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于风湿科的布氏菌病60例临床分析

2010-02-12 12:25王丽华王若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风湿热布氏关节痛

王丽华,王若新,王 燕

就诊于风湿科的布氏菌病60例临床分析

王丽华,王若新,王 燕

Email:wanglihua.1969@163.com

布氏菌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传染病,近些年,急性布氏菌病患者中有10%~20%的患者可合并关节感染,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特别是感染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中,有50%~60%的患者合并关节病变。所以关节痛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时,常发生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风湿门诊收治的60例以关节痛为主诉就诊的布氏菌病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60例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病例均来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风湿门诊4615例就诊患者中。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36±6岁;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45例年龄在20~50岁,5例为儿童,10例为50岁以上老年人。病程最短2天,最长5个月,平均病程(38±6)d。

1.2 流行病学资料35例患者有与牛、羊密切接触史,占58.3%,职业以饲养者、屠宰工为主,或运输、贩卖羊肉、厨师。20例患者曾饮牛奶、羊奶或进食涮羊肉、羊杂割,占33.3%,5例患者传播途径不明。居住地在农村40例,20例为城市居民,其中5例学生。发病季节:9月至次年4月47例。

1.3 临床表现 60例患者全部出现关节疼痛,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痛16例,占26.7%,腕关节痛11例,占18.3%,髋关节痛8例,占13.3%,膝关节痛30例,占50.0%,踝关节痛22例,占36.7%,跖趾关节痛 9例,占15.0%,肩痛8例,占13.3%,腰痛10例,占16.7%,坐骨神经痛 3例,占5.0%,出现结节性红斑 4例,占 6.7%,发热 32例,占53.3%,以低热和不规则热为主,乏力 42例,占70.0%,多汗 28例,占 46.7%,睾丸炎 3例,占5.0%,肝脾肿大5例,占8.3%。

1.4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布氏杆菌试管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效价达1∶100以上。血常规:19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占31.7%,为(10~13.2)×109/L,12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占20%,为(2.3~3.6)×109/L,血小板减少 11例,占18.3%,为(56~85)×109/L。肝功能检查:31例患者有肝功能异常,占51.7%,血清转氨酶升高27例,白蛋白降低4例,血沉增快28例,最快120mm/h。关节X线片检查30例骨质均无异常改变,类风湿因子检查42例其中5例阳性,滴度<1∶32,抗核抗体检查35例均阴性。

1.5 诊断依据 依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颁布的布氏菌病诊断标准:①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②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③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凡具备①、②和③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定为布氏菌病。

1.6 误诊情况 60例患者中46例被误诊为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炎等风湿病,占71.7%。14例病程短者首诊于风湿科即被确诊为布氏菌病。

2 讨 论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人兽共患疾病 。其传染源主要为羊、牛、犬等,传染途径可由屠宰病畜、病畜接生等职业接触,或经胃肠道、破损的皮肤、呼吸道、眼黏膜、性器官黏膜等非职业途径感染。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布氏菌病发病人数有增加趋势,该病又较复杂、易误诊,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不仅可转成慢性,甚至可能发生后遗症,因此值得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布氏菌病以发热、多汗、头痛、睾丸炎、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以波状热为主。本组布氏菌病均以关节痛为主就诊于风湿科,发热以低热和不规则热为主,头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明显减少。可能在疾病早期诊断未明确时盲目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解热止痛药干扰了布氏菌病的典型特征—波状热,所以现阶段的布氏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明显增多,症状轻,增加了诊断难度。

本组60例患者,占同期风湿科就诊患者1.3%,其中46例患者曾在外院被误诊为风湿病。布氏菌病与风湿热相同处是发热及游走性大关节痛、皮肤红斑,但风湿热关节痛游走性表现为可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数小时以至数天内,从一个关节迁移到另一个关节,布氏菌病的游走性多表现为相继出现多个关节痛,布氏菌病以结节性红斑为主,风湿热以环形红斑为主,同时可见特殊的心脏损害、皮下结节、舞蹈病,水杨酸制剂对风湿热有明显疗效,应用于布氏菌病只起暂时缓解疼痛作用,当正规抗风湿治疗无效时应疑及本病,做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及A组链球菌壁多糖抗体以资鉴别,后四项为风湿热特异检查。布氏菌病也可见手足小关节痛、类风湿因子阳性,易与类风湿关节炎(RA)混淆,RA对称性关节肿痛、晨僵明显,类风湿因子滴度高,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等RA特异性抗体可阳性,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布氏菌病小关节痛对称性、晨僵均不明显,类风湿因子仅可见低滴度阳性。布氏菌病与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同点有腰痛、关节痛,但脊柱关节病病程更长,伴明显晨僵,休息不能缓解,活动反而使症状改善,可以出现葡萄膜炎,骶髂关节CT关节面硬化、软骨下骨侵蚀、关节间隙变窄,HLA-B27(+)有利于脊柱关节病的诊断。老年患者易误诊为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发生于负重关节,活动加重,休息可缓解,无发热、乏力、多汗、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血沉不快,布氏菌病休息不减轻,多伴全身症状。布氏菌病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酷似腰椎间盘突出,但腰椎间盘突出一般起病急骤,有腰部扭伤史,无发热、汗出等全身症状。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布氏菌病认识不足,对腰腿关节痛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详细,只凭经验及专科检查主观臆断,忽略了流行病学接触史,在病情转归上缺乏对治疗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随着检出病例的逐渐增多,我们加深了对布氏菌病的认识,提高了警惕性,把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作为筛查项目,14例首诊于风湿科的患者即被确诊为布氏菌病,减少了误诊率。

R516.7

C

1002-2694(2010)01-0092-02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吕梁 033000;

2009-05-18;

2009-10-26

猜你喜欢
风湿热布氏关节痛
关节痛型狼疮与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鉴别
白介素1 在炎症性关节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泡澡刮痧防治秋季关节痛
骨关节痛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羊种布氏菌043强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
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
抗DNA酶B对小儿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的价值
预防儿童风湿热 关键防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