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于点 选点突破——作文高效训练途径

2010-02-16 22:31陈家武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作文选作文生活

陈家武

作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理性分析和思考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状况,结合近年来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高效训练作文呢?高效的作文训练途径何在?我们的观点和做法是,作文教学训练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分解为一个个点,一次解决一个点,即“聚焦于点,选点突破”。

(1)选定兴趣点,突破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激发写作兴趣,点燃写作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写作积极性。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是想写好作文的,他们也能够写好作文的。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在作文方面都有才能,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这样,教师就会对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期望,就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等将这种期望巧妙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得期望信息后就会受到鼓舞,就会更加信赖教师,就会积极写作文;教师得到学生的良好反映,就会把自己的情感和期望投身到学生身上,激发起学生更大的热情,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只要是学生的写作练习,老师都加以关注,并认真发现,把成功之处总结出来,在班级或更宽的空间交流,学生定会尝到成功的甜头。我在实验班是这样做的:每次周记或作文中最优秀的文章都打印出来,贴在班级内交流或跨班交流。比较好的,推荐到校文学社社刊《雏凤》或校报《安中报》上发表,特别好的文章就推荐到 《语文报》、《语文学习报》、《中学生·高中作文》、《阅读与作文》等报刊上发表。试验近一年,推荐到国内公开发行报刊文章有30余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活动、作文大赛,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会获得成功。近一年,有12名学生在作文大赛中获奖,特别是汪凡惬被评为了中国少年作家,进入高中仅一年即发表文章6篇,李帅、杨东敏、龚凤霞、曹丹、雷阳雪、刘浩在一年内发表文章2篇以上,他们都被吸纳为安岳县作家协会会员。

(2)选定积累点,突破学生写作素材缺失的瓶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写作的源泉,那里有人生百态,那里有善恶美丑。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作文时就有了无尽的题材,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写作中最主要、最珍贵的目的是及时地、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认识,写作之源最重要的是写作者自身的生活,要做到写真实的生活。首先要做到善于观察,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手的多种感觉,多角度来体验生活。李帅在2009年春天在观察花之后,写的《花非花》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其次,要用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班主任生病了,学生们人人用心给老师写一封信,学生们真切的语言带给班主任以温馨,杨东敏的《生活中的万花筒》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第三,要深入地思考生活,使生活理性化、情感化。汪凡惬有感于春已去但希望仍在,于是写了《季末不寂寞》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写作如果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不可能成为人的内在要求。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要让他们放眼社会,立足现实,还要抓住自身,以“我”为写作的中心并加快辐射,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性情,写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见闻、自己的见解,写出“我”的多彩多姿生活,表达“我”的同情,“我”的怜悯,“我”的感动,“我”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博览群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积累经典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走进阅览室,让学生阅读《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红楼梦》等,主动吸纳、积累素材。

(3)选好读写结合点,突破学生写作与阅读的脱节。以读促写,以写悟读,读写合一。品读《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故都的秋》等美文,引导学生悟作者写景的方法,然后拓展阅读写景的美文《碧云寺的秋色》《秋韵》《两片秋叶》,让学生怦然心动,原来也可用生花妙笔把周围景物写得如此美好。再让学生动起来,描写校园、家乡的秋景。学生们写出了一组写秋景的好文章,曹丹写的《梦之亭》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品读《我与地坛》,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母亲的,再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写母亲的一组美文 《花边饺里的母爱》《一根骨头》《一地阳光雨露》,再让学生写母亲。汪凡惬的《温馨的记忆》,成功地写出了母爱的真切感人,发表在《语文报》上。

(4)选好“导练”与“自练”的结合点,突破课内老师引导与课外学生自主写作的游离状态。先利用课堂,教师细心点拨,学生先悟后动笔练习,课外再让学生做迁移性的拓展自主写作练习。这样,课内教师的导练就和课外学生的自主练习衔接自然,二者相得益彰,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快速提高。

(5)选好“练”“评”“改”结合点,突破作文“练”“评”的不和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佳作,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总结交流,师生互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写作的练、评、改的结合点在于升格。作文讲评课可安排“见贤思齐”、“见拙内省”、“锦上天花”三环节。“见贤思齐”:展示作家和班上同学所写的出彩文章,师生一齐赏析其成功之处,让学生赏佳作,受启发,知道努力方向。“见拙内省”:将学生中带共性的写作不足之处列举出来,让学生发现其不足,思考其修改方法。“锦上添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初评意见后,进行再次修改,教师也根据学生再次修改后的作文,充分肯定其再次修改后的进步点。这一阶段能更好地使学生明确“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也使学生在修改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成功感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同时为了更好地表扬和鼓励修改成果,教师可选择几篇修改前后进步较大的作文打印分发给全体同学作为范例加以宣传,对于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对于其他的同学也是很好的借鉴。

(6)选定能力点,突破写作的随意性。将作文训练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能力点,一次解决一个点,各个击破,各个点又构成一个整体。比如议论文的写作可分解为:如何提炼论点,如何运用论据,如何运用论证方法,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如何辩证说理。这样,化整为零,目标单一,效果好。

(7)激活发散点,突破写作的锁链。写作就如同去探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情绪体验骑着文字的马去探险,去圆自己深埋了许久的瑰丽的梦。写作水平的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对生活的关注与感悟远远超越了生活本身。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直接经验少,因此,可通过训练发散点——想象与联想能力,去追求另外的一种“真实”——艺术的真实。让学生围绕一个确定的话题,放飞思维,展开想象,能想多远就想多远,然后把想象获得的感性材料,结合话题、主题与自己的表达特长进行优化整合。学生凭借想象力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文章,比喻新颖,生动形象。

(8)选定情境点,突破写作文的盲目性。巧设情境,灵动写作。写作是一个人生命状态的自然袒露,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活”,即要培养学生自由、欢畅和灵活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从容地、诗意地表达。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对话,从中把脉学生的思维,激活其生活积累,进而引领、打开其思路,让他们得以实现心灵的自由歌唱。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努力用情感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触动学生的精神需求,激活他们表达自我的内驱力。

通过“聚焦于点,选点突破”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了观察和体验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如饥似渴阅读文学著作,感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美,陶冶性情,丰富积累,提高了文学素养,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作文选作文生活
优秀作文选评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聊聊我们的作文选
“作文选”,也是很好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