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作文的形成过程——作文“三步升格法”简介

2010-02-16 22:31朱秋清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卓越风雨生命

朱秋清

我想,任何一位中学生要写一篇有点“样子”的作文,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即要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这里推介一种方法,或许对你有用。不过有一个前提:你在语言表达上应该是比较过关的。假如你的作文不是错别字太多,就是病句连篇,或者老是犯一些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的话,那么,建议你还是先识字写字、研究些语法、多多读书,进而力求先把作文水平提高到“文从字顺”的程度再说吧。假如你的作文没有上述毛病,那你就不妨按以下说法试试。

一、精雕细琢,“批量生产”清词丽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你得逐步提升你的“文学语言”能力,即想法设法让你的语言具备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的特点。想什么方法?尽可能在写作时投入你的全部感情,并多使用文学词汇和修辞手法。比如看到一幅彩色照片,它的主体部分是一束刚破土而出的南瓜秧。如果要求你就此写一句话,你就立即不假思索地写道:“这南瓜秧长得多好!”那么,你的文学素养也许比一个老农民还低(注意,这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因为他大有可能会这样说:“俺这南瓜秧瞧的多水灵哩,瞅着它们就想起了清甜清甜的南瓜汤味儿!”

为什么他说的比你的还好?因为他爱着他的生活和劳动,他土里土气的话语里也就能很恰当地嵌入了“水灵”、“清甜清甜”这样具体可感的文学语言;他还用了“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即便如此,你也不必自愧弗如,你也可以写得一样好或者更好嘛,因为你读的书比他多,你的理解力也应比他强。你只要展开你的想象——这是春天时节的情景:照片之外,一定是阳光明媚,微风和畅,水波不兴,万物萌芽;眼前的“南瓜秧”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是拍摄者以点带面地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艺术杰作。而这初始而勃发的自然现象难道不同样也可能引发出你对于生命本原的思索——“是什么,使春天的萌芽显得如此茁壮?”

有了这一句,你就有可能“想入非非”。依时间顺序(文段展开方法之一:纵向式),你的思路就会由春而夏,由夏而秋,由秋而冬;再依空间顺序(文段展开方法之二:纵向式),你的思路也就会由芽而叶(花),由花而果,由果而枝干。于是,你模仿第一句,很快会写出好几句:“是什么,使夏天的花朵开得仍如此绚烂?”(夏天开花?对,泰戈尔名句说“生如夏花之灿烂”,你化用了他的名句)“是什么,使秋天的落叶显得如此静美?”(你又化用了泰戈尔名句“死如秋叶之静美”)“是什么,使冬天的枝干仍如此挺拔?”这四句合起来,不就是一组引人思考的排比句了吗?接下来,你用一个句子回答上面四问(如“是生命的不甘寂寞”、“是生命的拒绝平庸”、“是发现美的慧眼无处不在”等),这不就成了一篇文章的一个很好的开头了吗?

当然,这样完全由自己“独创”出的“清词丽句”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但如果擅长“模仿”,那么也许你会感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请看我班高一新生是怎样模仿出这样的佳句来的——

题目:模仿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写一首咏物诗。

原诗从略。以下是学生习作:

兰,纯洁善良存内涵。味独特,美丽源自然。(叶彩虹)

竹,宁折不弯真威武。不必数,节节真筋骨。(邱 剑)

雪,迎风飘舞势难绝。洁如絮,预兆丰年悦。(黄文广)

松,耸立巍峨险峰中。不畏惧,挺力傲苍穹。(谈庆金)

雾,前程万里遮不住。莫停留,今辰已不复。(邱绍远)

雪,漫漫归途无乌鹊。怅天穹,梨花半遮月。(唐华欣)

雨,随风入夜编成曲。春已至,赠池一片绿。(李小洁)

风,南来北往兴味浓。天欲妒,逍遥似醉翁。(贝小妹)

……

这样的“清词丽句”,你得不断写,不断推敲,不断修改。熟能生巧,假以时日,你就有可能进行“批量生产”,到那时,也就可以比较接近“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了。

