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

2010-02-16 22:31温晓英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古典探究

温晓英

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

温晓英

研究性学习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进教法和学法,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探究式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是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转变观念 改进教法 鼓励探究 尊重差异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途径和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比如,我们学习《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诗歌“自主赏析”环节时,可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文本,并把自学的感受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个读是不借助任何资料和任何信息的读,读过一二遍之后反思读书所得,随后借助文本提示、课下注解以及思考题、相关资料深入钻研文本。学生在钻研过程中,只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才可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比如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时,因为前面诗歌的学习已基本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所以我直接让学生自主思考以下问题:(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风景?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3)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尾联写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感受、品析、鉴赏,这时再给学生背景及相关资料的介绍,学生一下就彻悟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明确教学进度;(2)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如:学生在阅读时可思考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写(情感);(3)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主动设置问题。所以,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开阔眼界,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关注的话题。

二、改进教法和学法,注重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习方法是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要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设想及善于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然而,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要放在获取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掌握方法,要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提高应用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如教学《胡同文化》时,可将研究性学习与课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来进行尝试: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可以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①中国民居建筑文化;②“忍”在今天能否继续作为我们的座右铭;③简评汪曾祺的散文风格。对课题设计偏大的,可将其分解成若干小课题。其次,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程序及方法,提供研究需要的资料及渠道,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去进行搜集、整理:或图片,或网上下载,或相机拍摄,或走访、考察,使学生拥有大量翔实的材料。再次,学生完成课题后,教师总结、评价,侧重评价学习过程。这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不仅可以获取直接经验,发挥主体性作用,还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种教学行为的实施,对学生来说,其能力的培养、其收获的意义远远大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探究式地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所谓探究,即指“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研究性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学习;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点,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得出答案。例如教《登高》一诗,在对诗整体阅读鉴赏的基础上,可设计训练题,写一篇《登高》的散文化作品;学习完《琵琶行》,可结合高中开展的音乐欣赏课,给学生提供一些著名的古典乐曲,如《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曲子用文字加以描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张扬了学生个性,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了创作的愉悦。

我们的学生体验了多个课题的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在进行《流行乐坛中的古典文化——当流行碰到古典》课题研究时,这样说:“我们觉得这种将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方式,可能会成为将来音乐创作的一种发展趋向。比如王力宏的《戏出东方》,就将中国国粹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再例如魏晨的《少年游》那极具古典色彩的歌词,和流行音乐结合得亦是很完美。但是,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程度却不够高。……而诗歌,这古典中的王者,连同她最为虔诚的追随者,就像是被历史流放的囚徒,带着其完美的躯壳与昔日辉煌的韵姿,与人烟稀少的峰巅独自起舞。曾经是士人大夫醉酒后的浅酌低唱,曾经是樵者渔翁小憩时的欢声笑语,此时,都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风花雪月,他们的圣洁与堕落,他们的流光和异彩,一起在虚无和浮躁中消散殆尽。只有弥留的晚霞或是黑暗中闪动的萤火,才会使人们偶尔想起,他们曾经钟爱的那片圣地。因为,诗歌是,曾经是,毕竟是,他们古老的——王。飞翔的小鸟不会因为昨夜的缠绵而眷恋西山那一抹黯淡的潮红,就像跋涉的行者不会因为荒漠中一捧澄澈的甘泉而许下终生的诺言一样.脱离了情思和率直人生的诗歌也不会因为依然有人试图揭开她缥缈的面纱,而重返昔日熙熙攘攘的缪斯神殿,她不甘心躲在幕后或是那一案衰败的故纸堆中,接纳后人一点点甜言蜜语的供养与祈福。”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加强了对古典文化的认识和喜爱,而古典文化中那些积极而先进的文化,必定会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中,应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显示出层次性及一定的梯度。

对此,一是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学生观,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得好。二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层次和一定的梯度。三是设计的问题不宜太多太碎,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教师要树立用不同的起点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观念。教师评价学生成果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保护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又要保护基础薄弱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多肯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价。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构建好自己的知识平台,才能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我们的学习远不是结束,这才刚刚开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古典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