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运作体会

2010-01-03 08:41陈福良周均铭吕立峰
蚕桑通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海盐蚕农蚕茧

陈福良,周均铭,吕立峰

(浙江省海盐县蚕业管理站,浙江海盐314300)

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杭嘉湖排涝工程长山河旁的通元镇长山河村,现全村有蚕农694户,专桑75 hm2。蚕茧生产高峰时年饲养蚕种3783张,户均饲养5.45张,是海盐县的产茧重点村之一。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2006年该村成立了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化生产。目前该社有农户157户,专桑面积17.90 hm2。2009年饲养蚕种468张。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由于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蚕茧生产低谷期,造成蚕茧产质量急速下滑,也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建设,生产经营运作失调。为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茧丝绸产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该合作社在有关部门帮助下进行了整顿,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加强了运作管理,积极为蚕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促进了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1 2009年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的运作

1.1 抓好自身建设,增强合作社凝聚力

2009年在合作社组织建设上首先进行了内部整顿。改选了合作社理事会,对原长山河合作社社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发证,同时吸纳了一些新的社员。整顿后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124户变为现在的157户,专桑面积17.90 hm2。改组后的合作社使社员队伍更加富有朝气。其次是提高合作社社员自身技术水平,2009年合作社对其社员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共计培训社员32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份,接受技术咨询225次。并为合作社社员配发优良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蚕种463张,在晚秋饲养中平均张种产茧达到46.20kg,比其它蚕户饲养的秋丰×白玉高出2.80 kg,增产6.45%,张种增收73元,进一步增强了合作社社员的凝聚力。

1.2 引进项目建设,夯实蚕桑生产发展基础

针对长山河桑带老化,品种杂乱,虫害频发,产出率低的实际,合作社理事会在研究长山河桑带改造时,决定以项目为抓手,组织桑园的优化改造,并积极向省厅申报引入了《海盐县优质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为期两年的实施中投入资金90万元,对长山河桑带进行改造。在项目建设中,合作社从省农科院商品苗基地引进强桑1号10余万株,由合作社组织平整土地,集体统一种植,种植后再按适度规模原则划分给社员经营。同时,为社员提供磷钾肥10 t,免费供给社员作新桑基肥使用,以促进桑苗生长。2009年合作社共计帮助其社员优化改造了老桑园16.3 hm2,建设排灌渠2500 m,机耕路2060 m。在申报实施省级项目的同时,合作社还组织了县科技项目1项,县金桥工程项目1项,县丰收计划项目1项,上述项目均在2009年进行了实施。

1.3 开拓创新,搞好桑园病虫害防治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桑园中病虫害大量发生,且日益严重。尤其是桑园集中成片的长山河桑带,桑螟危害面广量大。经近年调查,最多年份667 m2虫量达到5.6万条,几乎将所有桑叶全部吃光。面对这一问题,2009年合作社理事会将防治桑树病虫害摆到了议事日程,认真分析了虫害爆发原因,及时制订了预防措施,同时积极与本县友邦植保合作社联系,由友邦植保合作社抽调专业治虫人员和机械设备,蚕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治虫药剂,在今年的7月23日与25日两天,用高压机动喷雾器对合作社社员的桑地进行统防统治,并对邻近农户要求帮助桑园治虫的,合作社也一并进行喷药预防。两天中共计桑园治虫面积达18.67 hm2。而此时正是第三代桑螟幼虫孵化期,集中防治对于控3代,防4~5代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秋饲养期合作社的桑园长势良好,虫害减少,蚕茧产量明显提高,其中合作社中秋茧平均张产达36.5 kg,比该镇平均33.30 kg增产3.20 kg,增长9.60%。