二、创作、积累优美文段

光有简单的清词丽句还远远不够,你还得在平时积累一些自己创作的优美文段,将它们烂熟于心,库存备用。怎么创作?这里介绍一种方法,你不妨试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凡事讲究效率。建筑上,修建铁路、桥梁、涵洞甚至高楼大厦,都要“预制”一些建筑板块,到时只要将它们吊装、拼合起来就行;电子工业上,“预制”电子“集成块”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世异时移,随着高考语文对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卷越来越严,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从审题立意,到选材组材,到谋篇布局,再到下笔成文,都集中在考场上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受建筑上搞“预制块”、电子工业上搞“集成块”的启示,我想,假如我们的作文也能“预制”一些“预制块”、“集成块”(精美作文片段),到时应该能事半功倍。

先请大家来完成一个任务:

以“执著”为话题,扩展成一段二百字左右的话,要求有引用,有比喻,有排比,并遵循“自然→个人→社会”的写作思路。

经过思考,你也许写得出一段如下样子的文段:

执著,是野火烧不尽的小草,“春风吹又生”;是乱石堆上的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泻千里的江河,“奔流到海不复回”。(自然)执著,是姜子牙的渭滨垂钓,不遇明主不收竿;是苏轼对亡故妻子的挚爱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陶行知创办中国现代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马克思四十年如一日,为全世界无产者揭示资本的奥秘;是霍金用仅能稍微颤动一下的两个指头,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方向。(个人)执著,是人类抛弃结绳记事、刀耕火种,走向舞文弄墨、机械化大生产;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滚滚向前;是永远向前奔腾的社会洪流,带着人类的美好希望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社会)

接着,请大家仿照这种格式,以“经历风雨”、“蔑视苦难”、“追求卓越”、“豁达”为话题各写一段文字。以下是参考答案:

经历风雨——经历风雨的小树,才有望一柱擎天,成为栋梁之材;经历风雨的岩石,才有望异峰突起,成为一道风景;经历风雨的生命,才可能阅尽沧桑,形式多姿多样。屈原经历了风雨,于是可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司马迁经历了风雨,最终完成“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邓小平经历了风雨,三起三落铸就了人生的辉煌、中国的辉煌、历史的辉煌。(正面)不经历风雨,小草不可能成为大地的衣裳;不经历风雨,大地不可能变得如此绚烂;不经历风雨,大海不可能如此激情澎湃、充满力量。(反面)那还怕什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收束)

蔑视苦难——蔑视苦难的骆驼成为沙漠之舟,驮起了多少历史的重量;蔑视苦难的黄山松成为风景树,引发了多少壮志豪情;蔑视苦难的导航塔成为圣火,点燃了多少垂死者生存的希望!神农尝百草是蔑视苦难,李时珍跋山涉水是蔑视苦难,居里夫人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而潜心研究是蔑视苦难,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高唱《马赛曲》是蔑视苦难。(句式有所变化)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还在茹毛饮血;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都会百病缠身;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能源已经耗尽;没有这些人的蔑视苦难,我们也许还得背负三座大山,找不到中国的希望,挺不直民族的脊梁。(照应上文议论)让我们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信念,去蔑视学习上、生活里、工作中的一切苦难吧,相信没有跨不过去的坎,相信没有爬不过去的山,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苦难!(结束语有力)

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就是追求山的高耸,海的澎湃,天的高远辽阔。(形象化地下定义)追求卓越,就是追求“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引用强化定义,并使文化含量、思想含量、审美含量得以丰富)追求卓越,会让你才比子建(引用了曹植写“七步诗”的典故,言简而意丰)、学富五车;追求卓越,会让你心胸博大、成绩斐然;追求卓越,你的生命之花会更加灿烂;追求卓越,会使你成为人类历史文化进步的一个支点。你追求卓越,他追求卓越,我们都追求卓越,那么,“英特纳雄奈尔,就是我们的明天”!

