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0-02-17 12:48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学生

苏 燕

(重庆文理 学院 重庆 402160)

对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苏 燕

(重庆文理 学院 重庆 402160)

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养成教育途径,以期提高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特别是职业师范院校,其生源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单独考试,其文化课要求不是太高。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差,文明礼仪修养差,法纪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强调职业师范院校开展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养成教育的内涵

谈到养成教育,人们必然想到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概而言之,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的内容既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包括学习生活方式。所以,养成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教育,又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教育,它渗透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诸多教育内容和训练内容,不仅是德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训练。养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由内到外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并将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外化成规范化、标准化的言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也只能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而通过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则是将此项工作做实的关键。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基本来源于职高、中专、技校。由于中职学校本身管理方面的问题,中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在行为习惯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学习习惯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上动力十足,但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出缺乏学习独立性、主动性和勤奋刻苦精神的不足。他们的学习目的普遍不明确,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在英语和数学学习上,存在悲观情绪与自卑心理,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在进入大学的最初阶段,学习一遇到困难,就采取逃避态度。

行为和生活习惯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行为习惯上常表现出随意性,自由散漫,集体观念淡漠,自律意识、自控能力比较弱,做事缺乏考虑。有的学生酗酒,寝室卫生脏、乱、差,鞋袜乱扔乱丢,衣服不摆放整齐,作息时间乱,不爱参加集体劳动,不遵守交通规则,娱乐活动单一等。

文明礼仪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文明礼仪上常表现出不会尊重他人,文明礼仪知识缺乏。他们甚至不会用基本文明用语,不懂入室敲门、见面打招呼等人际交往基本礼仪。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由于最初出现的这些问题,给很多人留下了“职业师范院校学生难管理”的印象。但笔者认为,在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进入大学之初,采取有效途径开展养成教育,是能扭转这种局面,并能提高学生素质的。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面对具有上述复杂特点的当代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群体,如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继续以传统的精英教育管理方式来应对,显然难以达到职业师范院校的培养目的。要使这样一个群体的大学生成人成才,必须施以深刻的思想教育,配以严格的纪律约束,辅以学习、生活、习惯引导,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要提升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与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主线。从大一开始,常抓不懈,促进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形成个体稳定、长期的需要倾向,培养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符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化,促进自身与社会协调发展。养成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养成教育。

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养成教育开展养成教育不能随心所欲,学生成长是个有序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顺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由易到难安排教育内容,培养什么习惯、用什么方法培养,都要事先计划好。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空间都要按科学规律安排。辅导员在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应结合高校德育要求,分阶段设计养成教育,在大一、大二年级主要进行行为规范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教育,重在培养文明的个人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年级主要是竞争能力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和素养,使学生认清就业市场和经济形势,增强发奋图强的创业竞争意识。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养成教育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按一定规范,通过长期的教育、培养、训练而形成的。这“一定规范”就是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基础,职业师范院校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去学习、生活、工作,本身就是养成教育。因此,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大一开始,就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将大一定位为行为养成阶段,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宣读《学生手册》以及学校的规范,通过《学生手册》的学习加深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对制度的认识,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去学习、生活、工作,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在养成教育中不断地趋于规范化。

以军训为载体,抓新生养成教育军事训练为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一个特殊而有效的实践机会,军训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按时起床,按时参加训练,按时参加军事理论课学习和政治学习,按时参加各种活动,反对拖拉、散漫的作风,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同时,在繁忙的训练之余,还要学会整理内务、洗军衣、练军歌,因而能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得学生将外在的规范、约束、要求通过日常的践行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主体的自律需要。军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对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来说,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好载体,辅导员可以借助军训纪律要求和内务评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寝室卫生习惯,通过严格考勤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以学习经验交流为契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本身在中职阶段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另外,大学与高中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模式,职业师范院校很多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在缺乏必要心理准备的条件下,面对学习困难变得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丧失学习动机。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普遍反映英语和数学学习困难,精神压力大。因此,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已成为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确立成才目标,使学生尽快从应试教育的惯性中摆脱出来,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并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开展学习经验交流,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增强学习信心。要及时聘请专业导师,帮助学生掌握、了解各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交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自觉地学习、自觉地研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学能力。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规划出大学四年的安排,并在初期加强引导,耐心督促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立规矩,逐步引导学生向自我学习的方向发展。要引导学生将课余时间多花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上课做好笔记能够提高听课效率,有助于课后更深入地理解、记忆和复习。同时,应安排与专业课程学习相适应的学术讲座、科研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当前的学术动态,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高,真正学会学习。

以学生寝室为依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宿舍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礼仪、学习生活等影响极为重要。宿舍占据了大学生1/3的生活空间和1/2生活时间,是他们生活、学习和交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场所,更是展现他们风采和素质的场所,同时也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阵地。因此,加强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养成教育,第一步就应培养学生的基本文明习惯,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抓宿舍卫生为依托,进行养成教育。辅导员在抓学生宿舍建设时,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学生宿舍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学生宿舍管理公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教育学生树立“基础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以良好的行为规范展现当代大学生形象和素质。以“学生党员寝室示范挂牌制”的学生寝室管理机制为推动,要求党员从基础文明做起,搞好寝室文化建设,起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带动其他宿舍成员美化环境,搞好宿舍卫生,继而对宿舍文明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结合每周的清洁卫生检查,让学生学会照料自己,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可在学生宿舍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创建文明寝室竞赛活动,并在周末教育上对优秀寝室予以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举办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提升养成教育内涵“纸上得来终觉浅”,养成教育单靠理论教育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将养成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身的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通过开展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而且对学生的责任感、吃苦精神、基础文明的养成都是大有益处的。养成教育可以借助学校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周末文化广场”、“寝室文化建设”、“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文明礼仪培训”“人际交往讲座”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自己的认识,在情感体验中将认识上升为情感,转化为自觉行为。

总之,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也不是短期内突击教育或单一教育所能实现的,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职业师范院校学生中进行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1]陈玲艳.论养成教育及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2]马宁.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8,(33).

[3]王琦.养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长治学院学报,2007,(2).

[4]胡江.养成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实践和思考[J].时代教育,2008,(5).

[5]赵群慧.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6]赵新华.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7).

book=84,ebook=3

G715

A

1672-5727(2010)01-0084-03

苏燕(1979—),女,重庆文理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