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嘉言“治痢”名法名方探析

2010-02-10 12:21喻松仁蔡少华通讯作者程绍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期
关键词:内陷下痢逆流

喻松仁 蔡少华 通讯作者:程绍民

(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4)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氏博学多才,文章盖世,其由禅治医,临证多妙悟,人所难及,史称其“精心妙术,冠绝一时”。恰如其在《医门法律◦痢疾门》和《寓意草》中痢疾案首倡一独特治痢之法——“逆流挽舟”法,依法选方妙用“人参败毒散”,开创了治痢新方法和新思路,对后世痢疾论治影响较大。笔者不揣浅陋,现就喻嘉言治痢名法与名方探析如下。

阐发“逆流挽舟”法治痢机理

喻氏在深究《内经》、《伤寒论》等著作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指出:“痢疾一证……至夏秋热暑湿之气交蒸,互结之热……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强调治时不宜顺其病势而用常法,只宜采取逆其病势的辛散透表法,即“逆”者,逆其病势、逆其常法也。其言明“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使内陷之外邪从里出表,宛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即“逆流挽舟”。

在具体运用时,对表邪内陷者,喻氏主张宜汗而引邪外出,其谓“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则死证可治,危证可安”。对久痢阳气下陷者,喻氏认为,痢疾是阳明胃肠之病,下痢奔迫,水谷之气由胃入肠,疾趋而下,始初是少阳生发之气不伸,继而是随痢下陷,故治痢泛求三阳,作用分散,不如专求少阳,使生发之气升举,则水谷自然化生精微,疏泄有度,而无下痢奔迫之苦,因而在治法上强调升阳和解。“久痢阳气下陷……今以逆挽之法,卫外之阳领邪气同还于表,而身有汗,是以腹中安静,而其病自愈也。”喻氏不循常道,巧用奇法治痢,从病势来说,实属“逆挽”,但从病因病机分析,则属“顺推”,两者反映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活用名方人参败毒散

该方系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所创,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本为小儿外感而设。喻氏活用该方,将其作为逆流挽舟法的治痢主方。消除病因,调气和血是治疗痢疾的重要法则,本方兼而有之。方中,喻氏用人参“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盖借人参之大力,一为托邪,一为举陷;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升阳宣达,鼓动正气,使内在之邪从半表半里之际枢转外出;川芎调血引血中之气;更以枳壳调气而理肠宽中,使气调而重自除,血调而脓自止;茯苓渗下焦之湿;桔梗开提治痢,《本草思辨录》云:“桔梗治痢疾腹痛,是治肺气之郁于大肠”。配甘草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喻氏独创“逆流挽舟”之意,用该方治表邪内陷之痢疾,或久痢下陷,阳邪陷于阴中,较之见痢即导滞者,实胜一筹,使后人不能不叹其立法之新颖,用方之巧思。

临证巧施“斡旋之法”

喻氏采用“逆流挽舟”法治痢,除了服用汤药外,还巧施“斡旋之法”,据周翁案(《寓意草◦辨痢疾种种受症不同随症治验》)中所载:“用厚被围椅上坐定,置火其下,更以布条卷成鹅蛋状,置椅褥上,垫定肛门”,并“教令努力忍便,不得移身,如此约二时之久,皮间津润总未干,病者心躁畏热,忍不可忍,始令连被卧于床上”。周翁虽平素体健,但年事已高,阳气虚衰,且秋痢至冬,邪入于阴,有可能致阳虚气陷之变,故喻氏防变在先,首以布条垫肛,来抵托下趋之势,配以努力忍便,使内气不得走泄;次以拥被置火,来升发荣卫之阳,领外邪同出于表以致敬汗二时未干。这样内服外治,方能奏效。喻氏认为“但少此一段斡旋之法,竟无成功”,强调“故凡遇阳邪陷入阴分,如久疟久痢久热等证,当识此意,使其缓缓久久,透出表外。方为合法”。不难发现,喻氏此法亦暗藏“逆流挽舟”之意,可谓别开生面。

然此“斡旋之法”只宜用于体质尚实,脉沉数有力者。体虚气弱,脉沉涩微弱者,为防汗出劫阴,反伤正气,不可妄用。

结语

喻嘉言将人参与解表药相配治疗痢疾,巧用人参败毒散,首倡“逆流挽舟”治痢大法对后世影响甚大,广受推崇,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喻氏根据痢疾产生的病因,探析其变化机理,针对病因病机,逆其病势,奇中见正,收效显著。现代研究证实,本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小儿秋季腹泻等有很好疗效。

猜你喜欢
内陷下痢逆流
乳头内陷诱发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乳头内陷该怎么治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逆流游泳比赛
顺流与逆流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村庄逆流成诗
乳头内陷最好在青春期矫正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仔猪下痢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