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方山子,可敬的苏东坡——《方山子传》主旨新探

2010-02-16 22:31林彩群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方山山子特立独行

林彩群

可爱的方山子,可敬的苏东坡
——《方山子传》主旨新探

林彩群

《方山子传》的写作主旨应该包含四点内容,一是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个性的赞赏,二是抒发同为“不遇”的感慨,三是对当朝用人体制的揭露和批判,四是表达有识之士对明主的渴求。文章通过这丰富异常的主旨,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文人志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

《方山子传》 写作主旨 理想情怀

广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二)是唐宋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是人物传记。其中第八课拓展阅读是《方山子传》。教参认为,本篇传记主旨是通过对方山子生平的生动介绍和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位出生富家,少年威武侠义、意气风发,晚年舍弃豪华、自甘淡泊的隐士形象,突出赞扬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笔者认为,这篇传记文章的主旨远远不止这些。

《方山子传》是一篇别传。按常情常理,我们知道,虽然传主和作者是好朋友,但是,作为隐人的方山子是肯定不会主动请求别人为自己写作传记以留名后世的。苏东坡写作这么一篇小传,既然不是受人请托,那么肯定是传主身上有着一些令他特别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让他掩抑不住,挥笔记录。

文章一共五段,第一段作者写出了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活道路:少时羡慕血气方刚、一身侠气的侠士;壮时折节读书,有志于世;晚年不遇,乃隐于光州、黄州一带。第二段,记叙作者刚被贬到黄州时跟他的一次巧遇,巧妙地介绍了传主的真实姓名,以自己的惊异写出传主及其妻儿奴婢对隐逸生活的自得。第三段插叙方山子少时的豪侠之气,形象叙写他的意气风发和文武才华。第四段补叙方山子祖上的勋阀和家产的富豪,让人感受传主有官不做、有福不享的怪异。第五段以光、黄多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引人思考。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东坡的就是他的“异”。文中,作者明确表示自己对方山子的行事“耸然异之”,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多个细节的描写以及插叙、补叙的介绍,极其深刻地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

方山子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当年他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他“怒马独出,一发得之”,跟作者“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他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能文能武、受人拥戴的领袖式的人物,这样难得的人才为什么派不上用场?为什么他没有用武之地?他“世有勋阀,当得官”,明明可以做官,可以飞黄腾达,可以光宗耀祖,为什么他不去“从事其间”?他“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而他却“皆弃不取”,“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尽管 “环堵萧然”,而他的“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究竟是什么内在的东西让他能够如此超然物外?实在让人好生奇怪,难得其解!作者在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方山子的由侠而隐,最根本的原因是“终不遇”!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晚乃遁于光、黄间”的方山子其实并非全身心地逍遥于隐居的生活,否则他不会在岐亭跟苏东坡相遇。还有,他跟苏东坡虽然已经十九年不见,也已为“隐人”,但是他“精悍之色,犹现于眉间”。由此可知,方山子的“隐”实在是姜太公钓鱼的另类翻版,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被重用,时局太烂了,官场太黑暗了,国君太无能了,既然“不可为”那就干脆罢了,一切等周文王出来再作为好了。方山子的心澄清得很啊!于是,我们看到了方山子的静待遇明主。在特立独行的方山子的身上,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传统封建文人士大夫那种根深蒂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皈依,因此,我们远不能仅仅用一句“穷则独善其身”来表达对他的评价。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对苏东坡写作《方山子传》的动机作进一步的探究,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个性的赞赏是肯定有的,此外呢?大家知道,苏东坡自幼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它早年立下了用世之志,以身许国,并且主张针对现实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而实际上他的治功也是有口皆碑的,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北宋神宗时期,1078年,也就是他41岁时,他被权臣李定等奸人诬蔑为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并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他来说,无疑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这篇传记文章就是在他被贬黄州时所作。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一番感触,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寄寓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的“不遇”,其实也是隐约委婉地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

传记最后一段如是写:“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教材对此分析如下: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也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我认为这种理解未完全到位。说他“向往”那种隐士生活过于牵强。因为苏东坡自始至终积极入世,尽管他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他从未放弃,“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让他矢志不移,就算前路荆棘丛生,他也“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绝对不会选择半路逃离。说“反衬”也不尽妥,光、黄异人们也只是“阳狂垢污”而已,方山子和他们一样都是在用自己另类的行为方式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抗争。而特立独行的方山子和“阳狂垢污”的异人们却不是个别,这么多的有才华之人隐逸山中,可以想象朝廷对人才是怎样的巨大浪费!于此我们看到了苏东坡对当朝用人体制入木三分的、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也水到渠成地带出了方山子和光、黄异人们以及苏东坡自己本人对明主的渴求。文字以外让我们倍觉苏东坡的可敬,叹服他对理想的执著和坚持!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方山子传》的写作主旨应该包含四点内容,一是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个性的赞赏,二是抒发同为“不遇”的感慨,三是对当朝用人体制的揭露和批判,四是表达有识之士对明主的渴求。文章通过这丰富异常的主旨,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文人志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方山山子特立独行
论玉雕山子工艺
特立独行,看我行(二)
人生本该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的“大山猫”
一片特立独行的树叶
不能叫你的名字
山子
从“山子雕”说中国玉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