究发展中,人们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及管理学者们越来越认同一点: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对企业各层管理的细节要求是不同的,了解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的一般原则和各种实务已不仅仅与高层管理有关,而且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十分重要。有一本书《执行》很清晰、明确地表达了这方面的观点,即在企业里,高管们即使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但是中层、基层乃至一般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对这一战略有清楚的认识或者根本不认同这一战略观点的话,那么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是很难不打折扣地执行的,这样一来,企业战略管理同样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因此,这门课已被公认为不论专科本科,凡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之。笔者在授课伊始也会向学生讲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理由有两个:首先,企业战略的实施、控制要靠企业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得以顺利执行,也就是说,战略的高效执行力来源于各层次管理人员对企业战略的认同和认识程度。简单地说,只有各层次管理人员真心拥护董事会、企业高层的战略意图,并对其战略思想有清醒的认识后,才能将这一战略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中,才知道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该如何工作,共同为完成企业战略而添砖加瓦。所以笔者会对学生说,这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董事会、高管们想什么的课程,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很好地执行企业战略。其次,笔者也会跟学生说,很难说在座的各位同学中以后不出几位CEO或者成为企业高管,那么希望这门课程能给学生胜任这一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帮助学生在工作以后能顺利地自学或进修培训。这两个笔者认为足以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兴趣的理由在04级、05级学生的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多数学生感到学了这门课之后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企业的经营、发展,看清自己作为个体在企业中的位置,并能从企业乃至社会的长远发展中看到个人发展的契机和努力方向。特别是一些学生家里有亲戚办厂做生意的,其感触更深,认识到战略规划对指导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有一部分曾到广东一些乡镇打工实习的学生,更是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指出所在实习单位对于企业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或无视企业远景目标,不注重品牌建设。一些工厂不要说没有战略规划,就连日常的有计划性的生产管理都做不到,企业只知道来料加工,简单地重复被动地订单生产。学生不仅能指出这样的生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还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两届学生中04级大一时进行教学实习的单位与06级去的单位相同,而05级去的是后来与我们签订实训基地协议的单位。04级、05级学生在两周的教学实习中都比较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企业中去,特别是05级完全将自己每天的喜怒哀乐与每天的工作情况联系起来,比如今天获得主管的表扬会高兴几天;如果被共事的员工奚落排挤则会感到苦闷,并会向主管或实习指导老师寻求帮助;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分店的实习同学一样的待遇(如餐补),他们会按公司规定去申请……这些都让笔者感到欣慰。而让笔者不得不苦闷地去探究“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学生是06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这100名学生在大一的教学实习中就让笔者感到他们与05级学生有明显的差别:一是他们与指导老师沟通很少;二是对实习单位的事并不是津津乐道;三是每天的任务就是完成主管交办的工作,工作完成之后好像也就没了太多的想法;四是极少听到他们抱怨实习单位里发生的是是非非。总之在实习管理中让指导老师少操了不少心。但也恰恰是这一批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表现出的学习热情较低,两个激发04级、05级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学习理由对06级学生根本不起作用。

06级学生与04级、05级学生学习《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的另一巨大差别表现在期末考试上。从试卷得分来看,06级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还能较好地回答,但案例分析题得分非常低,可见其知识运用不够熟练,运用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对本门课程知识的实践运用上所下的功夫是不够的,这与学生不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的现象是吻合的。而04级、05级学生在实践作业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多数学生不仅作业完成得很好,而且在期末考试中案例分析题也是回答得较为精彩。比较之下,06级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的懈怠比较明显。

潜意识里笔者感到06级学生与04级、05级学生不同,外在表象上的不同如前所述,归纲整理见表1,但究其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在笔者探究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的过程中逐渐明朗。

四、原因及原因的起源分析

在为06级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之前,我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备课充分,上课首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相比前两届应该是更丰富多彩。所以在看到学生以“教师不能按计划完成上课内容,挪用其他时间上课”的理由作为不满意的依据时,笔者感到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因为事实是笔者完全按教学计划完成总学时的教学任务。于是对此展开了调查,以彻底解开心中的疑团: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为什么会提出这种错误的依据作为不满意的理由?

