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科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0-02-17 12:48白刚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就业率工科

白刚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高职工科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白刚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在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的同时,加速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使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高职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模块化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可持续就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工科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可持续就业”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其特点是就业者就业期较长、失业期较短、随时可就业、就业质量好、失业有保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努力提高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使毕业生具备终身就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可持续就业能力”主要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应具备较快地适应就业单位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在企业中长期就业、不断发展的能力;二是毕业生应具备敏锐感觉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选择最适合自己并有发展前景的位置的能力。从以往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点实际上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高职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截至2006年9月,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795.5万,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达到1147所。其中,工科类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普通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人数达107万人,占高职招生总人数的39.9%。在全国1091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工科类院校有460所,占总数的42.2%,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力量;电子信息类、制造类、土建类、生化与药品类、材料与能源类等6个专业,合计在校生人数已超过40%。因此,研究高职工科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既是学校、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目标,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趋势的影响

(一)高职工科毕业生的知识素质特点

在目前的培养模式下,高职工科毕业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及其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知识素质方面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知识结构上重应用技术,轻文化素质高职工科教育注重应用性,强调学生“对口培养”,使得毕业生对应用性技术的掌握比较熟练,但相应地文化素质基础较薄弱,文学、数学、外语是其弱项,社会意识、团体精神、情商等方面发展也不平衡。

专业教育上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长期以来,高职工科教育提倡动手能力培养,千方百计加强技能训练,减少理论授课。这固然是市场需要使然,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不可否认,高职工科教育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轻视导致学生缺少未来发展的潜力。

课程体系设置上重专业独立性,轻相邻专业的兼容与渗透高职工科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强调专业特色,重视专业独立性,使得毕业生在获得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同时,缺乏向相邻专业发展的能力。

(二)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从总的形势看,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具体而言,其就业形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就业面较广,就业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工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率较高。2003~2006年,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条件下,全国高等教育的平均就业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高职院校在连年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就业率却逐年上升,2003年为55%,2004年为61.2%,2005年为62.1%,2006年为73.81%。北京、浙江等地区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左右,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高职毕业生中处于领先地位,很多院校的工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接近100%。

就业起点低,就业质量不高虽然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大多数毕业生在企业中是作为初级员工即“普工”使用的,普遍就业待遇较低,加班时间较长。由于就业企业大多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学生在专业技术上发展前途不大,而且高职工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受就业形势影响较大,对口率不稳定。

流动性大,“跳槽”频繁从近年的就业情况看,高职工科毕业生工作后流动性很大,“跳槽”频繁。据《中国大学生》杂志所做的调查研究,有70%的毕业生会在5年内离开第一份工作。这其中有企业的原因(如《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但学生对于工作无长期打算,随意性大,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用人协议,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也导致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失去信心,重要部门岗位不愿意聘用高职生,甚至有的企业宁愿要中专生也不愿意要高职生)。

(三)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运行遇到很大困难,由于出口下降、企业倒闭,使得短期内就业矛盾突出,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升级换代对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影响更是需要重视的。预计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产业升级,初级员工需求量减少,就业率下降产业升级以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初级员工的需求量会下降,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会下降。据测算,上世纪80年代,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增加2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到9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不足100万个。这是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的技术含量提高,导致劳动力就业容量相应缩减。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4%、日本的4.1%、德国的5.6%,在发展潜力巨大的同时,对产业升级后的长期结构性高失业率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新型工业兴起,高素质员工需求量增加现代工业社会最明显的特征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本质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证实,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大军。在国民收入全部增长额中,有70%以上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到的,其中30%依靠工人的高技术水平。产业升级在淘汰大量非熟练工人的同时,也必然创造大量的新岗位,高素质员工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据统计,仅湖南省的新型工业化就可以满足50~80万人的就业需求;广东省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达500万人,而目前缺口达130万。在这部分劳动岗位上就业的应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工科毕业生。

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升级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预计将显著提高。其原因,一是我国将从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中心,逐步发展为高附加值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制造中心,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创造的价值也将大大提高。二是劳动生产率高、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为保证自身的优势地位,除了给劳动者较高的待遇之外,还要给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继续提高的机会,从而保持员工的素质优势。

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相适应,目前的高职工科学生培养模式也应转变,对高职生应注重加强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四方面能力的培养,相应地培养体系也应该分成四个模块,在培养过程中既要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应根据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思想素质教育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的传统法宝,但同时是高职教育“最短的板”。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提出质疑,认为其责任感差、服从性差、职业道德欠缺、不能吃苦耐劳,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德育脱离生活实际,抽象的政治理论不能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根本解决方法是从实际出发,使悬空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没有良好的学风,一切教育工作都是空中楼阁,要把学风建设置于压倒一切的位置,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二是要使学生思想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重视对学生进行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会做人、有知识、会做事、讲奉献、守纪律;三是要使思想教育与意志品质磨炼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勤学肯干、吃苦耐劳的品质;四是要在学生中开展修身实践活动,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寝室、教室、校园等建设成德行修养的场所。

专业素质教育模块高职工科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应考虑教学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追求教室与车间的直接联系。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缩短适应期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就业适应面窄、职业发展潜力不大的缺陷。从近年来的实际就业情况看,真正能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终身学习、终身就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学生通过扎实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得到锻炼,实际上比教学生掌握应用技术本身更加重要。因此,高职工科学生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具备知识的科学系统性与连贯性,不能盲目地跟着市场跑,随意改变和缩减课时,应做到足学时、宽口径、厚基础,注重与相邻专业的衔接。

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具备长期发展潜力,高职工科学生还应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而言,应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职业经验总结归纳能力、跨专业发展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有探究、创新的原动力。二是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过程是在学生与其他同学不断探究、讨论、总结中完成的,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三是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既能开发学生的空间知觉智能,又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四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使用正确的学法,间接地纠正不规范、不正确的学法。这样,学生就会少走弯路,能尽快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身体素质培养模块高职工科学生从事的是企业一线生产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大,这就要求毕业生身体健康,在生理、心理上都能承担起这样的负荷。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上强调联系企业需要,但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上却未做出相应调整,甚至连普通大学的体育教育标准都达不到。有的学校片面强调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连早操、课间操都取消了,导致毕业生的体质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认识到身体健康是就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高职学生健康意识差的突出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帮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促使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素质,力争每天锻炼1小时,强壮体魄,释放压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3).

[2]仲瑞敏.关于制约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的因素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4,(1).

[3]张连绪.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4]朱琳.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5,17(4).

[5]杨少春.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职业指导,2006,(4).

[6]班正昌.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高职教育,2006,(6).

[7]徐冬.高职教育要注重提升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6,(20).

G715

A

1672-5727(2010)01-0075-02

白刚(1971—),重庆市人,工学硕士,湖南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数字信号处理。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就业率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