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须多让学生收获成功

2010-02-16 22:31王海峰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报刊习作作文

王海峰

了解初中、小学生写作状况的人会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不少初中生反比小学生更怕做、更不愿做作文;在初中生的作文中较严重地存在着敷衍、抄袭现象,且这种抄袭不仅有抄报刊文章或抄同学作文的,还有抄自己以前写的作文(包括自己小学时写的作文)的。事实表明,年级虽升高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却令人遗憾地变淡了。有道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未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

学生何以缺少写作的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未能较多地让学生收获到成功,致使他们渴求成功的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写作是一种交际行为,就人的心理需要而言,绞尽脑汁地苦心为文,无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期待获得肯定性的评价。再从写作过程来看,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直到语言运用,每一步都需要花费许多脑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既袒露心灵,展示个性,又具体体现其才力,因而期望别人的指点帮助,渴求收获和体验成功,都是很自然的,求胜心切、表现欲强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再说,学生做其他功课的作业时,因题目大多客观性强,答案唯一,解出了答案,就能获得鼓励,受到良性刺激,因而不难产生兴趣,而作文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创造性作业,具有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其正误优劣不好用统一不变的标准衡量,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学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自己的作文,尤其是他苦心经营的得意之作的肯定性评价与赞赏;若总遭逢冷遇,经受失败,久而久之,必然会萌生自卑和倦怠,丧失信心和兴趣。

学生写作兴趣低下,与我们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也有很大关系。考察我们的写作教学,关注得较多的常常只是有没有完成额定的作文训练量(每学期一般完成八至十篇)。教导处通常于期初规定好一学期的作文训练篇数,教学工作视导检查往往只了解一下训练的进度和批改的情况,期末再计数考核,并不细致调查学生有没有做出成功的作文,真正称得上成功的习作有多少篇。而教师每每布置一道作文题,稍作指导后或当堂做,或课外做,之后再收上来批改得分,好也行,差也罢,总之这就算完成了一次训练,最后再由教者讲评一下了结。而讲评往往又是批评与责备居多(有人居然认为不从学生作文中多挑几条毛病就显不出教师的高明)。再过一段时间,另安排做其他题目。就此交差式地完成全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可全学期作文训练量是达到了,却不见学生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即便有学生写出了很不错的作文,也得不到应有的嘉许和重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怎能不日渐消失?

写作教学,若没有使学生树立起能写好作文的信心,没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就不能算作成功的教学。笔者认识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他在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始终着力引领学生追求习作的成功,收到了颇为明显的效果。他是怎样做的呢?每次批改作文他总十分关注并努力挖掘学生作文中写得较好的篇、段、句,几乎篇篇习作都细心找出值得肯定的几处用红笔一一标出。他不吝惜打八九十分乃至更高的分数,批语也大都是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他很注意督促、引导、帮助学生将习作中有特色、有闪光点的“璞玉”反复打磨直至精致完美,经常将认真修改整理成熟的优作挑出来宣读、张贴、传阅或印发。一学期他就收获了25篇质量较高的作文,编印成一本设计装帧都很精美的《雏鹰优作选》,其中八篇推荐到省市级报刊发表。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所任教的那个班级学生普遍爱写作文,出现了一批写作尖子。这位教师的经验,对我们不无有益的启示:

首先,作文教学不能做表面文章,满足于每学期完成多少篇的额定任务,而应以每学期写成几篇符合大纲要求有较高质量的作文为目标,即带领学生努力追求写作的成功。作文训练当然需要一定的量,但在保证一定量的同时,应尽可能讲求质,尤其是在有了一定量之后(从小学到初中,大作、小作、日记、周记、考场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练习就总量而言并不很少),更应主要着眼于质。有人说得好,七篇八篇,不如七遍八遍。要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一篇、数篇的精雕细刻上,特别对那些有一定写作基础但从未获得成功的学生,更必须让他们领略到习作成功的甘美,让他们的作文真能得几回高分,乃至组织他们参加征文大赛和向报刊电台投稿。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揣摩各种少儿报刊的征稿要求和用稿意向,有针对性地撰稿、投稿,努力争取使学生的习作在比赛中获奖,在报刊上发表,从而点燃学生的发表欲,增强其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其次,应改变对学生作文不适当的苛求与挑剔,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坚持正面引导与鼓励。古代学者说:“今之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恰如“时雨春风”,能使其作文水平“进不能已”。为此要多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指导帮助他们通过反复的修改加工将这些闪光点予以放大。要像沙里淘金一样,把学生作文中写得好的段落、词句一一找出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作文中的不足,则绝不能讥笑、嘲讽,不能使他们在同学面前难堪,而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启发、指导、帮助他们修改。教师的改笔也不宜太多,把学生习作改得面目全非易挫伤学生。不能轻易打不及格,应允许修改后加分的“弹性”记分。要因文因人而异,提出不同要求让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获得提高。

再次,要改变学生作文只有教师一人做读者当评判员的现象,改变那种封闭式的“一对一批”、“一评到底”的评改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评阅与批改。尽可能拓宽学生间作文交流的渠道,扩大作文交流的范围。为此要切实办好班报、黑板报、校刊、广播台等,充分发挥其信息交流的媒介作用,也为学生作文提供较多的发表园地,增加其录用发表的机会。“录人一善,则无弃人;采材一用,则无弃材”。学生作文得到录用发表,既扩大了交流,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促进,对其本人则更是很有效的激励和鼓舞。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满腔热情地引导、帮助学生争取成功,并给学生的努力以充分的肯定与褒扬,才能激发他们追求成功。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在“愉快──成功──愉快”的由低到高的往复运动中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承认肯定、褒扬鼓励、举荐录用,这些都属于心理学上的正强化,对于学生进步、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写作教学中自觉运用正强化,多让学生收获体验成功,有助于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让学生愿写、勤写、认真写,这才抓住了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关键。

猜你喜欢
报刊习作作文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习作展示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