通过单独谈话,两人一组的谈话,以及让学生互相了解反馈信息的多种形式,原因逐渐浮出水面。归纳阐述如下:

1.学生生活观念中的现实性导致了他们对该门课程学习产生不认同感。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老师个人的评价是满意的,对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是欢迎和认可的,但这些并不能调动起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面对“那是为什么呢?你们是怎么看待这门课程的呢?”的追问,他们的回答是:“可能我们很实在。”继续追问:“实在是什么意思?”回答是:“我们也知道这门课很重要,但我们觉得这门课离我们太遥远了,马上就要毕业了,这门课学到的东西在我们刚出去的时候基本上是用不上的。虽然说企业战略的实施执行会涉及到一般员工的工作,但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还想企业的战略干什么?那轮不到我们考虑,而且那是企业的事,实不实现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对我们来说那是太遥远的事。如果哪天自己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了,再去进修或自学也不迟。”反问:“难道你们不认为企业发展了,个人才能发展吗?”回答:“企业发展得益的是老板,下面的员工受到的都是剥削,那些远景、规划只是为企业、为老板的,员工收获的都是剥削。我们的父母有到广东打工的,我们也有几个同学专业实习是到广东打工,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剥削两个字,我们感受到的也是这两个字。”原来真正的原因在此啊!这些学生们之所以对这门课有看法,是因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可是还必须要来上课;之所以不感兴趣,是因为觉得这门课与自己太遥远;之所以觉得太遥远,是因为认为战略是老板、高管们考虑的事情,与己无关;之所以认为战略与己无关,是因为认为企业的发展并不表示着个人发展;之所以认为企业的发展并不代表个人发展,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剥削者,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所体验到的家庭经历、社会经历告诉其结果。如同种子撒播在土壤中一样,为他们这些种子提供水分、养分的土壤告诉了其这样的思想。于是他们不认同企业的战略,不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个人的喜怒哀乐亦不会以企业的利益为转移。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就是归属感差,做任何工作首先考虑的就是我能得到什么,我值不值得做这项工作,哪天做不下去了大不了就是走人,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企业里面混日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些员工对工作斤斤计较,爱谈条件;员工不乐于奉献;做工作得过且过,甚至是应付了事,警告罚款都不奏效,管理上很难有效处理。笔者对此的结论是,他们不是实在,而是太现实、太实际了。学生们对此结论表示认可。

2.学时安排上的调整没有取得学生的理解。本学期本门课程因为节假日、多媒体教室的安排,以及其他课时的冲突,需要教师另行找时间完成教学计划。在这一点上,(2)班的班干部(主要是学习委员)能向同学们解释清楚,而(1)班的班干部对此置之不理,没有起到很好的桥梁沟通作用,没有及时处理同学们的不满情绪。究其原因也在于,毕业在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种思想在他们担任的系学生干部的工作里也表现出现,许多工作丢给大二、大一的学生干部去做,不再组织参与,造成不少工作完成得不尽如人意。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很现实、很实际的行为方式,这部分学生没有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对学校的建设漠不关心。本门课程有一项大作业:为你所在的大学制定战略规划——请你通过分析邕江大学的内外部环境,依据SWOT分析法和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为邕江大学制定一份战略规划。从作业完成的情况来看,06级学生除少部分学生认真完成外,多数也是应付了事,在学费欠缴方面也创下历史新高。这些都印证了一个观点:这部分学生太现实、太实际,没有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对学校的建设漠不关心,这与往届学生有着天壤之别。而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其他教师和其他班级同学的认同。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来看,学校的各项工作、发展需要取得学生的理解、认同,需要培养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和个人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学生干部的支持和奉献;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质、负责任的态度,善始善终。

五、解决问题的探索

从探究“学生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原因”开始,找到原因就是学生思想中“现实、实际”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的来源在于他们植根的家庭、社会。那么当这些学生走出高校时、走向工作岗位后,作为学校、作为企业该如何做呢?下面将就这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1.给企业的参考建议: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可以像人生的谈恋爱、结婚、生子一样来考虑。

