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兵法

2009-12-23 02:28刘志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9期
关键词:本山赵本山小品

刘志明

前不久,演员赵本山因突发脑出血住院的消息,甚至在国庆期间登上了不少报纸的头版。赵本山魅力可见非同一般。因病住院,原因是劳累过度,同时他也向人们树立了一个勤奋刻苦的形象。赵本山最令人称道的,是他19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央视春晚高地,在连续11年捧得小品王的同时,以一种农民的执拗,超越了艺术本身。

而从演员到商人,赵本山只一个漂亮的转身,就创建了一个集影视、教育、商演、传媒、地产于一身的文化产业集团,成为中国演员经商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北京刘老根大舞台日营业额17万,赵本山逆市起飞,娱乐抄底,演绎的是靠传统民间文化挑战洋管理的“商业兵法”。

老子云“为无为,则无不治”。当很少有人看懂春晚小品真正价值的时候,赵本山呕心沥血地在这块最难立足的舞台上顽强拼搏。当“东方卓别林”、“小品王”的称谓不胫而走之际,“本山品牌”横空出世,所向披靡。

无心插柳柳成荫。商业经济时代,品牌至上。谁拥有脍炙人口的口碑,谁具有不胫而走的人气,谁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谁能历久不衰可持续出名,谁就是这泛在时代的王者。赵本山从高高在上的央视晚会下来,一头扎进了农民和农村之中,将创作、经营和做人等全都纳入到“以下为基”的范畴里,对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二人转进行绿色改良,“打造中国最大的笑产业”,赵本山靠“有肉烂在锅里”的思维进行成本核算,靠农业理念、家长制、公社情结、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牺牲奉献精神进行企业运营,将二人转变成了“二人赚”。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以耕种自留地的方法,靠自给自足的自负盈亏,在自行其事中,不按套路出牌,打破产业发展的常规,在人们陌生的领域,以农民的智慧挑战现代管理理论,靠朴素的庄户法则问鼎当代商业经典,用中国农民千百年来夯实的生活经验和农事技巧来做经营实践的宝贵参照,赵本山赢在蓝海。

和眼下我们谈的创业不同,农民创的是家业,不是产业。穷则独善其身,古往今来的农民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开始向外划圆,走一步,看一步;进三步,退两步。没有闪失,就是成功;少走弯路,就是直达。冷静、客观、务实、自然,诚如我们看到的赵本山。

有人说,赵本山在投资方面的成功,足可以当做一本商业教科书。赵本山则回答说:“说我是投资教父,商业大师什么的,都是瞎掰。我哪里有那么多本事”。以赵本山取得的商业成功而言,如果有谁仍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在这“不是瞎掰”的不争事实后面,也可能真就没有成功宝典、本山秘笈和投资大全等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存在。一如我们看到的:打造小品品牌→下海经商→借势电视剧市场→办大学建基地→开发二人转→管理进步→连锁经营→回归艺术基本面……这一切顺理成章的发展,就是农民赵本山种了一块实验田罢了,用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方法。实践证明,好使,管用。

在MBA、六西格玛和平衡记分卡等洋管理流行的时候,中国人自己有没有谁在不听邪、反教条和土法上大获全胜?有没有什么老传统、土经验和旧习俗仍然可以借鉴?

赵本山:“这个,可以有!”

猜你喜欢
本山赵本山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婚恋大事不决怎么办?问本山大叔啊
马本山寻枪记(小说节选)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赵本山选司机
春晚大餐与本山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