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国企用人密码——读《大匠无弃材:国企用人之道》

2010-01-09 01:31
中国石化 2010年3期
关键词:王旦选人用人

世上有无不材之人?全世界有几十亿人,不可能人人都是有用之人吧?顺着这个问题,让人想到了生长于我国海南岛南山上的一种树木:不老松。这种树木已经存活了几千年,屹立在南山之上,享受雨露阳光,接受人们的朝拜。这种不老松有一个别称,叫做“不材之木”,传说有人用它做柴,却点不着火;用它做材,却不可雕琢。于是它被认为是不材之木,也就没人将它们砍了去,它们就这么在背山面海的风水宝地活了几千年,依旧枝繁叶茂。

这不材之木,因其不材,方得千年独活,而那些有用之木,却因为总有这样那样的用项,很难不被砍伐,由此来看,这“不材”便也是一材,而且是最持久之材。只是这不材之材,是谁在用、如何去用,颇让人玩味。

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社会现状,总有那么多人被解雇或找不到工作,同时不少企业又老是抱怨人才难找。当然,这和整个的经济、社会环境有关。但我们常常会发现,往往一个人在一个单位里一事无成,但到了另外一个单位却取得了出色的业绩。这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选对人、用好人。所谓选对人、用好人,就是知人善用。其中最难的是选人,因为选对了人往往就成功了一半。要选人,就要知人、识人。我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先贤识人选人之道

常言道,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领导者必须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选好人,才能真正成就事业。这就需要领导者认真学习人类已有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知人识人的能力。

针对选人的难题,中国古代先贤们提出了一些知人识人之法,对各级领导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孔子提出了“听观法”:认为知人不能只是“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做到“观其所由,察其所举,视其所安”。

庄子提出了“九征”法: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吕不韦有“八观六验”法:八观即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六验即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恃;哀之以验其心;苦之以验其志。

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刘劭提出了“八观法”: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至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由,以辨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情机,以辨恕惑;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中国古人在谈论识人、用人的时候,侧重的是对人内心秉性的了解,从言谈举止间了解一个人。这正是观人识人的紧要,值得深入揣摩领会。

探寻国企用人之道

当今时代,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最核心的是用人的竞争,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其用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探索国企用人之道,提高国企用人水平,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大匠无弃材:国企用人之道》一书,全面论述了国企用人之道,是在这方面的最新探索。书中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崭新见解,如“如果说搞好国企有什么快药猛贴,那就是培养好‘一把手’、选拔好‘一把手’、激励好‘一把手’、监督好‘一把手’”,“好的用人机制,不仅应该达到人尽其才的境界,还要达到人尽其性、人尽其乐的境界”,“在国企,优秀人才大致有三点共同的优秀品质:一是奉献,二是诚信,三是钻研精神”等。

在《大匠无弃材:国企用人之道》一书中,作者列出的国企用人的“来自前线的50句忠告”尤其发人深思:

没有哪一种用人模式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可空洞地谈论用人模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符合实际的用人模式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人到用时方恨少?完全在于没有长远培养人的日常努力。

要培养年轻干部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年轻干部不放到基层去锻炼,必然缺乏对工人的感情,缺乏对企业的感情。

要让干部感恩于组织,不要让干部感恩于个人。更不要台上提拔干部,台下买好干部。宋史上有名的宰相王旦提拔了很多人,可是当面总是教训人,等他死了以后,那些被他提拔过的人才知道自己曾经被他提拔过。当时范仲淹曾问他为什么提拔官员却不让对方知道?王旦说,他提拔官员只是为了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他个人,授爵公朝、感恩私室的事不能干,大丈夫不收公利。

有的干部作风上存在一些问题,深挖一挖根源,扯去堂皇的外衣,往往总能露出品质上的马脚来。德之不存,才将焉附?

恰当地考虑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过度地考虑人际关系,妨害于事业。

……

国有企业的用人,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的责任,从理论上讲不应该抛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从另一方面看,每一个人总有他的可用之处。正如本文开头所讲的不材之木,看似不材,实则大材。大匠无弃材,只有发挥好每个人的才智,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各得其用,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王旦选人用人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规范——解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王旦之清
王旦之清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
选人用人五戒
成吉思汗的聚才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