针对员工不认同企业战略,不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这种现象,在这一点上,企业有自己的苦恼,学生(未来的员工)也有自己的苦恼,如何打破这层障碍很值得探讨。笔者认为,招聘、就业实质就好像是谈恋爱、结婚、生子,企业和员工在走到一起之前要先彼此了解,恋爱也要分阶段的,能否从初恋走向热恋,再走向婚礼的殿堂,都需要双方的努力,要真诚地付出感情,要有共同的追求,要相互理解,要相互尊重,要你情我愿……感情这一永恒的话题也寓示了企业管理内涵这一永恒的话题,没有完全一样的企业,但成功、幸福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应了两句古语:“和为贵”、“得道多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此外,谈谈“生子”,婚姻关系可能因为感情结晶的出现而更趋于牢固。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个“子”如何诞生是很值得研究的,是像时下的期权、股权,还是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能避免以“子”挟制对方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现象发生。如果没有“子”,便是“丁克家庭”,如何选择,企业应该因“况”制宜。

在这一结论上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企业招人,在人员初步具备工作胜任能力的情况下,首选能认同企业战略、价值观的人员。选拔那些能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勇于参与公司建设,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员作为公司的中间力量,他们必须愿意追随企业战略,并愿意为之工作。对于那些不具备认同感的人员,选拔时要更为慎重考虑是否录用,以及录用的岗位。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就像人生的恋爱、结婚、生子,那么对于企业战略的灌输,就像是两人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追求,要依靠各种形式、途径进行不间断的双方沟通来达到对企业远景的共同追求。现在很多企业采用上班前的晨“念”、升旗、主题会议、海报宣传等形式开展。

从社会的方面,就是土壤的净化和改良问题。社会文化、人类价值观的倡导也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与下面将谈到的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研究密切相关。

2.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研究。学生“现实、实际”的思想观念与其行为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杜绝这些行为的发生,就必须从源头上去扼制。这就不得不提到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问题。笔者一直在观察、分析、研究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与好学生相比,到底差在哪些方面,即是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研究的问题。目前的结果是:(1)注意力集中能力差;(2)思维方式有偏差或存在较大差别,造成看问题不全面,进而得出不尽正确的结果;(3)人文修养差;(4)自制力差。而本文所论述的结果应归类于人文修养和思维方式的偏差造成的结果。

从这些缺失的素质来看,无不与学生从小生长的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有关。如果学生有所意识,在进入大学后,刻意改正并训练相关素质技能,还是可以有所突破的,但关键是很多学生对这些缺失的素质并没有意识到,或并不以为然,而且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很难在短短的大学期间去改变。而大学里教师多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人文思想教育很难全面顾及,学生工作的开展也只是简单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运动会、知识竞赛等,重形式而弱思想素质教育。特别是一些正确的个人行为习惯的教育在这个阶段已是收效甚微。所以,要将“提高全民素质”落到实处,应先找准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是大学,是高中,是初中,还是小学?笔者认为都不是,而应是幼儿教育。目前我国大学扩招、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实际都还离不开应试教育的阴影。即使实行让部分大学自主选择招生,但可供选择的生源素质已经有所缺失,那这种自主招生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三岁看老”这句古话的深远意义值得我们去回味咀嚼。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可以说成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虽说已经有家长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选择什么样的幼儿教育却也成了他们的困惑。再加上高昂的教育费用,将小孩送托只能成为不少家长为了让自己解脱可以去工作谋生的办法;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或农村家庭,依然是粗放式“养殖”,更无从谈起“幼儿教育”。而这部分人口占了中国后代的绝大部分。如此的教育体制不仅加重了高校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责任和负担,而且收效有待历史检验。

综合上述,最大限度地改变高职学生素质的缺失性应从幼儿教育抓起;在改良社会土壤上,从妈妈抓起;从人口数量上考虑,更应把农村幼儿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孟母三迁而择其邻”,中国的古代文明其实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很多,只是看我们做与不做、如何做的问题了。

六、结束语

国家呼唤人才,国家强盛之需要;企业呼唤人才,企业生存发展之需要;家庭呼唤人才,家庭幸福美满之需要;高校也呼唤人才,完成国家栋梁、企业骨干培养之需要。这就是笔者研究“学生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原因”之后得到的所感所想。

参考文献:

1.杨锡怀,冷克平,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德]卡尔·H·G威特著,丽红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2006

3.[加]J·P·达斯著,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译.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梁宁娜,邕江大学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广西南宁 530001)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素质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