1.4 重视桑园综合利用,提高桑园产出率

桑园综合利用是确保蚕桑产业在农村各业中占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为此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从实际出发,在桑园综合利用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沈荡万好蔬菜厂联系,由万好蔬菜厂无偿提供种子,在秋季桑园套种小青菜。去年秋季合作社社员首次在桑园中套种小青菜5.13 hm2。今年春季开始摘菜芯出售给蔬菜厂。经统计今年春期套种的小青菜667 m2可摘菜芯900 kg,每kg 1.20元,667 m2桑园可增加收入1080元,总计收入8万余元。其次是在新建桑园中套种矮脚青毛豆,收获时采摘的青毛豆在6月蔬菜淡季时上市,667 m2桑园收入700余元。三是在桑园中套种小瓜、西瓜之类瓜果,既改善了群众生活,又活跃了市场。2009年合作社利用桑园套种各类作物,增加收入13.80万元。进一步增加了蚕农桑园综合经济收入。

1.5 抓好蚕茧收烘工作,增加社员蚕业生产效益

建立蚕业生产合作社是推进茧丝绸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根据优质茧生产要求,积极组织蚕茧收烘工作,理事会与县茧丝公司协作。制订了蚕茧收烘规则。一是建立由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合作社社员、县茧丝公司、县蚕业管理站等人员组成的协调小组;二是指定茧站和窗口负责收购蚕茧;三是合作社社员凭社员卡出售蚕茧;四是控制户售茧总量,即每户合作社社员根据所养蚕种及张产茧按所定上限收购,价格视茧质适当上浮。同时,做好二次分配,以确保社员经济利益。经过宣传发动,蚕业专业合作社社员自觉把好蚕茧质量关,促进了蚕茧质量的全面提升,其中晚秋茧质量如下表1。

从表1可见,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的晚秋茧质明显好于通元镇,其中上茧率增加10.63个百分点。

由于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茧质较优,在售茧时平均每公担上浮价格43元。同时,均获得了第二次返利,返利最高户每公担茧达270元,最低的也不少于20元。

2 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海盐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规模还比较小

虽然该合作社成立多年,但却逢蚕茧低谷阶段,对社员负面影响大,再加合作社以行政村为区域,辐射面狭小,现有157户,占该村养蚕户的22.63%,对蚕桑生产产业化发展作用有限。

2.2 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还不全面

目前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在服务上仅能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送、蚕茧收烘等方面,对社员增产增收还不十分明显,以致引起入社农户队伍不稳。

2.3 合作社社员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在今年合作社收茧过程中,有部份社员因合作社庄口要求选茧出售而怕麻烦,认为售统茧便宜,忘记了作为合作社社员的义务与权利,将蚕茧售给了普通茧庄口。

3 对蚕业合作社发展的体会

3.1 要进一步健全蚕业专业合作社运作机制

长山河蚕业专业合作社在2009年的运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地提高了蚕茧产质量与产业化程度。但蚕业合作社要发展,必须继续加强服务功能。一是要扩大入社群众的区域范围,允许各地符合条件的蚕农入社,以吸收更多的蚕农加入蚕业合作社。二是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努力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方便蚕农栽桑养蚕工作的开展。三是制订合作社有关运作制度,让社员一起参与管理工作,增加合作社经营的透明度。

3.2 进一步提高蚕茧产业化经营水平

蚕业专业合作社在与丝绸公司继续开展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学习,积蓄经济实力,创新生产机制。逐步向独立自主地开展蚕茧收烘、蚕茧经营等多个方向发展,并在经营中进一步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与社员的收入。

3.3 努力增加优质蚕茧生产

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蚕茧的生产,为此蚕业专业合作社要努力完善蚕桑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社员的生产技术水平,要与龙头企业实行有序对接,促进产供销的有效结合,推进优质优价的蚕茧收购政策,树立品牌意识,激励蚕农优质茧生产,从而达到社员增收,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增效,以实现各方双赢的目的。

表1 2009年合作社生产的晚秋茧主要质量比较

猜你喜欢
海盐蚕农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躲雨
北方海盐区大粒优质海盐生产工艺浅谈
漫步在海盐的山水间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