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如何辅助优化数学课堂的即时评价

2010-02-16 22:29朱新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24期
关键词:预设课件分类

朱新华

浙江省杭州市闲林中心小学 浙江杭州 311122

多媒体如何辅助优化数学课堂的即时评价

朱新华

浙江省杭州市闲林中心小学 浙江杭州 31112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即时评价是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是无效或低效的,对此我们进行了对策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数学课堂的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切实的个性化评价。

多媒体 优化 即时评价

课堂是动态的,而能否较好地把握预设和生成,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良好课堂调控能力和精当的课堂即时评价。因为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每次回答都做出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从而唤起新的获得成功的需要,引起下一步进行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积极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他们眼中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每一次评价都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是无效或是低效的,甚至在即时评价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毫无特色、毫无针对性地表扬,时间长了学生对这些表扬会持怀疑态度:老师真的在表扬我吗?如果教师在预设时未能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无法应付学生的问题。如果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有哪些可取之处,就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加以笼统地肯定,那么这种程式化的评价语言也将导致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麻木。

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不断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数学课堂即时评价更有效?我们认为,只有合理、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并辅以有针对性的语言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发展与前进的动力。

一、个性化评价,亲近学生

为了贯彻新课标提出的激励性学习,教师们一改过去严厉的面孔,十分注意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具有激励功能、比较有童趣的课堂即时评价语,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大部分是女教师,激励评价语运用颇多。比如:“你说的真好!”“真聪明!”“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但是,这些评价语泛化不具体,目的性不强,很难收到实效。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更需要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语,使学生知道教师评价的到底是什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尤其是现在的低段学生都十分有个性。进入小学以前,他们听到的都是一些表扬、激励的评价,因此单一雷同、千篇一律的即时评价对他们的刺激作用已是越来越小。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首先应从个性化评价方面入手,因此在《比高矮》这一课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这样进行设计:

课件:“如果现在有2个差不多高的小朋友,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谁高谁矮?”

生1(班级中比较聪明乖巧的孩子):“我的方法是2个小朋友背靠背地站着比,比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

师:“你想的很周到,回答也非常完整,老师很喜欢。其他小朋友应向你学习。”

课件:回答正确(并出现竖起大拇指的图画和掌声)

生2:“我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量的时候脚也不能踮起来,人要站直,尺子要拉直。”

师:“你是借助测量工具量出身高来比的,回答时既响亮又完整。”

课件:回答正确(并出现加10分的图画和掌声)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可见的便利辅以图画和音乐,并进行了有效地语言即时评价,评价时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运用正面强化的方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中被评价过的孩子在这节课中都十分认真。课后我们找了几个上课发过言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今天老师是怎样表扬你的?孩子们都十分兴奋地把上课对他们的评价反馈给了笔者。由此可见,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课堂即时评价,是课堂融洽、激发孩子提高学习兴趣、亲近学生的法宝之一。因此,只有通过个性化的即时评价,才能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概括提炼,指向明确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师在课堂中对某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性评价时,他们就会抛弃自己的原有想法,认为这就是非常不错的答案,因此想方设法模仿那位学生的说法、做法,以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如果能概括提炼,具有指向性,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修改,以适合教师的意图。因此,对低段孩子的表现,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必须要概括提炼、指向明确,从概括的语言中类化学生的思维成果。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这样设计《分类》的课堂教学:

课件:出现一大堆物品,如水果、蔬菜等。

师:你能给这些物品分类吗?

