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乌甲素、吗啡混合局部麻醉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2010-01-25 07:45王春梅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臂丛麻药吗啡

王春梅,刘 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辽宁 大连 116011)

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多。高乌甲素是从乌头内提取的非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消肿,局部麻醉等作用且体内无蓄积[1]。本文旨在探讨联合应用高乌甲素和吗啡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术后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23~68岁,体重48~87 Kg,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包括: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臂及拇指、食指肌腱神经吻合术,尺桡骨骨折复位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等,手术持续时间为2~2.5 h。病人具有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有明显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阿片类药物过敏者不纳入观察对象。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30)、高乌甲素组(L组,n=30)、吗啡组(M组,n=30)和高乌甲素+吗啡组(L+M组,n=30)。

1.2 麻醉方法

病人均在臂丛神经阻滞完成手术。具体麻醉方法如下:采用患侧C6水平肌间沟入路,进针过程中寻找异感,待患肢出现异感后,回抽无血及气体,注入局麻药。局麻药选用2%利多卡因15 mL和0.5%左旋布比卡因10 mL。C组:单纯使用局麻药;L组:局麻药中加入高乌甲素16 mg;M组:局麻药中加入吗啡4 mg;(L+M)组:局麻药中加入高乌甲素8 mg和吗啡2 mg。臂丛神经阻滞完善后予咪达唑仑2 mg和丙泊酚2~4 μg/kg·min-1持续静脉泵入,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用药。

手术结束后分别记录手术后2、4、6、8、12、24、48 h的镇痛效果和疼痛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VAS<3分为良好,3~4分为满意,>5分为差;镇痛舒适程度的评估采用布氏舒适评分(BCS舒适评分):0分为持续疼痛,1分为安静时无痛,活动胳膊时疼痛严重,2分为安静时无痛,活动胳膊时轻微疼痛,3分为活动胳膊时无痛,4分为轻压伤口无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4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2 4组患者VAS评分与BCS评分比较

4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BCS评分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8、12、24 h,其余3组的VAS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8 h M组、(L+M)组的VAS评分较C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L组的VAS评分较C组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8 h,其余3组的BCS评分较C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24、48 h,M组、(L+M)组的BCS评分较C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较L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 h VAS评分>5者C组有14例,L组有6例,M组有4例,(L+M)组有3例,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C组出现3例恶心无呕吐,(L+M)组出现6例恶心、4例呕吐,L组出现8例恶心、5例呕吐,M组出现21例恶心、16例呕吐,M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组出现皮肤瘙痒1例,M组出现8例,(L+M)组出现3例,C组0例,M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嗜睡,见表3。

表1 患者一般资料Tab 1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4组患者VAS与BCS评分的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analgesia effect between four groups

1)表示与C组相比P<0.05

表3 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Tab 3 Rates of adverse recation between four groups n(%)

1)与M组相比,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术后镇痛日益显露出其重要性。良好的术后镇痛既可以减轻疼痛刺激所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又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2]。目前病人自控镇痛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术后,而有关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单次应用镇痛药与局麻药的混合剂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

阿片类受体不仅存在脊髓、大脑、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等处,也存在于外周神经[4]。有研究表明吗啡是最好的镇痛药物,但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且与剂量成正相关[5]。高乌甲素是一种从乌头内提取的非阿片类镇痛药,其镇痛机制包括:(1)消炎去肿促进机体肿胀的减轻或消退;(2)由脑内神经介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介导的中枢镇痛[6]。本研究采用在臂丛神经阻滞的局麻药中单独加入高乌甲素、吗啡或同时加入高乌甲素和吗啡的三种用药方式,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术后6~24 h 3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组有6例术后24 h VAS>5,较M组和(L+M)组稍多,说明高乌甲素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其镇痛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术后8~48 h BCS评分(L+M)组高于C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高乌甲素和吗啡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有协同作用。

本研究中(L+M)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20%、13.3%、10%较M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较L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高乌甲素和吗啡合用剂量减半,不良反应亦随之减少,这与李华等研究结果相一致[6]。由于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的调控较为复杂,单一药物很难对应激反应的调控起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当前对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的调控仍然采取综合调控措施[7]。这与本文的研究相一致:高乌甲素和吗啡合用虽然剂量减半,但镇痛作用相互增强,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BCS评分高。

局麻药中加入高乌甲素或吗啡联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两者所致的不良反应高于单纯使用局麻药,局麻药加入高乌甲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加入吗啡。

[1] 于基志,张白晶,蒋雪梅.高乌甲素的临床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7):822-824.

[2] Talarico GP,Brancati M,Burzotta F,et al.Glycoprotein IIB/IIIA inhibitor to reduce post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yonecrosis and improve coronary flow in diabetics:the ‘OPTIMIZE-IT’pilot randomized study[J].J Cardiovasc Med,2009,10(3):245-51.

[3]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44-1446.

[4] Oeltjenbruns J,Schafer M.Peripheral opioid analgesia:clinical applications[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05,9(1):36-44.

[5] 严相默主编.临床疼痛学[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202-208.

[6] 李华,王琛.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6):379-380.

[7] 苏帆.高乌甲素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9,5(1):50-54.

猜你喜欢
臂丛麻药吗啡
氢吗啡酮与吗啡滴定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治疗癌痛的效果比较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治疗癌痛 吗啡注射液到底该怎么用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脱单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麻药
羟考酮与吗啡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效果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