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构筑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2010-02-16 22:31黄庆红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焦母焦仲卿刘兰芝

黄庆红

周记:构筑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黄庆红

在写作教学中,用写周记的方式,精心设计,巧妙启发,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并和阅读教学有机配合,是构筑读写训练的桥梁。

读写训练 周记 写作习惯 写作兴趣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环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阅读是为写作奠定基础的,如积累思想、积累美感、借鉴技巧、学习语言等等;写作则体现阅读的成果,呈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阅读是内化,写作是表现:它们之间是合二为一的关系。

当然了,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读”和“写”的关系也决不是简单的“吸收”和“倾吐”的关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视阅读教学为“硬任务”,而写作教学是补缀的“软任务”。写作课没有固定的课时,没有比较理想而又影响大的教材,现行的写作教材一般附着在阅读课文的后面,更显得写作教学是一种陪村。有时写作教材的内容和阅读教学的内容是脱节的,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一、二单元学的是诗歌,写作单元却安排议论文写作训练,教师不能直接借助阅读教学来辅助、促进写作教学,读和写没有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如此,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厌烦和排斥写作的心理。一是空间的狭窄,生活的闭塞,导致亲身经历的生活不丰富,思想不丰富,无事可写,无感可发;二是素材、语言积累不够,文章篇幅写不长且枯燥、乏味,易落入俗套;三是其他科目学习压力大,精力顾及不过来,应付了事;四是教师批阅太慢,或批阅太简单,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渐渐丧失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上述状况,对于写作训练,我由以往周期性(一般2-3周)布置作文而改为写周记,配合阅读教学精心设计写作内容,注重写作环节,用周记构筑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写周记有如下特点和好处:

1.周记篇幅可长可短,不要求达到800字,一般500字左右即可,可消除学生“畏长”的心理;

2.周记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有感而发即可,能打消学生“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3.老师批改、评讲周记可灵活处理,缩短批阅时间,增加写作次数;

4.周记内容可与文本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文本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源泉,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学生就是不会“取”,不会“用”。如果利用好了,将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宝库,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更好更深入地学习文本。

例如,我在高二上半学期进行的周记写作安排如下:

第一篇:学完《〈诗经〉三首》,将《邶风·静女》改写成现代诗。学生需在读懂原诗、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改写,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写现代诗的格式、方法,将古诗的学习和现代诗的学习结合起来。

第二篇: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诗中几个人物的看法。《孔雀东南飞》是一篇叙事诗,有情节,有人物,写读后感可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因素和社会根源,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理性认识。

第三篇:结合已学过的古代诗歌,写一篇散文,表现你对诗歌的认识和思考。参考题目《我走进古典诗歌的王国》。高二上学期学生集中学了不少古诗,写这篇周记能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深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把握诗人及其作品的特点,最终学以致用,增强作文的文采。

第四篇:结合所了解的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写一篇散文,表现你和诗人(词人)的精神交流。很多学生的作文感情苍白、心灵空虚,显得无情、假情、矫情,因为他们缺少生活的积累,缺少传统文化的积淀,缺乏文化底蕴,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从学习中借鉴和运用。这篇周记侧重让学生对所接触的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思想特色进行总结,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把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运用到作文中去,是对上一篇周记的补充。

第五篇:学习了郁达夫《故都的秋》,结合建国60周年大庆,写一篇有关秋的抒情散文,参考题目为《十月的遐思》。写这篇周记是想让学生模仿一下《故都的秋》写景抒情的手法,并抒发国庆六十周年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的习惯,学会从身边的生活细节中寻找闪光点,捕捉思想的火花,作为写作的思想源泉。

这些周记的设计,都和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学生能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不再是觉得无事可写,无感可发了。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也使学生倍感新鲜和有趣。不限篇幅,无压力感写作,又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如。学生渐渐地想写了、爱写了,思维得到了拓展,眼界也开阔了。写的内容广泛了,个性色彩也出来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和总结。如何将老师所讲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这一点促使学生要更用心地听讲,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强了,写作也有了满足感、成就感,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增强了。

