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雄蛾的交配性能研究

2010-01-03 08:33祝新荣王红芬柳新菊傅春红孟智启
蚕桑通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雄蛾原种蚕种

陈 诗,祝新荣,王红芬,柳新菊,傅春红,孟智启*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2浙江临安春秋蚕种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临安311300)

利用平衡致死系专养雄蚕是采用常规蚕品种的雌性与平衡致死系的雄性杂交(反交无效),其后代雌性在胚胎期致死,或虽有少量雌蚕孵化但不能正常发育而在小蚕期致死,孵化的雄蚕能正常发育、营茧,利用平衡致死系生产的雄蚕杂交种其雄蚕率高达98%以上,可实现专养雄蚕。

由于用平衡致死系产生的杂交种雌性不孵化,同时家蚕的雄性的食桑量略少于雌蚕,而其全茧量又小于雌蚕,为了保证让蚕农在饲养雄蚕时与常规种有相当的用桑量和张种产茧量,目前雄蚕种的装卵量为62000粒/盒,是普通种的一倍以上,根据雄蚕种生产的特殊性,若按现行蚕种生产模式,雄蚕种的繁育成本为普通种的4倍以上。现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使雄蚕种的生产成本降低到了普通种的1.8倍以下,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技术措施是通过调整对交原种的饲养蚁量配比,通过提高雌雄对交原种的配比,提高单位饲养蚁量的制种量,以降低雄蚕种的生产成本,因此平衡致死系雄蛾的交配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雄蚕种的质量与成本。

为了解平衡致死系原种的交配性能,确立合理的雌雄饲养蚁量配比,最大限度地降低雄蚕种生产成本,我们以目前饲养量最大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原种秋华、平30为材料,作了交配性能的测试,通过调查平衡致死系雄蛾不同交配次数及交配后雌蛾所产蚕卵的质量,判断雄蛾交配性能的优劣,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原种秋华、平30为试验材料,其中秋华为限性斑常规对交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平衡致死系原种。

1.2 试验设置

雄蚕蛾的交配性能除与品种性状有关外,应该与原蚕在饲养阶段的体质是否强健、种茧期的保护环境是否适当、制种阶段的摊蛹密度、使用频度、雄蛾冷藏温度及放置密度等相关,为此,设置了以下处理。

饲养阶段的营养条件 在原蚕饲养过程中,饲养阶段的营养条件,除遇到极端的环境、极端的叶质条件外,主要决定于食桑程度,因此我们设计了原蚕饲养过程中的充分饱食与相对饥饿2种情况。充分饱食:五龄1 d 3回育,下次给桑前蚕座必有残桑;相对饥饿:五龄1 d 2回育,下次给桑前绝无残桑。

种茧期的保护环境 为研究种茧保护温度对雄蛾交配性能的影响,我们对平衡致死系种茧保护设置了自早采茧至羽化全程21℃、25℃、29℃3种保护温度,保护至第9天削茧,21℃与29℃2个处理待见苗蛾后移入25℃环境,再继续保护至羽化。

雄蛾每天的使用频度 设计1 d交配1次与1 d交配2次两种交配频度。

雄蛾冷藏温度 雄蛾冷藏是雄蛾次日再利用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设置了5℃、10℃、15℃3种冷藏温度。

1.3 调查方法

在大批发蛾时,选择60只左右的平衡致死系平30雄蛾与常规对交原种秋华雌蛾交配,选择其中的50对作为试验样本,第1交的交配率为100%,交配2.5 h后拆对,从50只雌蛾中随机选择28只,单蛾投蛾产卵。1交拆下的50只雄蛾马上与秋华进行第2次交配,调查2交的交配率,2交时间为3.5 h,2交拆对后,仍选择正常雌蛾28只,单蛾投蛾产卵。2交拆下的50只雄蛾即刻冷藏(除试验处理外,冷藏温度不超过10℃),次日重复前一天交配方式,分别完成第3交、第4交,第3天按同样方法完成第5交、第6交。待所产蚕卵变为固有色后,分别调查1~6交的单蛾产卵量及受精情况,根据各交的交配率、产卵量及其卵质,研判平30的交配性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养阶段的营养条件对雄蛾的交配性能的影响

雄蛾的交配性能除与品种性状有关外,与原蚕在饲养阶段的体质是否强健有关。在原蚕饲养过程中,原蚕的营养条件主要决定于食桑程度,我们设计了原蚕饲养过程中充分饱食与相对饥饿2个因素。而上蔟、种茧保护、制种阶段保护等条件相同,羽化后调查其交配性能,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表2看,饲养中的营养条件对平衡致死系原蚕除饥饿区的全茧量、茧层量有所下降外,与羽化后的雄蛾交配性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当然,能在饲养过程中提供优质的饲养条件对原蚕饲养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表1 不同营养条件对平30原蚕茧质及雄蛾交配率的影响(2009年春)Table 1 Impact of the cocoon quality and the rate of male moths mating 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nutritional conditions(Spring 2009)

表2 不同营养条件对平30原蚕雄蛾1~6交卵质的影响(2009年春)Table 2 Impact of the egg qualities in different cross from frist-6th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nutritional conditions(Spring 2009)

表3 种茧期不同保护温度对平30原种雄蛾交配率的影响(2009年春)Table 3 Impact of the rate of male moths mating 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to protecting at the cocoon period(Spring 2009)

