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0-02-16 22:31唐春晴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困生师生

唐春晴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那么,语文课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表现自我,增强自尊意识

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人过分地夸大自己的缺点,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会丧失信心,失去动力,产生自卑,产生看不起自己的倾向。同样,一个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会产生盲目自信,夸大自我,产生看不起别人的倾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现在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进行比较,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优等生进行横向比较,了解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学困生进行纵向比较,现在与过去比较,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寻找努力方向。

自尊是人内心的一种需要,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我们要把维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意识始终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尊感常常表现为进取心强,好胜心强,不甘落后,自我表现的需要,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有地位的,希望自己各方面都能获得成功,希望教师、家长采纳自己的建议,渴望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不希望在公开场合受到批评、指责。教师要十分珍惜并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努力强化学困生的自尊意识,尤其要满足学困生的自尊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始终用信赖的语言给予及时表扬,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二、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人际交往是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善于理解别人的人受人欢迎,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人缘好,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在理性和情绪上的动态人际关系过程。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没有比师生关系更重要的了。合理的新型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时代,任何人单枪匹马、孤身作战都很难成功,要靠群体的智慧联合攻关方能取胜。这就要求未来的人才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合作。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还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均传递着作者兴趣、认知、意志、情感等信息,而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也总以自己的兴趣、认知、情感、意志、性格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各种信息。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语文和学生心理需要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每位教师只要立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就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激活学科教学中容易被遗忘的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学困生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