生1:水果和水果分在一起,蔬菜和蔬菜分在一起。

点击课件按钮,水果归在一起,蔬菜归在一起。

师:这位小朋友是按种类来分的。你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正方形的分在一起,圆形的分在一起,三角形的分在一起。

师:你的眼睛真亮,会按形状来分类。

点击课件,圆形的归在一起,三角形的归在一起。

生3:我是按颜色来分的,紫色的分在一起,蓝色的分在一起,红色的分在一起。

师:你真会思考,不仅能进行分类,还能说出分类的标准。

点击课件,紫色的归在一起,蓝色的归在一起,红色的归在一起。

生4:我是按品种来分的,葡萄分在一起,青菜分在一起,胡萝卜分在一起,梨分在一起。

师:你很会观察,又找出了和其他3位小朋友不同的分类标准。

……

部分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由于不放心学生或自身的原因已经形成了不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重复学生的语言。这样的教学即时评价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在这一片断的课堂即时评价中,当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类时,教师能通过课件形象地给物体分类,并给每种分类以不同的有效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白分类是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的,而这些物体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样的即时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提升,类化了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其思维水平得到发展。

三、点拨调控,提高实效

在当前的低段数学课堂中,教师们根据孩子的特点都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可是,如果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运用不当,就会事倍功半,严重的甚至会使数学课失去数学味,走向歧路。因此,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调控,提高课堂实效性。辅以多媒体课件,我们对《有0的加减法》一节做了如下的教学实践:

出示小鸟的课件图: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中隐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鸟窝里有3只小鸟在休息,到了下午,它们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可是鸟妈妈还没有回家,3只小鸟全飞出去找食物了,一只也没有了。

虽然笔者对问题进行了修改,使学生回答的范围缩小了些,但是低段的孩子有好表现的特性,还是出现了语言比较烦琐的现象。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相信你的语文一定很棒。但数学问题应该简单明了,谁能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个数学问题?

课件辅以小鸟飞走的图画。

生2:原来鸟窝里住着3只小鸟,后来飞走了3只,现在一只也没有了。

师:用上了“原来”“后来”“现在”这些词语,说得既简洁又清楚!谁听清楚了,请你如生2这样来说一说!

生3: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飞走了3只,现在只剩下了0只。

……

现在的孩子由于教育环境的逐渐优化,表现欲很强,所以当学生看到情境图时往往会海阔天空地说一通。如果教师一一加以肯定和耐心等待,等待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进入知识的学习情境,那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所以,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辅助下进行点拨调控,及时把孩子的思绪拉回正题。这样就不会让数学课变成说话课,不会经过长时间的引导、等待,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四、临危不乱,合理解决

课堂中如果教师预设到了学生会出现的情况,教师通过课前的备课可以把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进行比较完美地预设。但是课堂是灵动的、变化的,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有悖于教师预设的生成性材料时,教师就可能被这些突如其来的回答弄得手忙脚乱,这时教师的即时评价就会出现搪塞、含糊其词等现象。

如在《厘米的认识》片断中,教师直接叫孩子坐下,并用“你把它看作1厘米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评价来“回答”他的话,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副作用:打消孩子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抹杀孩子质疑的学习品质;其他孩子也会关注到这个问题,因为教师的无法解释使新学的知识变得模模糊糊;对教师信任感越来越低。因此,当学生出现预设之外的回答时,回避、含糊其词是不可行的。此时我们灵活利用多媒体和自己的教学智慧和经验,寻求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例如:

课件大屏上出现一把尺子。

师:谁能到屏幕上指出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

生(自己站起来):老师,1厘米没这么长吧!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笔者课前根本没有预设到的。这时只有说明教师的想法才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师:首先,老师要表扬你,你观察得很仔细,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也有了非常好的认识。其次,老师要解释一下,这的确不是标准的1厘米,老师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把它进行了放大。

课件辅以大尺伸缩的演示。

……

能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较聪明、大胆但又比较爱钻牛角尖的孩子。对孩子的这种认真观察、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首先应进行表扬。表扬在这里不仅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同时也为教师寻找对策赢得了一定的时间,因为我们可以在表扬的同时针对孩子提出的情况进行迅速、合理的分析。这样的评价策略不能说是给了孩子十分满意的答案,但至少不会再出现以上的一些副作用。

五、结束语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优化即时评价不但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探求知识的学习氛围,还能有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并掌握知识,并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得到有效地培养,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10-10-27

朱新华,本科,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预设课件分类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分类算一算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