可见,作文兴趣的培养不是凭空构建的,正如刚学会游泳或骑自行车一样,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通过一定训练量的习作练习,才有可能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即使是在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习作训练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适量的训练中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主动、自觉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因,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如果心理动因从“老师要我写”变为“我想写”、“我要写”,那就离“我最能写作文”的境界为期不远了。在让学生写周记的过程中,我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样,可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周记训练,我有如下体会:

1.学习写作首先要在阅读上下工夫,课内课外都要加强,通过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素材,丰富思想,这样才有写作的源泉。

2.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可以先提倡一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如日记、周记、随笔等,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解决学生对作文“怕”、对写作感到“难”的问题,最终形成乐于写作的心态。

3.老师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把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

4.文本就是很好的写作范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穿插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学生有了现成的参考模板,写时就有章法可循了,也就不会犯“脚踩西瓜皮”的毛病了。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托尔斯泰也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作教学中,用写周记的方式,精心设计,巧妙启发,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并和阅读教学有机配合,构筑读写训练的桥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吧!

【附】学生周记选

一、题目《邶风·静女》

要求:将《诗经》中的《邶风·静女》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可发挥适当的想象来丰富原作的内容。

邶风·静女

张文佩

我所心仪的那位少女,她娴静而美丽

我们约好相见,在那古老而神圣的城隅

我要好好打扮一番,给她一个永恒的记忆

当一切准备就绪,却不见了我的那位少女

是害羞,还是逃避

我所心仪的人啊

你让我犹豫、徘徊、等待

我好着急

我所心仪的那位少女,她娴静而美好

她送我的红色竹管

让我心动不已

红色的竹管啊,你真美丽

就像我思慕的美人一切让我心仪

那代表爱情的茅草芽啊

实在美妙又奇异

看到你,我就看到了

美人对我的情谊

二、题目《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要求:结合《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____________”只能是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中的某一个。

焦母,我想对你说

龚 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五里一徘徊的孔雀却令人心碎。

一段本应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却因你的蛮横无理、一意孤行而变成令人叹惋的悲剧时,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我不知道你会想些什么,但是我想对你说:焦母,汝之不惠,甚矣!

当刘兰芝迈入你家门槛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犯错。刘兰芝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你却对她不屑一顾,处处刁难。当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三日断五匹”时,你却总嫌她织的慢。你可曾知道她独守空闺的痛苦?你可曾念叨她不堪驱使的劳累?当她刚发点牢骚,你就要将其遣归娘家……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事事针对刘兰芝,她行为没有偏斜,而且勤劳顾家,难道真是“举动自专由”吗?恐怕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吧!如果是贵贱有别,那你也太愚蠢了吧,自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何必一定要在乎出身?

我不知道你会想些什么,但是我想对你说:焦母,汝之不明,甚矣!

当焦仲卿再三为刘兰芝求情,你难道就没有感受到他们感情的深厚?当刘兰芝被遣还家时,表现出对婆家的留恋、不舍,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点心动?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能对刘兰芝宽容仁慈一点?她没有哪一点做得不好,甚至比一般妇人做得更好,而你却要固执地将她驱赶。

于是,申辩没用;于是,顺了你的决定;于是,悲剧就这样发生……

当刘兰芝接受太守家的提亲,你却在窃喜,以为这样就能完全地将他们分开。当“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时,你却感到诧异,不明白他为何就此放弃了做高官。

一切都在意料中进行,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发生。

当刘兰芝投水自尽时,当焦仲卿说“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时,你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你感到了恐慌,却死不承认,终不悔改!

焦仲卿最终自缢,也最终和刘兰芝合葬于华山旁,再也没有人能将他们拆散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你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当你将要孤独终老了却余生,当你背负骂名从此不能抬头做人,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也许,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焦仲卿,但是你却不懂他的心,他不需要金银珠宝,不需要高官厚禄,只要和心爱的人共度一生,而你却伤了他的心,毁了他一生的幸福。

我知道,你最终后悔了,可是那又有什么用?焦母,我想对你说:汝之不惠,甚矣!

湖北省孝感市黄陂路综合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焦母焦仲卿刘兰芝
三重面具
——《原野》中焦母命运倒错的三重隐喻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徐恒瑜连环画《焦仲卿妻》选页
焦仲卿误读现象应该纠正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母是可以理解的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