豁达——山是豁达的,故能拥有丰富的矿藏;海是豁达的,故能承载竞秀之千帆;天空是豁达的,故能繁星点点气象万千。但是,“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可见,人的心灵才是最豁达的。(整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面对恶语相向莞尔一笑是豁达,面对生活重压挺直腰杆是豁达,面对平凡人生泰然处之是豁达。(有境界)豁达的西西弗斯即使服着苦役也唱着歌,豁达的李白被赶出京城也同样笑傲权贵,豁达的中国备受欺凌也能不计前嫌。(有文化修养)把手掌放宽了,获得的东西就多了;把视野放宽了,看到的世界就大了;把心胸放宽了,人生的路就平坦了。豁达会让你同时具有山的丰富、海的包容、天的深邃。(照应开头)

以上这些文段存在一定规律,总结起来可表述如下:

①多半采用 “是”字句——话题语在其前其后均可;②如写成排比句,话题语位置相同——或主语或定语等;③综合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引用、拟人等;④句子信息含量大——思想、道德、文化、审美等;⑤范围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⑥不追求绝对整齐划一——整齐中要富于变化。

现在就来看看,上面我们“预制”出的“板块”是怎样变成优秀作文的。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金春明、李振霞夫妇是同学,是同事,是战友,更是知音。在中央党校讲坛上,金春明教授研究不止,笔耕不辍,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李振霞教授则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这对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教授夫妇在各自事业有成的同时,还成功培育了四个博士子女。不久前,在他们居住的中央党校宿舍楼门口,挂上了一块由北京海淀区政府授予的“学习型家庭”奖牌。当记者问及他们成功的秘诀时,金春明教授说:“我们没有过人的本事,就是比较执著。一旦承诺,不肯放弃。”李振霞教授则说:“我们不特别,就是能蹲图书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文体自定,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按照“程序”,我们就紧扣材料涉及的范围,如“事业”、“亲情”、“爱情”、“爱国”等(金春明、李振霞夫妇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先来为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预制”一些板块。

第一块:开头——这是结构必需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万绿丛中,我只取一点红;金春明、李振霞夫妇的故事,我只取一个词:执著。因为我深信,生命会因执著而更有质量!

第二块:事业——这是起点要高

有质量的生命需要有一种厚度,而执著于事业就能增加这种厚度。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于是他的生命有了厚度;玄奘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不悔,于是他的生命有了厚度;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仍不放弃写书,于是他的生命有了厚度。这些有厚度的生命承载了历史的风光与灰暗、欢欣与凄凉、死亡与再生,从而成为历史长河的坚实河床,成为文明大厦的支柱和栋梁。这样的生命,怎能不作用非凡?

第三块:亲情——这是紧扣材料

有质量的生命需要有一种浓度,而执著于亲情就能增加这种浓度。浓浓的亲情藏在“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肝胆相照里,浓浓的亲情缝在“游子身上衣”的密密针脚里,浓浓的亲情夹在散发着汗味的一小叠小额钱钞里。古有“孟母三迁”佳话,今有“一门四博士”美谈,其间注入的浓浓亲情足以让其中的生命更为沉甸甸,从而使它们更有质量。谁都会相信,这些有质量的生命繁衍出的生命之花也将更为灿烂。

第四块:爱情——这是阐发材料

有质量的生命需要有一种纯度,而执著于爱情就能增加这种纯度。这种纯度,固然不需要“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真的需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不完全谢绝“夫唱妇随”、“小鸟依人”,但最要紧的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这种纯度,不仅需要夫妻双方谨记“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更需要双方其他无悔无怨的付出:营造和谐家庭环境以求得家人其乐融融,坚持求美向善以潜移默化子女,追求事业成功以奉献社会和人民。这样的生命就是“中国制造”的“信得过”产品。

第五块:爱国为民——这是提升材料

有质量的生命还需要有一种高度,而执著于爱国为民的默默奉献就能增加这种高度。事实上,当代的中国,有无数金春明、李振霞一样的父母,他们也许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之处: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子女也找到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最佳答案,使他们为超越他们的父母、超越他们的前辈而不懈地努力着。我们没有理由不坚信:由这样有着不同高度的生命累加起来的民族,一定会有一个更为伟大的复兴!

