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人文魅力

2010-02-16 22:31曾晓红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激情魅力语文课堂

曾晓红

历年以来,由于考试的压力,语文课过度地重视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因而忽视了语文课堂本身的魅力。语文科也就成了诸多课程中最生涩、枯燥、无味的课程之一,在学生中难以有好的印象。而语文的本质是展示生命,是精神的自由和理性的追思。语文的魅力在于让我们感受真实、真心、真情,享受快乐和崇高。

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语文的魅力重现呢?语文课堂的魅力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语文气质,而语文教师的语文气质让语文课堂呈现难以抗拒的人文魅力。课文课堂人文魅力的三大因素是:

一、激情个性的课堂语言

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师及其语言表现力要求很高。

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人皆有情,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兴奋豪迈之情,崇敬赞美之情,辛酸痛苦之情,憎恶愤慨之情……”(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惟其如此,才能感受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怅惘,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才能理解《雄关赋》的豪迈雄壮,《荷塘月色》流露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只有具备这样情感的语文教师,才能赋予语言激情个性。

“语言就是力量”(《世界文学评价丛书》)。语文教师激情个性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能使师生达到心心相印、彼此相容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于漪说,不开口不动情,不动情不开口。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并且,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大众化的。如果每个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都是千篇一律,那么,语文课堂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可见,语文教师激情个性的课堂用语至关重要,让学生能领悟教师的表达,教学也就达到了目的。

《故乡的榕树》一课,表达了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可这样开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乡思是游子心里的愁,口中的歌,笔下的诗,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夜夜歌唱”。同学们也很久没回家了,你们会如何吟咏思乡之情呢?是门前那清澈的小溪,还是屋后那片青葱的小竹林?让我们且先看黄河浪故乡的榕树吧……

这样的开头语能抓住“文章情”与“学生情”的相通点——思乡,教师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有所感悟,从而与文中所表达的感情达成共鸣。

语文教师激情个性的朗读同样重要,可以点燃学生介入语文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在精神漫游的过程中,尽情领略语文的精微与高妙,它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通衢。因此,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激情个性的范读显得特别重要。

课堂上,学生耳边的教师的朗读,应是一句句音色柔和、饱含激情、音量适中和谐、节奏鲜明轻快的语音的轻轻流淌。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时,当我朗读完课文那一刻,课堂出奇地安静,我一惊,忙问:“怎么了,同学们?”“太美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突然感受到了朗读的力量。

语文教师完全可以用声音语言征服学生,可以用激情个性的课堂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语文课堂,也可以用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

二、应变自如的课堂机智

法国人弗雷内指出:“知识不能单方面向学生传授,提供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获得探索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师如果将语文课堂视为语文知识的传授,那么,语文课堂势必陷入枯燥呆板的境地,语文教师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了。语文教师应该能够驾驭语文课堂,有着应变自如的课堂机智,给学生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

全国特级教师徐长青这样说:“当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时,我们选择的是有限任务的完成;而我们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时,我们选择的是无限智慧的启迪。”是的,无论多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法,都离不开对学生的重视,离不开对学生的启迪。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当然必不可少有重点难点,即使教案在设计上方法得当,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上更重视的是人文因素,师生人为挖掘的应是教材自身具备的特性。

一位语文教师教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并将目标及教法一一落实到教案中。但上课时学生却没有往其设定的轨道上走,而是插了一个问题:“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只要做个好官就行了。你为什么说陶渊明辞官不干,就情操高尚呢?”

教室里也由此一下噪杂起来。原来精心设计的上课内容土崩瓦解。同学们大谈想法。这时,如果这位教师还一味固执己见地依教参强行照讲不误,那就变成了枯燥的说教表演,课堂也就成为僵死的课堂。反之,如果这位教师抓住时机,与学生活跃、激动不定的思维共思维、共评判,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空间里去发挥、去思考,那么必然会上成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事实上,这位老师就是采用后面这种方法处理课堂的,结果取得了成功。

一堂真正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不是语文教师唱独角戏,而是怎样引领学生精神的介入,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

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生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显得至关重要。

要想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要彼此融通,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那么,教师必须脱下权威的外衣,和蔼地走进课堂,亲切地走近学生,让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真正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包容,这样,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空间,语文学习也就变得更有吸引力。

教学《荷塘月色》一课,首先进行优美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接着,提出一个中心问题: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于是,由学生自主欣赏。这样的教法给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学生神思飞扬,异彩纷呈。师生平等对话,或欣赏文本的意境美,或欣赏文章的音韵美,或诵读表现美感。课堂很活跃,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走进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

轻松愉悦的课堂从语文教师亲切的面孔中来,从学生飞扬的个性中来,从师生默契的心灵中来。

猜你喜欢
激情魅力语文课堂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东方欲晓》的魅力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