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2010-02-18 02:54吴继红
职教论坛 2010年8期
关键词:杜威高职生中学

□吴继红

“从做中学”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吴继红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对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发。高职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想“从做中学”过程中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在高职教育中要注意做到:加强校企联合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培养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改进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评价标准,营造创新氛围以培养创新能力。

“从做中学”;高职生;职业能力;启示

一、“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其中“从做中学”的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杜威的这一理论来自于他行知合一的哲学观:其一,知识来源于行动,知行不能分;其二,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来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意识的联系。他主张“从做中学”,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的“书本中心”而提出来的。杜威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而提出儿童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他提出 “从做中学”的积极意义具体包括:其一,在课程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其二,坚持探究性的活动课程形式,主张学生自己动手;其三,实践符合社会需要,学习在生活中进行。从当代所提倡的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迁移等教育教学观,以及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些意义上来看,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有非常积极的价值。

二、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有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起作用。其中任何单一能力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高职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通用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是从业者的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备的能力。其中方法能力是指人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利用信息,判断和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合作、适应转换、言语表达、心理承受、组织协调、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专业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而获得的,是从业者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对不同专业的高职生而言,就通用能力来说,各专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本上是相似的。但在专业能力的要求上存在着差异,专业不同,要求也就不同。综上所述,高职生职业能力的组成复杂多样。

三、“从做中学”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一)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1.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的培养层次和性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因此“高级蓝领”应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在高职教育中,既要注重高职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其能力的培养。正如几十年来,美国职业教育就十分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知识、技能的融合。按照杜威的理解,职业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帮助个体寻找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包括任何一种技术能力、特种学术能力、有效公民能力以及专业的和商业职业能力的发展。为此,职业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关于整个人的教育:思想和精神、头脑和手,它们的发展不能离开做和实践。

2.是社会需求的需要。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急需大量的一线高级技术工人。关于此,从大量的大学生“回炉”现象就可见一斑。即一些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后,不直接就业,而是去接受一定时期的专门职业培训,掌握某门技术,然后才去就业。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因为社会急需的是具有某种技术和职业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加强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是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高职毕业生,应具有各方面的素质:其一,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其二,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运用有关的科学原理技术去处理在组织、实施、保障生产过程或流通服务中所遇到的各种较为复杂的技术性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充分重视职业领域所要求的主干技术和与之有关学科的学习,使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侧重实际应用,使他们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高职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重视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如何“从做中学”

1.加强校企联合,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从做中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办学资金严重不足,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设施普遍短缺。为克服这一困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以能力为本的观念,加大模拟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同时,在互利互惠、双赢合作的理念下,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将校内实验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校内仿真环境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学生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和知识,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践岗位的无缝对接。通过这样的实训、实习,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从做中培养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可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多样化。例如学生入学后,可以针对生源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又如,在教师、辅导员的帮助下,成立各种学习小组,使他们在互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其学习能力,而且能学会怎样合作,怎样共处。再如,通过开展各种竞赛,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组织能力。而课外建立的各种学生组织,也能成为锻炼学生的主阵地。学生组织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使学生从做中培养了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做中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从做中学”的现代教学观认为,构建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前提。传统的教育观念由于受“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思想的影响,使师生之间在潜意识里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师生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害怕老师,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抑。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即师生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这种良好的关系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其次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形成。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善于采纳学生有益的建议。再次取决于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恰当地讲解、提问、综合对比,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带着若干问题去思索和学习,教师应使学生从接受知识技能的被动地位走到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舞台中。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竭尽所能营造一个宽松、活跃和充满奇思异想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民主的教学“场”,引导学生提出创新思想和主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这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从做中学”。

4.改进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评价标准,营造创新氛围——从做中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加快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知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一方面,高职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设置应综合化。高职教育应注重文理渗透,改变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狭窄的现状,实行大学科、大专业教育。要打破课程界限,开设跨学科专业的课程,使学生知识结构既博又专,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变课程设计中实践课一边倒的倾向,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增开一些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发展理论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再者,要开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专门课程。把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很好地加以总结并有意识地传授给高职学生,就可以帮助他们在创造发明的崎岖道路上逐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要通过开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专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创新教育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及如何养成这种思维习惯。

其次,创新能力培养的落脚点是高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独创性的发展。改革束缚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是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再次,改革教育评价考核体系。一方面,是要改革考试方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查。改革传统的一卷考卷定成绩的做法,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查方法。例如,调研课程、工程设计课程、策划课程考核可全部开卷,考查成绩以实践、成果、论文为中心;技术、经济、管理、经营类课程学习达到合格为最基本要求,但最优不封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应对学生建立一种长期的跟踪考核制度,并将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核上。

最后,营造创新氛围。高职院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学习他人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以强化创新意识;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使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

[1]田继忠,支爱玲.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夏教育科研,2006(2).

[2][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袁仕勋.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原则的思想价值及启示[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9(5).

[4]郑喜群,祖彬,周强.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5]王士南,周晓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责任编辑 时红兵

吴继红(1969-),女,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心理。

G715

A

1001-7518(2010)08-0077-03

猜你喜欢
杜威高职生中学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让我们摇起橹来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