第六块:结尾——这是结构必需

生命质量高了,人生春天的萌芽将更为茁壮,人生夏天的鲜花会开得更为灿烂,人生秋天的果实一定沉甸甸,人生冬天的枝叶依旧生机勃勃;生命质量高了,“一门四博士”的传奇还会不断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上演!这一切,都归结到一个闪光的词汇:执著。

这样,只要你加上一个题目(如“生命的质量”),然后将各个板块连接起来,不就是一篇让你颇为得意的优秀文章了吗?

三、使用一种诗化的结构模式

除了清词丽句、“板块”(或称“优美文段)的准备,你还应该准备一些好的行文思路 (具体表现就是结构方式)。古今中外,一切文章的结构方式,概括起来无外乎是四种: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这些知识课本已有介绍,这里推荐大家使用一种:“起、承、转、合”式。

这是从古代律诗章法中借用过来的结构模式。元杨载《诗法家数》说:“律诗要法,曰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总之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或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急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使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由这一段论述,我们可以将律诗的章法、要求及写法简单概括如下:

“起”——营造大声势,追求大境界;写景、写事、解题。

“承”——扣住题意写,围绕中心写;抒情、写景、举证。

“转”——有即有离,别开生面;抒情、写景、举证。

“合”——回应开头,耐人寻味;点题、造境、总结。

我们现在就“接管”这种章法结构,用来写作文,看看怎样。我们这次写话题作文,话题是“拒绝平庸”。

首先,我们按要求写一段“起”的文段,我们尽量按前面说的“板块”要求,把它写成“优美文段”。

【起】写景(物象排比,注意各个物象都必须具有“拒绝平庸”的特点,否则越优美越贻笑大方)——梅花开放在冰天雪地,雄鹰翱翔于广阔蓝天,瀑布不惧粉身碎骨飞流直下,礁石不畏滔天巨浪岿然矗立:自然之物也懂得拒绝平庸。(物如此,人更应如此。)

其次,写一段“承”的文段。注意,要力求避免重复上文。(也就是说,上文写景,这一段只能“抒情”或“举证”。)

【承】举证——一千多年前,盛唐,李白得知自己终于可以“待诏进京”,让“日边梦”得以实现时,不禁要“仰天大笑出门去”,并宣称“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年轻气盛的诗人的拒绝平庸;不到两年,差点儿把朝纲彻底颠覆的他被赶出朝廷,在梦醒时分,又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经历巨大波折后成熟了的诗人的拒绝平庸。

接着,到写“转”的文段了。注意与上段既“有即有离”,又“别开生面”。 (“即”就是应该继续“举证”,“离”就是要举别的例子。)

【转】举证——将近一百年前,二十世纪初,中国,有一个年轻人,弃医从文,发誓将“我以我血荐轩辕”!更有一个年轻人“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宣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一群年轻人,登上了西往巴黎的邮轮,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这些人的拒绝平庸,才使他们自己后来不再平庸,才使中国后来不再平庸,才使历史后来不再平庸。

最后,该写一段“合”的文段了。注意,写文章要首尾呼应,要做到这一点,开头写什么,结尾就可以写什么。当然,字面上要避免重复。

【合】写景——因为拒绝平庸,梅花有了铮铮傲骨;因为拒绝平庸,雄鹰成了百鸟之王;因为拒绝平庸,瀑布镶嵌的万仞山,成为胜地;因为拒绝平庸,礁石激起的万钧雷,成为绝响。因为拒绝平庸,人,才配称为万物灵长。

好了,你将这几段连起来读一次,不就是一篇蛮好的文章了吗?

奇妙的是,上面四段文字,不管怎么排列,都基本能算是一篇不错的优美短文。你只要将各段加以适当扩张,再于段与段之间加入衔接过渡的语句或段落,那么,一篇有分量的优秀作文也就产生了!

猜你喜欢
卓越风雨生命
风雨不动安如山
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四十载风雨人大路
going Coastal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卓越之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