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管输混油回掺比例最大化

2010-01-09 01:31
中国石化 2010年3期
关键词:管输闪点闭口

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处理是长距离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以及油品储存的重要生产环节。混油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掺混法、蒸馏法、金属氧化物处理法、碱处理法、过滤法等。为节约管输成本,目前的混油处理一般采用掺混法,根据前苏联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合适的回掺比例。

管输混油回掺比例越大,越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管道输送成本,提高管输经济效益。但实际操作中通过与闭口闪点实验数据的对比发现,依据经验公式得到的回掺比例并不是最佳回掺比例。笔者通过6年来对荆荆管道输送的柴油与汽油进行掺混试验,在综合考虑油品质量控制指标及质量潜力的基础上,通过近百次实验,最终确定了最大允许回掺比例的方法。

柴油和汽油都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测试方法。油品的各项理化参数,按其掺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一定可加性的参数,例如实际胶质、硫含量、酸度、残炭、灰分、密度、馏程、金属含量、烯芳烃含量等;二是非可加性参数,例如闪点、运动黏度、凝点、冷凝点、辛烷值、十六烷值、饱和蒸气压等。油品混合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确定其相互掺合所允许的最大临界浓度,确定混油回掺方案。

柴油中混入汽油时,主要控制的质量指标是闭口闪点。试验通过向0号柴油中逐步加入混合柴油,测试闭口闪点的值,研究混油掺入量与柴油质量合格指标之间的规律,判断混油掺入量对柴油质量性能影响,以期找到相互掺合所允许的最大临界浓度。

在多次实验中,随着混油掺入量的逐步递增,得出相应柴油闪点变化规律,例如炼厂输送闪点为65℃的柴油时,当混油掺入量为万分之一时,闭口闪点基本不变,仍为65℃;当掺入量增加到万分之十六时,闪点值开始发生变化,再按掺入量以万分之二递增时,闪点开始发生近似规律性递减现象。当试验做到第十九次,即掺入量达到万分之五十时,闪点结果值变化为55℃。根据石油产品闭口闪点GB/T261的规定,柴油的闪点应不低于55℃。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保证油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闪点为65℃的管线0号柴油,其允许的最大临界浓度为万分之五十。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油品掺混时,必须使被掺混的油品质量指标达到合格,这就要求被掺混油品有一定的质量余量或质量潜力。所谓质量余量是指一种油品容纳另一种油品的体积百分比,目前常用的质量潜力计算公式是前苏联的经验公式,其中,汽油在柴油中的允许浓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K─汽油掺入柴油中的允许浓度百分比。

tb——具有一定质量潜力的柴油实际闪点。

[tb]──预期掺配闪点。

将柴油实际闪点(65℃)和预期掺配闪点(55℃)代入上述公式,可计算出65℃柴油在保证油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允许的最大临界浓度为万分之四十二。这个值与实际试验值相差万分之八,因此按公式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掺混不是最佳掺配结果。

如果按照公式对柴油与汽油顺序输送中出现的混油进行回掺,公式计算方法结果偏小,不能得到最大回掺比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先按此公式计算出一个大概值,再以此值为基础,逐步增大回掺比例,在实验室进行小样掺配,最终确定最大掺配值,从而缩短试验时间。

随着成品油顺序管道输送油品的频率增加,混油量逐渐增多。为了提高混油处理效率可采用以经验公式为指导,以实验室小样掺配为主,控制油品各项理化指标,确保油品合格,最终确定最大掺混比例,以减少油库混油储存量,减低油库管理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管输闪点闭口
仪长管输原油加工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试验研究
多组分可燃液体闪点特性研究
500 kV输电铁塔金具闭口销锈蚀原因分析
哈勃图?
动力学因素对车用柴油闪点测定的影响
科学去闭口
质量流量计在管输过程中的应用
我国天然气管输定价机制研究
润滑油闪点测定在发动机修理中的运用
老爸语录的几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