表4 种茧期不同保护温度对平30原蚕雄蛾1~6交卵质的影响(2009年春)Table 4 Impact of the egg qualities in different cross from frist-6th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otection at the cocoon period(Spring 2009)

2.2 种茧期的保护环境对雄蛾的交配性能的影响

种茧保护主要是指对种茧期环境条件的控制,尤其是温度,当遇到要进行发蛾调节或其它客观条件限制时,种茧保护往往不是处在最佳温度。一般认为发蛾调节的适宜温度为21~29℃,我们对雄蚕原种的种茧保护设置了自早采茧至羽化全程21℃、25℃、29℃三种保护温度,待保护至第9天削茧,当21℃与29℃2个处理见苗蛾后,移入25℃环境再继续保护到羽化,取盛发蛾日的蛾子测试其交配性能,表3、表4列出了测试结果。

从上述调查数据看,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雄蚕蛾的羽化率及利用率差距不大,但从良卵率方面看,29℃保护要明显差于21℃及25℃保护。

2.3 雄蛾每天的使用频度对雄蛾的交配性能的影响

雄蛾每天的使用频度,我们设计了1 d交配1次与1 d交配2次两种频度,研究结果认为就雄蛾单蛾利用率来讲,雄蛾1 d使用2次,比1 d使用1次的利用率为高,主要原因是1日1交,冷藏时间延长至6 d,雄蛾的生命力受到了影响,羽化3 d后,雄蛾的死亡率明显提高,调查数据见表5、表6。

2.4 雄蛾冷藏温度对雄蛾的交配性能的影响

雄蛾冷藏是雄蛾次日再利用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设置了5℃、10℃、15℃3种冷藏温度对雄蛾交配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7、表8。

表5 雄蛾每天的使用频度对平30原种雄蛾交配率的影响(2009年秋)Table 5 Impact of the rate of male moths mating 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of use of male moths per day(Autumn 2009)

表6 雄蛾每天的使用频度对平30原蚕雄蛾1~6交卵质的影响(2009年秋)Table 6 Impact of the egg qualities in different cross from frist-6th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of use of male moths per day(Autumn 2009)

表7 雄蛾冷藏温度对平30原种雄蛾交配率的影响(2009年秋)Table 7 Impact of the rate of male moths mating 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otection of male moths(Autumn 2009)

表8 雄蛾冷藏温度对平30原蚕雄蛾1~6交卵质的影响(2009年秋)Table 8 Impact of the egg qualities in different cross from frist-6th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otection of male moths(Autumn 2009)

从上表看,雄蛾的冷藏温度只对雄蛾的生命率(交配率)有影响,只要雄蛾冷藏室温度低于10℃,各种不同冷藏温度间差异不大,但冷藏温度如果高于10℃,将使雄蛾的利用率下降,但只要能正常交配,其所产的蚕卵质量几乎没有差异。

2.5 浙江临安春秋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调查

2009年春期,浙江临安春秋蚕种制造有限公司根据我们的设计,对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的雄蛾交配性能做了调查,调查数据见表9、表10。从调查结果看,与实验室条件下所取得的结果趋势相同。

3 讨论

综上所述,只要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严格按操作技术规范执行,特别在上蔟制种阶段做好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平30的雄蛾利用率可达500%以上,雄蛾在5交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考虑到实验室条件与大规模生产条件不同,规模化生产条件及操作不可能做得像实验室一样仔细,摊放雄蛹、冷藏雄蛾甚至保护温度等也做不到实验室条件,因此建议各繁育单位在繁育雄蚕杂交种时,根据自身条件,雌、雄原蚕饲养比例把握在3∶1范围内,即可保证雄蚕种繁育质量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繁育成本。

表9 平30原种的雄蛾交配率调查(2009年春,浙江临安春秋蚕种制造有限公司)Table 9 The rate of male moths mating 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spring of 2009,Zhejiang Linan Spring and autumn silkworm eggs Manufacturing Co.,Ltd.)

表10 平30原种雄蛾1~6交卵质调查(2009年春浙江临安春秋蚕种制造有限公司)Table 10 The egg qualities in different cross from frist-6thof the balanced lethal system ping30(spring of 2009,Zhejiang Linan Spring and autumn silkworm eggs Manufacturing Co.,Ltd.)

另外,据我们试验,摊蛹密度过密对雄蛾的交配性能有不利影响。主要是摊蛹过密,羽化时在单位面积上会沉积大量的蛾尿,加之羽化的雄蛾具有趋光性、群集性,大量蛾尿会造成蛾翅无法展开,雄蛾被蛾尿浸渍干燥后,尿酸盐结晶会粘滞在蛾体上,将严重影响雄蛾的交配性能。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认为在一只标准匾内,以摊800颗左右雄蚕蛹为宜,以1000颗为最高限度,同时匾内要放置吸湿材料,保证雄蛹羽化时蛾翅能充分展开,提高雄蛾的交配性能,尽管方法简单,但却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陈诗,何秀玲.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分析,浙江农业科学[J],2002,33(4):198~199

[2]沈文静,韩庆,等.平8雄蚕多次交配试验,浙江农业科学[J],2001,33(1):41~42

[3]陈诗,王红芬.雄蚕杂交种特点及繁育技术,蚕桑通报[J],2007,38(3):18~19

[4]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698.1-2008

猜你喜欢
雄蛾原种蚕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