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经济伦理关系构建的哲学探微

2009-12-23 02:28郭德君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9期
关键词:建构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巨大变迁,一些负面的价值效应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失范,影响了经济生活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哲学思维,指出了构建和谐经济伦理关系的途径—既要立足传统文化,又要根据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超越传统,才能构建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和谐经济伦理关系。

关键词:文化视野 经济伦理关系 建构

和谐经济伦理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哲学思维的特点在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它不拘泥具体事物本身,而是主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通过个别的联系深入到普遍、一般的规律当中去,运用哲学的思维分析事物,不仅能深入到事物的内核中去,而且有助于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涉及到众多事物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从系统论的角度讲,各种具体的构成要素之间出现了和谐的运行关系,才能使整个系统有序地运作,以出现一种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非加和性,而且各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并不表现出同等重要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只要抓住某种关键的、起基础性作用的主要矛盾,就能牵一发而全身俱动,从而影响事物的全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因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当然是经济关系的和谐,因为经济活动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有了和谐的经济关系,其它社会关系的正常进行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保证。

当前我国经济伦理现状的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的构建同样涉及到诸多因素,而最重要的是变化中的许多观念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当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异,新旧观念的更替,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价值观念的负面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刻的思考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必然会使经济活动失范,从而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

目前出现的这些观念偏差主要体现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理解和对市场发展最终归宿的不同定位上。虽然市场经济倡导以追求利润和个人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但一些人把这种价值观念绝对化,忽视了人进行经济活动的终极归宿是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经济活动本身只不过是一种方式和手段,而把追求经济利益当成了生活的全部,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失落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这就违背了经济活动和社会生产的初衷,也不利于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同时,当下市场经济越来越要求凸显个人的主体意识,但一些人将主体意识简单地等同于个人主义,造成了个人主义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是排斥而不是协作,团队意识的缺乏使得更多的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严重影响了规模经济的发展,从而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公平。

最后,在目前一个多元化思想并行不悖的社会巨大转变时期,一些人对外来思想并没有采取扬弃的思维,而是采取了一种来者不拒的拿来主义思想,不立足于现实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盛行只能导致我们民族原始文化创新能力的削弱,从而使得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文化动因,高速的经济发展如果缺乏坚实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文化积淀作支撑,只能是昙花一现式的辉煌,最后只能摧毁经济活动本身。这些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伦理关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盲点都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现实,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使经济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从哲学角度的再认识

辨证的哲学思维可以深入认识这些问题以消除一些片面性的主观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这些经济伦理问题确实是一些严峻的亟待解决社会问题,使我们看到了不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会阻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反过来看采取一种逆反的思维,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的构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和谐经济伦理关系又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它使得经济发展有了可靠的人文精神依托。因为经济活动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它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大背景有着高度的关联,经济活动的进程和相应的文化背景能达到密切的契合,经济活动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以上的理论分析和社会现实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要面对现实,冷静分析,以构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可靠保证,它也是测试经济活动是否正常运行的一个晴雨表。

关于如何建构和谐经济伦理关系的哲学思考

如何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经济伦理关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具体矛盾的实际特点出发,在不违背矛盾运动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探寻解决具体矛盾的特殊方法,即把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和个性、特殊性相互结合起来。从这个原则出发,笔者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既要立足传统文化的积淀,又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进行大胆的创新,在经济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真正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

立足传统的重要性在于社会经济发展虽然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是普遍的规律又要受制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正如橘生淮北则为枳,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一样,虽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但是外因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而在这里所指的外因就是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

马克思•韦伯对儒家伦理的分析可以印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他认为儒教伦理是一种反资本主义的入世伦理,他把现实视为安身立命之处,而且用一整套伦理规范去维系既定社会的和谐秩序,投注在适应现存社会的目标点上,儒家伦理与“礼”相结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与现实的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它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保持克己自制的处世态度,在生活中始终做到中庸的适度或“不逾矩”。因而这种观念很难使社会生活发生转变,无法对经济生活发挥促进作用。但事实恰好与马克思•韦伯的判断相反,儒家伦理不仅没有成为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桎梏,而且反而有力地促进了它们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摈弃传统的道德文化,反而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一)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日本,许多企业家都熟读《论语》,因为他们认为,儒家伦理义利并举、以人为中心、还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确实有效的指导经济生活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关键的因素在于儒家伦理将企业生产的最终归宿放在人的身上,因为只有人才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儒家伦理道德注重整体、提倡和谐精神。因为整体意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处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在关照个体的情况下,才能使整体发挥更高的效益,而且也能很好地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整体和谐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创造了不少经济上的神话。

新加坡政府也认为,儒家伦理不仅可以使人继承谦和通达、自力更生等优秀品质,从而可以抵御物质主义和消极思想的侵蚀,而且对经济活动来讲,还可以优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伦理讲求以礼待人、礼贤下士,主张上司对下属应宽厚谦和,而下属则应忠守于职责,这同现代经济管理中所讲的人群管理、情感投资、道德激励是十分相通的。

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方面,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模式,根据本国国情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华成分作为经济发展的文化根基是十分必要的。东亚一些国家经济成功起飞的过程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生搬硬套其他国家模式,而把基点放在了自己文化的身上。

(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也属于儒家文化圈,并且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如果说其他国家的儒学文明是流的话,我国的儒学就是本。所以无论从儒学文明传承的本源性方面,还是从我国当前经济伦理中出现的问题来看,传统儒学中的一些思想都能更好的有助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传统的儒学文明所赋予的现代意义并不是刻意的生搬硬套、无序组合的结果,而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理论超越时空,理论和现实达到了某种契合,这种契合的机制在于一种文化的传播本身有一种内在的连续性,这才是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光彩的真正原因。

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一些伦理失范行为造成了一些人过分注重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和追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紧张,无止境的追求感官享受,又使不少人出现了自我身心的扭曲,这也成了一种社会病。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生产的程度高,整个社会生产成为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体,这就更需要一个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于是在这种需求和背离的两极运动中,重视儒家的“和为贵”、“普遍和谐”等观念,并预支给它现代意义的解释和发挥,这将为今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甚至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经验,并可以防止今日社会所发生的“道德真空”、“欲望膨胀”、“贪污腐化”、“身心失调”等种种弊病的出现。

当然立足传统并不代表完全的回归主义,客观的来讲,儒家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固然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但亦有其消极的作用。比如重义轻利的倾向使经济发展缺乏利益驱动;尊卑等级观念不利于平等的竞争等,因此,在为传统文明赋予现代意义的过程中,采用扬弃的哲学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冷静的思考,对传统伦理进行认真的分析、灵活的改造,发扬其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从而为其赋予积极的时代意义,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

结论

经济伦理的构建联系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经济生活引导精神生活的同时,把精神生活诉诸于经济生活,并且通过精神生活规范着、催生经济生活,因此,经济伦理的构建必然要在人们经济生活的实践中寻找它的发展方向。现代经济活动的过程日趋复杂,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必然应运而生,如效率公平观念、权利意识、诚信原则、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都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去进一步研究,因此,构建和谐的经济伦理关系,立足传统是一个基础、是关键,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大胆的创新才能为其注入活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和谐经济伦理关系。

作者简介:

郭德君(1977-),甘肃灵台人,哲学硕士,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